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三重境界议论文

生命三重境界议论文

问:以生命的三境界为话题的议论文
  1. 答:我只能给你大纲
    “本我,自我,超我”这是弗洛伊德的生命哲学,具体参见弗洛伊德的人性论
    1、生命之初,人以获资源以取得生命的成长。这是生命成长追求的原动力。任何生命不例外,潜意识的需要,任何生命都不例外。
    2、自我,这是个体存在意识与社会协调过程,找到自身存在,发展个性以及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这种自我就是意识的存在。
    3、超我,人在受惠社会的恩泽后,待个体的成熟与强大,逐渐有能力惠主其它个体和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升华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从境界里说,本我是自私的,自我是封闭的,超我是无私的。但在从生命的意义上说,这是自然的规律。这三个境界伴随人的一生,交替成长,交相辉印。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
    这种论文应该很好写,现实中实例比比皆是。理顺思路就可以。
  2. 答:生命的三境界,我觉得最好的思路莫过于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观点,每个境界他都用一句宋词来概括: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讲立志;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讲不懈的追求。
    第三层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讲收获。
    当然,你也可以用禅宗的思路来做论述:
    第一层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层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第三层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当然,这样论述难度要大的多的多,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学生,建议你采用王国维的思路走,这样大家都能接受,也容易的多。
问:有关王国维的'生命的三境界'议论文谁能来篇
  1. 答: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到,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宋朝晏殊的《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宋朝柳咏的《蝶恋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种境界是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鹊踏枝(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宋·柳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一带见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问:人生的三重境界
  1. 答: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池莉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分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生命三重境界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