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格式反身句—关于主语与宾语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他动句

对格式反身句—关于主语与宾语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他动句

论文摘要

反身句具备他动词句的表现形式“ヲ格(宾语)+他动词”,但是它与典型的他动词相比,具有其不同的特征。学者仁田、高桥、工藤等曾就反身动词、反身句等进行过研究。但前人还未曾以主语部分名词和宾语部分名词形成整体和部分关系的他动句为研究对象展开过详细研究。因此笔者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着就该类他动词句进行考察。由于主语部分名词和宾语部分名词形成整体和部分关系的他动句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本稿中将该类反身句称为“对格型反身句”。笔者首先通过考察中日互译语料库中所收集的对格型反身句式,发现具有相同句子结构的对格型反身句却存在着不同的语义,于是尝试着将对格型反身句式按照其语义分为四大类,并归纳出各类反身句式的不同特征。第一类对格型反身句式具有能动性。主语既是动作主体也是体验主体,动作结果有的引起主客体变化,也有的不引起主客体变化。第二类具有使令性。主语既是体验主体,也是使令主体,该类句式中必然存在实际动作主体,且实际动作主体为专业人员的情况居多。第三类具有被动性,主体由于受到外部的作用或刺激,状态发生变化。而引起主体发生变化的外部作用或刺激往往在句中得以明示或暗示。第四类具有自发性,主体是自发的动作主体,用于植物以及自然现象的描写比较多。然后笔者参照分类结果,试着用图示归纳出了对格式反身句其反身性的不同实现方式。接着经过分析发现对格型反身句揭示了反身态与能动态、使令态、被动态、自发态的关联性以及能动与使令、使令与被动、能动与被动、被动与自发的关联。最后笔者考察了对格型反身句的直接被动的情况,得出日语对格型反身句没有与之对应的直接被动句,但是汉语对格型反身句有对应的直接被动句的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外文摘要
  • はじめに
  • 第一章 先行研究及び本稿の考察対象
  • 1.1 これまでの研究
  • 1.2 これまでの再帰構文の取り扱う力テゴリ一
  • 1.3 本稿における考察対象
  • 第二章 それぞれの対格型再帰構文
  • 2.1 第一種類
  • 2.2 第二種類
  • 2.3 第三種類
  • 2.4 第四種類
  • 第三章 対格型再帰構文再帰性实現のパタ一ン
  • 第四章 対格型再帰構文のそれぞれの連続性
  • 4.1 対格型再帰構文
  • 4.2 能動と使役
  • 4.3 使役と受動
  • 4.4 能動と受動
  • 4.5 自発と受動
  • 第五章 まともの受身文の中日対照
  • 5.1 日本語における対格型再帰構文のまともの受身文
  • 5.2 中国語における対格型再帰構文のまともの受身文
  • まとめと今後の課題
  • 参考文献
  • 用例出典
  • 謝辞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动句产生机制再探[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汉语带宾被动句现象与带宾被动句研究[J]. 汉语学习 2020(01)
    • [3].英语致使移动句的认知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08)
    • [4].日汉被动句差异性在日译汉中的体现和处理方法[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2)
    • [5].重动句焦点分析[J]. 语言科学 2020(02)
    • [6].《庐山远公话》中的被动句研究[J]. 汉字文化 2020(14)
    • [7].《三国演义》中的被动句汉维翻译策略[J]. 文学教育(下) 2020(10)
    • [8].被动句发展历程综述[J]. 今传媒 2018(12)
    • [9].英汉互译时被动句的处理方法与技巧[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11)
    • [10].汉语供用句和中动句的比较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9(06)
    • [11].关于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以间接被动句的汉译为中心[J]. 赤子(上中旬) 2016(20)
    • [12].例谈被动句表达效果的优化路径[J]. 语文建设 2017(02)
    • [13].浅析重动句的语义结构与语义功能[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3)
    • [14].英汉特殊被动句的非范畴化[J]. 新余学院学报 2017(04)
    • [15].姚安方言“着”字被动句浅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9)
    • [16].重动句、把字句及物性差异及其话语动因[J]. 世界汉语教学 2017(04)
    • [17].“被动受益型テモラウ句”与被动句互换的可能性[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8].试论日语被动句的汉译技巧[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5(12)
    • [19].汉语第一人称施事被动句的类型学意义[J]. 世界汉语教学 2016(01)
    • [20].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J]. 戏剧之家 2016(06)
    • [21].话题特征与被动句的生成机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2].浅谈汉俄被动句的类型和语义[J]. 戏剧之家 2016(08)
    • [23].近代汉语重动句的来源及其分类[J]. 民族语文 2016(04)
    • [24].对大学基础日语教材中被动句描述的提案[J]. 科技视界 2015(03)
    • [25].《吕氏春秋》被动句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6].浅析英汉被动句的特点及互译[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04)
    • [27].英汉被动句的比较及翻译[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5(01)
    • [28].“他做饭好吃”及重动句相关问题研究[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9].日语被动句的误用探析[J]. 吕梁学院学报 2015(01)
    • [30].“无标”被动句的日汉对译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02)

    标签:;  ;  ;  ;  ;  

    对格式反身句—关于主语与宾语为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他动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