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的训练及评价研究 ——以潍坊市体校古典式摔跤队为例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的训练及评价研究 ——以潍坊市体校古典式摔跤队为例

论文摘要

探索和研究运动员体能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寻求体能训练最佳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使体能训练过程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最优化,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本研究目的为揭示我国省市级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与制约其体能水平的关键因素,确立当前该项目运动员体能突破的重点方向,为我国省市级古典式摔跤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依据,并建立运动员体能诊断及训练方法理论,为进一步调控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过程提供科学依据与操作方法。本文从古典式摔跤项目的运动实践需要和笔者本人实践工作出发,选择了古典式摔跤体能训练这一研究课题,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个案研究、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能系统是由内部结构、外部结构及外部影响因素构成。体能系统理论把体能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加以认识。这样可以通过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来加以评定和考察体能的概念及其功能。在运动训练的实践中需要对体能系统从结构要素、要素间相互作用、整体功能和主要外部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认识。2、通过潍坊市体校古典式摔跤队体能训练计划的研究分析,可知训练中技战术的内容占主导地位,智能与心里训练的方法手段涉及较少,体能训练以力量素质为主,并以上肢的力量训练为主,下肢力量训练较少。前沿的体能训练理论急需引入运动实践当中,如核心力量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等方法和手段,丰富传统训练理论,增加针对性和时效性。3、体能系统观告诉我们,体能训练的实践受到内部因素、外部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训练年限、项目规则、专项技术、能量供应等因素对现阶段省市级别古典式摔跤体能训练影响较大,因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处理好体能内部结构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能外部结构及构成因素之间的项目关系、体能外部影响因素等,是现阶段古典式摔跤体能训练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4、潍坊市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一般量值模式,首先可以看作是对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总体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并可以检验运动员达到优秀行列的基本依据,是此项目该级别水平运动员群体体能结构特征的集中概括。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2.1 体能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突出作用
  • 1.2.2 古典式摔跤项目实践中体能的特殊性
  • 1.2.3 省市级别古典式摔跤体能训练理论需求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体能特征方面研究
  • 2.1.2 身体形态方面研究
  • 2.1.3 身体机能方面研究
  • 2.1.4 运动素质方面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2.1 运动素质方面研究
  • 2.2.2 身体机能方面研究
  • 2.2.3 体能有关其它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
  • 3.2.2 专家调查
  • 3.2.3 个案研究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体能系统理论研究
  • 4.1.1 体能系统内部结构研究
  • 4.1.2 体能要素内部结构细分
  • 4.1.3 体能系统外部及影响因素研究
  • 4.2 潍坊市古典式摔跤体能训练安排
  • 4.2.1 周训练计划安排
  • 4.2.2 阶段训练计划安排
  • 4.2.3 潍坊市古典式摔跤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 4.3 古典式摔跤体能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 4.3.1 古典式摔跤训练年限
  • 4.3.2 古典式摔跤项目规则
  • 4.3.3 古典式摔跤专项技术
  • 4.3.4 古典式摔跤能量供应
  • 4.4 古典式摔跤专项体能评价标准
  • 4.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4.4.2 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
  • 4.4.3 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取
  • 4.4.4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权重的确定
  • 4.4.5 潍坊市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研究
  • 4.4.6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水平评分标准的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研究[J]. 运动 2017(06)
    • [2].高水平龙舟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 高考 2020(15)
    • [3].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型的构建[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 [4].业余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体能特点与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1)
    • [5].我国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体能特点及训练方法现状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 [6].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评估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7].食品营养管理对高校运动员体能影响——书评《食品营养学》[J]. 肉类研究 2020(09)
    • [8].集约化视域下的足球运动员体能综述[J]. 湖北体育科技 2015(06)
    • [9].我国冬季两项女子运动员体能监测体系的构建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03)
    • [10].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S2)
    • [11].我国沙滩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03)
    • [12].茶多酚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功效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8)
    • [13].足球比赛中对运动员体能的影响因素[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5)
    • [14].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探讨[J]. 科技资讯 2017(14)
    • [15].影响运动员体能系统的因素的分析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02)
    • [16].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7].国家男篮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 [18].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体能研究现状[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19].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体能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04)
    • [20].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0)
    • [21].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 [22].我国女子高水平太极拳套路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23].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4].我国高校龙舟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10)
    • [25].游泳运动员体能及核心力量训练新思路[J]. 青少年体育 2015(06)
    • [26].我国男子南拳一级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 2010(03)
    • [27].影响我国垒球运动员体能状况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4)
    • [28].对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跳跃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调查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07)
    • [29].绿茶对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功效研究[J]. 福建茶叶 2016(09)
    • [30].浅谈中学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原则[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7)

    标签:;  ;  ;  ;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体能的训练及评价研究 ——以潍坊市体校古典式摔跤队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