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利益主体的博弈研究 ——以河北省L县为例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利益主体的博弈研究 ——以河北省L县为例

论文摘要

中央政府在2001年颁布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之后,确立了“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政策。受此政策引导,全国各地的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农村小学被撤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操作的不合理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学术界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利弊研究往往以静态的结构分析为主,这就导致了其对具体的学校布局调整过程运作缺乏关注,因而也无力揭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政府与学生家长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本文选取河北省L县为研究地点,以该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与政府发生过博弈行为的学生家长为个案,从学生家长和地方政府的双重视角出发,在对农村小学布局调整的运作情境、运作过程以及利益受损的学生家长与政府间的博弈行为等一系列事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生家长的行动与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之间探寻各个利益主体的实践逻辑,进而揭示现阶段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非程序性运作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本研究基于实证调查发现:(1)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伴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进行,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和各种措施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村学生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负担进一步减轻。与此同时,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逐渐形成,县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则日益加大。(2)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在地方实施以后,地方政府为了响应上级号召、减少分散的教育投入,对原有的农村小学进行了大规模的撤并。由于学校撤并的非制度性和非程序性,使得部分学生失去了就近入学的机会,学生家长也因此增加了不必要的花费。此外,很多被撤并的农村小学建设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小学建设以乡、村为主,实际上也就是村民自建,如今的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也影响到了多方的利益。(3)县级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做为该政策目标群体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却遭到了忽视。利益的受损和程序的不公,使得部分学生家长采取上访、抵制拆迁和让自己的子女辍学等“非常规行动”与政府博弈,以期能够阻止或者延缓学校的撤并,或者逼迫政府答应其它的要求。而政府在遇到学生家长的抵制时,又会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反思性的调节。在不断的个体行动与政府应对策略的碰撞中,校方则成为了学生家长和政府博弈的“中间地带”,他们的努力也促成了博弈均衡的达成。(4)在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而引发的学生家长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双方的行为选择都体现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同时也反映出了县级政府的决策困境,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政策规划与目标群体需求的脱节、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受阻和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的疏离。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从原有的城乡教育差距较大的格局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农村适龄学生逐渐减少的事实也证明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然而,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过程中,政府的非程序化运作始终不能和目标群体的需求相契合,而当学生家长的利益诉求只能通过“非常规行动”来表达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也必然困难重重。既然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管理主体是县级政府,那么政府就应该本着服务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推进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有效进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利益。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目的和意义
  • 二、文献述评
  • 三、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方法
  • 四、分析框架
  • 第二章 个案概况
  • 一、学校布局总体的状况
  • 二、学校布局调整的原因
  • 三、学校布局调整的特点
  • 第三章 学校布局调整中政府与家长的博弈行为
  • 一、事件缘起:自上而下的布局调整政策
  • 二、博弈过程:布局调整中政府与家长的博弈策略
  • 三、学校的参与对博弈均衡的促进
  • 第四章 利益主体的行为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 一、家长的个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逻辑
  • 二、学校布局调整中的决策困境与需求限制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初步结论
  • 二、讨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村学校布局政策的价值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1)
    • [2].农村学校布局应坚持育人为本的因地制宜[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13)
    • [3].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基于2001—2014年CNKI论文[J]. 现代教育论丛 2016(05)
    •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之批判分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17(02)
    • [5].我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偏差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6].国外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J]. 当代教育科学 2014(21)
    • [7].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合理性审视[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8].城镇化进程中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研究——以沈阳地区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04)
    • [9].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省思及政策建言[J]. 江苏教育 2011(14)
    • [10].关于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的思考——以贵州省乌当区为例[J]. 贵州教育 2016(23)
    • [11].安徽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问题与改进[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04)
    • [12].对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我国学校布局调整决策的探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12)
    • [13].国外经验:不搞一刀切[J]. 教育 2012(01)
    • [14].农村学校的撤存之争: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向[J]. 继续教育研究 2015(10)
    • [15].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注重后续建设[J]. 辽宁教育 2012(06)
    • [16].基于中小学生视角的学校布局调整的实证分析与建议——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01)
    • [17].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应何去何从[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19)
    • [18].落实各级政府责任 统筹规划高中阶段学校布局[J]. 平安校园 2015(23)
    • [19].我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再掀高潮[J]. 广西教育 2010(34)
    • [20].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5)
    • [21].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大规模学校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基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视角[J]. 教育与经济 2013(02)
    • [22].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选择:公共理性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Z2)
    • [23].从实求知: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方法论[J]. 中国教育学刊 2012(10)
    • [2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效应及对策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1(05)
    • [25].美国学校布局调整的标准、结果及其改进原则[J]. 外国教育研究 2011(03)
    • [26].学校布局调整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05)
    • [27].美国乡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07)
    • [28].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认识、底线与思路[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9].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影响及出路[J]. 教学与管理 2016(30)
    • [30].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须加速重心转移[J]. 中国民族教育 2015(01)

    标签:;  ;  ;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中利益主体的博弈研究 ——以河北省L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