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之思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

存在之思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

论文摘要

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在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两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除了使我们对人生、社会、世界等有一层新的认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对人自身存在的发现和描述,他向我们展示了人自身的多种存在,具有浓浓的哲学意味,启人思索,发人深省。而他的小说观念也不例外,始终把“存在”作为其小说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小说研究的不是别的,正是“存在”。他将哲学命题“存在”与文学结合到一起,用小说的形式来探讨存在,探询人的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并且小说的艺术形式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应该力求发现小说艺术形式的多种可能,通过对小说艺术形式的不断发现来进一步挖掘和揭示其背后隐藏着的人的存在的可能,为我们阐释了“小说是关于存在的诗意思索”的这一命题。除此之外,他对小说历史的看法也很独特,他把存在作为小说历史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小说历史是对存在发现的延续的历史,其他没有对存在发现的小说则不能进入到小说的历史之中。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昆德拉的关于存在的小说观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昆德拉的生平、作品,整理并分析昆德拉小说的研究现状并提出自己的论文观点;第二部分追溯昆德拉关于存在的小说观念的理论渊源和依据,阐释昆德拉关于小说的独特理解和定义;第三部分探讨昆德拉对小说艺术形式进行的变革和创新,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以复调结构和幽默精神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力图发现存在的可能;第四部分跳出小说自身,进入昆德拉心中的小说史,品味他的“发现的延续”的小说史观,探究他独特的小说史分期及对现代主义的深刻分析,进一步揭示昆德拉的小说理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米兰·昆德拉其人其作
  • 二、研究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 第二章 走向存在之途——小说的存在
  • 一、独特的存在之路
  • (一) 存在主义思潮的渗透
  • (二) 存在的多重性
  • 二、思索存在的小说
  • (一) 自我存在的挖掘
  • (二) 存在的可能性探询
  • 第三章 存在的探询——昆德拉的小说艺术观
  • 一、昆德拉的特殊复调
  • (一) 昆德拉的复调变奏
  • (二) 复调的几种形式
  • 二、幽默的主体精神
  • (一) 道德审判的悬置
  • (二) 幽默之光烛照生命之树
  • 第四章 存在的延续——昆德拉的小说历史观
  • 一、发现的延续——小说历史存在之维
  • (一) 时间上的连续
  • (二) 空间上的广延
  • 二、独特的小说史分期
  • (一) 上、下半时的小说
  • (二) 小说的“第三时”
  • 结语:小说的未来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说的艺术》:昆德拉的阅读经验[J]. 中国图书评论 2020(06)
    • [2].昆德拉作品汉译中作者、出版者与译者的合力[J]. 中国翻译 2018(02)
    • [3].昆德拉在中国的译介历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05)
    • [4].赵玫文化随笔 重读昆德拉[J]. 世界文化 2016(12)
    • [5].从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解读现代人类的生存困惑[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10)
    • [6].好吧,今天就讲昆德拉[J]. 博览群书 2015(09)
    • [7].本期主题 青春迷茫[J]. 作文与考试 2020(25)
    • [8].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看昆德拉对生命的叩问[J]. 文教资料 2016(33)
    • [9].现代文学终结论——兼谈昆德拉的洞见与限度[J]. 花城 2018(03)
    • [10].重读,米兰·昆德拉[J]. 山花 2017(02)
    • [11].慢是幸福的标志[J]. 人生十六七 2016(Z2)
    • [12].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题思想解读[J]. 明日风尚 2017(03)
    • [13].米兰·昆德拉与我们[J]. 雪莲 2017(04)
    • [14].浅析存在方式中的“轻”[J]. 青年文学家 2017(24)
    • [15].约翰·昆德拉 王朝教父[J]. 当代体育(扣篮) 2017(16)
    • [16].色情与共产主义:昆德拉式的媚俗主题(外一篇)[J]. 青春 2012(04)
    • [17].昆德拉:存在的美丽与虚无[J]. 延安文学 2012(06)
    • [18].政治和性:昆德拉的文学——以《帷幕》和《无知》为例[J]. 作家 2009(09)
    • [19].韩少功的翻译和我们的昆德拉[J]. 东方翻译 2009(02)
    • [20].被改写的昆德拉——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五[J]. 东方翻译 2011(02)
    • [21].论昆德拉小说中的“身份与他者”[J]. 社会科学家 2019(07)
    • [22].试论昆德拉独特的创作之路[J]. 外语学刊 2018(03)
    • [23].昆德拉《庆祝无意义》中的哲学思想探微[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02)
    • [24].疏离隔膜的生存困境——论昆德拉的《无知》[J]. 许昌学院学报 2014(06)
    • [25].昆德拉的“主编式全知视角”[J]. 天涯 2020(03)
    • [26].个体存在与昆德拉小说[J]. 社科纵横 2013(11)
    • [27].赵玫文化随笔——昆德拉的乡愁[J]. 世界文化 2014(09)
    • [28].论昆德拉小说中的存在之谜[J]. 文学教育(上) 2013(07)
    • [29].流亡者逐梦——简论昆德拉《身份》的叙事技巧[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30].昆德拉小说《笑忘录》中的主因素探寻[J]. 群文天地 2011(20)

    标签:;  ;  ;  

    存在之思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