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层间埋藏式缝合方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层间埋藏式缝合方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论文摘要

目的:评价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层间埋藏式缝合方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设计增加了巩膜瓣面积达6mm×6mm(原为4mm×4mm),巩膜瓣缝线增至5针(原2针),改变缝合方式由原来的巩膜瓣上角对位缝合改为以小梁切口缘五个方向呈放射状分布大跨度埋藏缝合,并把线结旋入巩膜瓣下,使缝线连接切口,巩膜瓣下至结膜下。使巩膜瓣复位缝合后瓣下形成一定间隙,防止术后滤过道阻塞。又因巩膜瓣5针大跨度缝合具有一定张力,能促进前房早期形成。以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和大港医院眼科2001—2006年间资料完整的难治性青光眼64例(64眼)为观察对象,改良组33例(33眼)行巩膜瓣层间埋藏式缝合方法的小梁切除术,常规组31例(31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并对两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1)术后视力改良组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p>0.05)。(2)术后一周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术后6个月改良组平均眼压(15.08±4.17)mmHg,常规组(18.79±5.56)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P<0.05);手术成功率:改良组84.8%,常规组6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6,P<0.05)。(3)改良组功能性滤过泡87.9%,常规组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4)术后改良组出现浅前房较常规组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P<0.05),治疗后一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层间埋藏式缝合方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其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且操作安全,简单,易于掌握。因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例数较少,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现状(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层间埋藏式缝合方法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