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影响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影响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按照入院病床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者。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负性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负性情绪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关键词】健康教育;心理干预;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084-02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性疾病,该病症病程较长,患者在患病期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1]。该病症反复发作使患者缺乏治疗信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病床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3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0.11±2.1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61±0.44)年;心绞痛18例,心肌梗死9例,心律失常16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1.43±2.03)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8±0.54)年;心绞痛19例,心肌梗死10例,心律失常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被我院诊断为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

排除标准:(1)有精神和认知功能障碍;(2)有家族精神疾病史。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手术、饮食、用药、运动以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健康教育如下:(1)责任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评估患者现有的疾病发病原因、治疗方式和保健恢复等知识的认知情况,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手册。(2)组织患者积极参加疾病专题讲座,利用书籍和手册等帮助患者了解可能导致病症发作的危险因素,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告知患者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帮助患者了解日常预防保健的工作内容。心理干预如下:(1)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案,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促使患者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3]。(2)责任护理人员及时、密切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利用亲情和经济支持患者治疗,及时安慰和充分理解患者[4]。(3)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密切注意患者的行为和活动,避免患者负性情绪加重和自杀。

1.3评价指标

(1)采用本院自制治疗依从性测量表,包括服药、生活和护理三个部分,每部分0~12分,治疗依从性总分32分,分值越高表示治疗依从性越好。(2)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情况,>50分说明患者有存在焦虑症状,分值越高焦虑情况越严重;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抑郁情况,>53分说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分值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均随机由2名实验员交叉记录、校验,得出完整数据导入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比: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生活依从性、护理依从性以及治疗依从性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生活依从性、护理依从性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可知: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25.66±2.51分,观察组治疗依从性30.51±2.42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可知:对照组焦虑评分52.06±7.55分,抑郁评分56.47±7.11分,观察组焦虑评分41.51±7.64分,抑郁评分44.22±6.52分,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冠心病是一种典型的临床身心疾病,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的紊乱,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及呼吸加速等症状,同时还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5]。

张亚芳等人在《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6]中通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分组护理,得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改善住院冠心病患者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这一结论,与本文结论相一致。

综上所述,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荆丽敏,金海英,严莲珍,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6):537-539.

[2]罗燕华,洪蝶玫,蔡志雄,等.系统性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z1):53-54.

[3]罗燕华,洪蝶玫,蔡志雄,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焦虑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z2):186.

[4]陈义,舒蕾,万建华,等.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影响[J].新疆医学,2013,43(8):167-169.

[5]蔡淑珍,殷丽萍,黄凤珠,等.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3):131-132.

[6]张亚芳,刘海娟.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2):2065-2068.

标签:;  ;  ;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负性情绪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