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江苏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转型时期江苏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转型期江苏省慈善组织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对江苏慈善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制度环境、社会政策等深层次因素的分析,探讨我国慈善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公民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爱德基金会、江苏省慈善总会、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州市慈善总会、宜兴远东慈善基金会、苏州汇凯爱心基金会、南京大学天健社共7个组织作为江苏慈善组织的典型个案进行研究,并从中归纳出三个类型:一类是宗教慈善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一类是官督商办慈善组织:常州慈善总会;第三类是民营企业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远东慈善基金会。在常州慈善模式中,政府号召与企业家回应号召的官商合作是一大特色,它与“苏南模式”一脉相承.常州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政府发展慈善事业的号召,他们以慷慨捐资的善举,提升了企业家、企业的公共形象和社会声誉,并成为参与地方公共事业的重要力量。与官督商办的常州慈善总会相比,爱德基金会和远东慈善基金会更具民间性。但它们仍表现了“第三领域”的某种特征。爱德虽为基督教人士所创办,但其是一个民间慈善公益基金会,而不是一个传播宗教信仰的宗教组织。远东慈善基金会是由远东控股集团联合一批著名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国内首家定向资助残疾人就业培训的慈善基金会。远东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江苏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慈善事业的政策支持。黄宗智提出的“第三领域”概念,认为第三领域是现代社会整合与国家政权建设两种趋势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江苏慈善组织的发展,表征着转型社会“第三领域”的成长。常州慈善总会、爱德基金会和远东慈善基金会是转型时期国家与社会共同卷入第三领域中的范例。这些组织或由政府发动、商人参与而组建;或由宗教领袖、学界领袖和商人们组成,但它们是因国家政策的倡导而成立的,并且按政府的方针而运作。相比较,政府强势主导的常州慈善总会代表了一种强政府型的“第三领域”;而政府政策引导、民问自主运作的爱德基金会和远东慈善基金会,则代表了一种弱政府型的“第三领域”。从转型时期江苏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中来看,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和慈善事业,构建一种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伙伴关系,无疑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治理结构和构建公民社会的有效途径。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起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2.1 非营利组织研究的基本理论
  • 1.2.2 国内外慈善事业研究现状
  • 1.3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江南慈善活动的历史渊源
  • 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善理念
  • 2.1.1 慈善释义
  • 2.1.2 传统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 2.2 江南地区的公益慈善传统
  • 2.2.1 慈善组织与慈善事业
  • 2.2.2 江南地区公益慈善活动的历史
  • 2.2.3 江南地区传统公益慈善活动的特征
  • 3 转型期江苏公益慈善组织的兴起
  • 3.1 江苏省慈善组织发展的社会背景
  • 3.1.1 社会政策
  • 3.1.2 江苏经济发展概述
  • 3.1.3 江苏文化发展概述
  • 3.2 转型期江苏地区慈善组织发展脉络
  • 3.2.1 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概况
  • 3.2.2 江苏省慈善组织发展概况
  • 4 江苏省慈善组织典型个案之一
  • 4.1 爱德基金会
  • 4.1.1 历史概述
  • 4.1.2 爱德的公益项目运作
  • 4.1.3 小结
  • 5 江苏慈善组织典型个案之二
  • 5.1 江苏省慈善总会
  • 5.1.1 历史概述
  • 5.1.2 法律和政策环境
  • 5.1.3 组织机构
  • 5.1.4 资产管理及使用
  • 5.1.5 主要项目运作
  • 5.1.6 趋势分析
  • 5.2 南京市慈善总会
  • 5.2.1 组织成立
  • 5.2.2 组织机构
  • 5.2.3 资产管理和使用
  • 5.2.4 主要项目
  • 5.3 常州市慈善总会
  • 5.3.1 历史概述
  • 5.3.2 常州模式
  • 5.3.3 小结
  • 6 江苏慈善组织典型个案之三
  • 6.1 宜兴远东慈善基金会
  • 6.1.1 历史概述
  • 6.1.2 组织成立
  • 6.1.3 宗旨及使命
  • 6.1.4 组织机构
  • 6.1.5 管理模式
  • 6.1.6 项目运作流程
  • 6.1.7 主要资助项目
  • 6.1.8 理事会成员
  • 6.2 苏州汇凯爱心基金会
  • 6.2.1 组织简介
  • 6.2.2 资金管理及使用
  • 6.2.3 主要项目
  • 6.2.4 小结
  • 6.3 南京大学天健社
  • 6.3.1 组织成立
  • 6.3.2 规章制度
  • 6.3.3 天健社的源头——唐仲英墓金会
  • 6.3.4 分析与思考
  • 7 公民社会与第三领域视域中的江苏慈善组织
  • 7.1 公民社会与第三领域
  • 7.1.1 公民社会
  • 7.1.2 民间组织
  • 7.1.3 企业公民
  • 7.2 第三领域与中国乡治传统
  • 7.2.1 第三领域
  • 7.2.2 中国“乡治”传统中的善举
  • 7.3 善治与公民社会
  • 7.4 江苏慈善组织的类型分析
  • 7.4.1 宗教慈善基金会:爱德基金会
  • 7.4.2 官督商办慈善协会:常州慈善总会
  • 7.4.3 民营企业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远东慈善基金会
  • 7.4.4 “第三领域”中的江苏慈善组织
  • 8 国外慈善组织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 8.1 美国慈善组织:民间主导型
  • 8.1.1 历史概述
  • 8.1.2 劝募机制
  • 8.1.3 法律和政策环境
  • 8.1.4 慈善文化及理念
  • 8.1.5 市民社会与美国慈善事业
  • 8.1.6 问题与趋势
  • 8.2 英国慈善组织:政府-民间合作伙伴型
  • 8.2.1 历史概况
  • 8.2.2 规模、类型和作用
  • 8.2.3 法律及政策
  • 8.2.4 公益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
  • 8.2.5 慈善理念及文化
  • 8.2.6 英国民间公益事业繁荣的原因
  • 8.2.7 问题与趋势
  • 8.3 新加坡慈善组织:政府主导型
  • 8.3.1 历史概述
  • 8.3.2 规模及类型
  • 8.3.3 法律及政策
  • 8.3.4 问题与趋势
  • 8.4 比较视野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之路径
  • 8.4.1 建立健全慈善事业法律法规
  • 8.4.2 建构政府与慈善组织的良好关系
  • 8.4.3 弘扬传统慈善文化
  • 8.4.4 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
  • 9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转型时期江苏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