基于Genesis与Minitab软件的FVS技术开发

基于Genesis与Minitab软件的FVS技术开发

论文摘要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无线传输、3G网络电话等具有快速信号传输特性的电子通信设备获得广泛的应用,这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电子信号传输的高频化、快速化的发展趋势,能在千兆赫兹范围内处理数字信号的高速数字印制电路板(PCB)的设计和制造,成为印制电路板行业设计与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相关新技术开发成为业界的关注热点。在高速数字印制电路板的电路布局设计中,通常需要使用微条或带装线,以有利于设计产品实现在1GHz到10GHz的高频范围来传输数字信号。为满足电子产品的轻型化、薄型化发展要求,印制电路板采用多层化策略成为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手段,即由多个电路层组成一种结构更加紧凑的印制电路板。目前,在这种紧凑型的在多层结构电路板中,不同的电路层之间的电气连通是利用通孔技术实现。金属化的通孔通孔焊盘PAD到不同的层间的电子线路,实现不同层间的电气连通。但这一措施的直接结果就会产生大量的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从基本原理上讲,每个导通孔都会产生有寄生电感和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对高频信号的危害要大于寄生电容)。事实上,通孔的寄生串联电感会削弱旁路电容的贡献,减弱整个系统的效用,影响传输信号的完整性,对设计产品的目标电子功能的实现十分不利。高速数字印制电路板中,用背板承载功能板(功能板是真正实现系统性能的部分),负责在各功能板之间传输信号数据,协同各功能板实现整体性能,最终实现系统功能是行业通用手段,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及通讯基站。在不同的产品设计中,根据功能板的性能不同,背板一般承载5-10功能板。出于可靠性考虑,背板大多是无源背板。因此,过孔寄生问题对高频信号的影响在高速背板上更为明显,消除过孔寄生是十分必要。针对目前印制电路板制造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论文是以印刷电路板的加工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孔分隔技术(Founder Via Separation,FVS),应用Genesis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来消除过孔寄生对高频信号的影响,改善信号完整性。通过对印制电路板化学镀整孔理论、活化理论的研究,基于镀铜原理,开发出一种镀不上铜的材料,我们称之为阻镀材料(Plating Separation Stop,PPR),提升了孔金属化的质量;通过研究印制板的加工工艺中核心技术—塞孔技术、丝网印刷技术、研磨技术等,实现了背板制造的FVS技术的可加工性。通过详细分析FVS技术在通讯背板通孔制造中的可靠性需求和可靠性检测手段,获得了用于FVS技术的可靠性检测方法。运用Minitab软件设计试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优化完善工艺方法及加工参数,获得了模拟计算过孔近似的寄生电感效应,即L=5.08H[ln(4H/D)+1],其中D是中心钻孔的直径;L指过孔的电感;H是过孔的长度。研究表明,过孔的直径对电感的影响比较小,而对电感影响最大的是过孔的长度。该技术已经在工业化生产获得实际应用,证明本研究开发的FVS板是符合可靠性要求的,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研究的预期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CB 在电子设备中的地位和功能
  • 1.2 我国 PCB 行业发展现状
  • 1.3 印制电路板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 2.1 化学镀研究
  • 2.2 整孔、活化理论
  • 2.3 PPR 材料研究
  • 2.4 阻镀测试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FVS 加工工艺研究
  • 3.1 PPR 印刷研究
  • 3.2 整平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VS 可靠性研究
  • 4.1 PCB 可靠性检测的目的与意义
  • 4.2 印制电路板可靠性检测的三个要点
  • 4.2.1 “焊盘、孔焊接可靠性”的试验与评价
  • 4.2.2 “导线和孔连接可靠性”的试验与评价
  • 4.2.3 “线间、层间绝缘可靠性”的试验与评价
  • 4.2.4 PCB 可靠性具体测试方法
  • 4.2.5 PCB 可靠性试验方案
  • 4.3 PCB 材料的性能参数及其测试方法与仪器
  • 4.3.1 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固化因子
  • 4.3.2 热膨胀系数
  • 4.3.3 热分层时间
  • 4.3.4 热分解温度
  • 4.3.5 介电常数与耗散因子
  • 4.3.6 表面电阻率与体积电阻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附件 2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适于FVS的杉木单木模型构建[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7)
    • [2].有限体积法FVS格式的二维洪水计算[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04)
    • [3].FVS关键字解析及在侧柏人工林经营技术决策中的应用[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01)
    • [4].基于FVS的秦岭地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单木模型构建[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5(05)
    • [5].基于FVS的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单木模型的优化[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6)
    • [6].美国的森林生长与收获混合模拟系统[J]. 河北林果研究 2010(01)
    • [7].胸径特征量在FVS系统中的影响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08(02)
    • [8].基于FVS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生长量模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2)
    • [9].适于FVS的长白落叶松树皮因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10)
    • [10].金针菇菇脚对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J]. 饲料工业 2018(08)
    • [11].基于代理技术的森林植被模拟系统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08(S1)
    • [12].将乐县杉木人工林去皮胸径与带皮胸径的关系[J]. 福建林业科技 2015(04)

    标签:;  ;  ;  ;  ;  

    基于Genesis与Minitab软件的FVS技术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