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精神损伤程度的鉴定,一直是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目前有关慢性应激的鉴定结论伴有一定的主观性,其检查指标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有待提升,常常难以准确反映精神损伤的实际程度。本实验采用强迫游泳建立应激动物模型,观察大鼠的行为、体重和内分泌水平的变化,来评价应激效果,应用免疫组化和Hoechst荧光染色技术测量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情况,探讨慢性应激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同时观察经典的SSRI类抗抑郁药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内分泌、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干预作用,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法医鉴定、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大鼠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4周应激组、4周应激加水组、4周应激加药组,每组6只。采用强迫游泳试验作为应激源,旷场试验观察自主行为,应激开始和结束时称体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皮质酮水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水平,Hoechst荧光反应的方法测量海马细胞凋亡水平,观察慢性应激和氟西汀对行为、皮质酮水平以及海马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对慢性应激后海马的神经元增殖和凋亡与行为和内分泌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实验结果用EXCEL2003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方差分析(ANOVA)、LSD和Dunnett T3进行组间均数比较,相关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 P<0.05为差异显著。结果(1)行为、体重和血清皮质酮的变化:对照组和4周应激加药组大鼠的爬格数明显多于4周应激组和4周应激加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周应激组和4周应激加水组的中央格停留时间高于对照组和4周应激加药组;在直立上,4周应激组和4周应激加水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和4周应激加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体重上,应激后对照组每周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皮质酮的水平较其他组明显降低(P<0.01)。(2)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的影响:4周应激组大鼠齿状回的PCNA阳性细胞数及PCNA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的影响:4周应激组大鼠海马CA1、CA3、DG各区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氟西汀对慢性应激大鼠海马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4周应激用药组大鼠海马的PCNA阳性细胞数和PCNA指数明显高于4周应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无显著差距;4周应激用药组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细胞凋亡数明显少于4周应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无显著差距,在DG区,4周应激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数亦少于4周应激组,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海马的神经元增殖数与爬格数和直立数呈正相关,其随皮质酮浓度和中央格停留时间的增加有减少趋势;海马的细胞凋亡数与爬格数和直立数呈负相关,与中央格停留时间呈正相关,随皮质酮浓度的升高有增加趋势。结论(1)慢性应激后大鼠以被动性运动为主,表现绝望和退缩,伴体重下降,并导致皮质酮水平升高,与人类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行为特点相似。(2)行为特征和皮质酮水平的结果说明,强迫游泳实验是一个良好的慢性应激模型。(3)慢性应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多。(4)氟西汀作为一种典型的SSRI类抗抑郁药,可以预防或者逆转慢性应激所致的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以及细胞凋亡的增多。(5)海马神经元增殖和细胞凋亡与行为和内分泌水平存在相关性。随着海马神经元增殖的增加大鼠表现为活动增加,皮质酮浓度下降;随着神经元凋亡的增加大鼠表现为活动减少,皮质酮浓度升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本课题研究意义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慢性应激对大鼠的行为和内分泌的影响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慢性应激大鼠的海马神经元增殖和凋亡与行为和内分泌的相关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结论
  • 附图
  • 综述:成年海马神经发生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 个人简历和研究生阶段主要研究学习经历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裸鼹鼠海马神经元纯化模型建立及其低氧耐受特性机制的初步研究[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06)
    • [2].补阳还五汤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J]. 中国医学装备 2014(S2)
    • [3].茸菖胶囊对无镁癫痫细胞模型海马神经元形态及存活状态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8(01)
    • [4].癌症治疗对海马神经元生成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和抑郁症间的关系[J]. 中南药学 2015(02)
    • [5].海藻糖对冻存海马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 2020(05)
    • [6].四逆散含药血清体外对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03)
    • [7].无镁诱导癫痫海马神经元模型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的变化[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03)
    • [8].我校基础部章卫平课题组发现调控海马神经元发育的新机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0(04)
    • [9].应激与海马神经元再生障碍[J]. 华西医学 2009(02)
    • [1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海马神经元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9(04)
    • [11].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方法的改良[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08)
    • [12].有氧间歇训练抑制高脂喂养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03)
    • [13].1~7日龄小鼠仔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33)
    • [14].运动与中枢海马神经元再生研究进展[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03)
    • [15].衰老海马神经元的体外鉴定[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8(02)
    • [16].甲基苯丙胺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 2017(06)
    • [17].一种改良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05)
    • [18].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无血清培养与鉴定[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2(01)
    • [19].刺五加多糖对过氧化氢损伤海马神经元中氧自由基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01)
    • [20].小鼠海马神经元急性分离和膜片钳技术的应用[J]. 天津大学学报 2008(10)
    • [21].复方柴金解郁片通过改善海马神经元突触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英文)[J].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02)
    • [22].锌对海马神经元毒性作用的机制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4(02)
    • [23].唐氏综合征小鼠海马神经元电镜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15)
    • [24].雌激素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的影响[J].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2(04)
    • [25].Nbn基因神经特异性敲除小鼠海马神经元发育的形态学研究[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9(04)
    • [26].被动吸烟对子鼠海马神经元内钙/钙调蛋白激酶的影响[J].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9(04)
    • [27].糖皮质激素促β-淀粉样蛋白致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8(05)
    • [28].氟对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和钙及钙调激酶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11)
    • [29].栀子—刺五加含药血清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08)
    • [30].鼠尾草酸对Aβ损伤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4)

    标签:;  ;  ;  ;  ;  ;  ;  

    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氟西汀的干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