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解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分析人格和心理控制源对应对策略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随机抽样的大一新生400人进行考察。采用问卷有: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十六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数据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研究结果表明:1、大一新生在人格、控制源水平和应对方式上,都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生源地、专业和是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因素中存在差异。2、人格特征中高恃强性高有恒性的学生其内控水平较高;怀疑性和忧虑性高,情绪稳定型差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外控。3、稳定性、兴奋性和乐群性等积极的人格因子对成熟应对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怀疑性、忧虑性则对不成熟和混合型应对方式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与有恒性和稳定性积极人格因子呈显著负相关。4、控制源可以作为人格影响应对方式的部分中介变量,但解释率很低。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其它间接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系统地考察了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以及人格特征和心理控制源水平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扩展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反的是:大一新生无论在人格还是应对方式中都不存在性别差异,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在人格、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上均表现出了更为积极的品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1 研究综述
  • 1.1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1.1.1 应对的定义
  • 1.1.2 应对方式的理论研究模式
  • 1.1.3 应对方式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 1.1.4 有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
  • 1.2 应对方式与人格的研究综述
  • 1.2.1 人格的研究理论
  • 1.2.2 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1.3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1.3.1 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理论
  • 1.3.2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2 选题依据及意义
  • 2.1 选题依据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过程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概况
  • 4.1.1 大一新生人格特点概况
  • 4.1.2 大一新生心理控制源概况
  • 4.1.3 大一新生应对方式概况
  • 4.2 人口学因素对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 4.2.1 不同性别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4.2.2 不同生源地新生的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4.2.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4.2.4 不同专业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4.3 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4.3.1 人格和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4.3.2 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4.3.3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4.4 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路径分析
  • 5 分析与讨论
  • 5.1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分析
  • 5.1.1 大一新生人格特点分析
  • 5.1.2 大一新生心理控制源特点分析
  • 5.1.3 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分析
  • 5.2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 5.2.1 人格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 5.2.2 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5.2.3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5.2.4 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 5.3 需改进之处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一新生对微积分原文教科书之看法调查[J]. 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2010(01)
    • [2].高校开展大学生适应性教育工作初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03)
    • [3].浅谈大学生适应性问题[J]. 时代教育 2018(09)
    • [4].基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一新生的班导师工作实施与探索——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29)
    • [5].浅论高职院校大一新生晚自习现状及对策[J].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07)
    • [6].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35)
    • [7].学业导师制泛化问题的探讨[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11)
    • [8].大一新生入学的未来规划指导探析[J]. 青春岁月 2018(11)
    • [9].新闻英语听力从大一抓起[J]. 英语广场 2016(05)
    • [10].中法合作办学中提高大一新生数理学习适应性的方案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09)
    • [11].浅谈大学新生的不适应及其解决方法[J]. 品牌 2015(06)
    • [12].大学新生适应期特点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01)
    • [13].走进大学殿堂的第一堂课——自我导航[J]. 才智 2008(22)
    • [14].关于大一新生的专业认识度的调查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8(04)
    • [15].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师 2009(10)
    • [16].大学新生常见适应性问题浅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9)
    • [17].浅谈如何处理好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 饮食科学 2018(24)
    • [18].工科新生概论类课程建设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8(53)
    • [19].珍惜光阴、发掘潜力并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23)
    • [20].探析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性[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0(07)
    • [21].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广东化工 2018(12)
    • [22].大学新生定向辅导理论研究[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11)
    • [23].大学新生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 考试周刊 2011(80)
    • [24].大一新生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09)
    • [25].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挖掘专业课教学的育人因素[J]. 南方医学教育 2009(02)
    • [26].班主任学生工作案例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3(10)
    • [27].学生能力结构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14)
    • [28].对大一学生不适应现象的思考[J]. 今日科苑 2008(15)
    • [29].试论面向大一新生的教学模式——以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为例[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9(02)
    • [30].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探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5)

    标签:;  ;  ;  ;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