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性灵

浅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性灵

四川省南部县三官镇小学蒲春梅

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就具有塑造学生性灵的最佳优势,语文教学能够融知识、能力、德育、美育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理论灌输、情感熏染、榜样示范,使学生既获得学科知识、培养能力,又受到情理的潜移默化,从而达到净化学生性灵,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那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的性灵呢?

这里,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感悟,与同行探讨。

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功能

中小学生的素质修养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语言、文学和思想品德,它们对学生的整个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对社会的不同认识有着极深的影响,当然,这除了外界环境因素外,还主要来源于语文教学,尤其是一些课文本身就具备这样的教育性,那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教育特有的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素质。

穿越时空隧道,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民族气节流芳溢彩,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同样有都德《最后一课》用警钟唤醒学生热爱自己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之情,还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传万家。在这些文本的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细嚼慢咽,使学生感悟到,个人利益之小,国家民族利益之大,以使学生在阅读中树立正确人生观、政治观,从而去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永恒的意义。

二、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学生性灵

思想教育可以健全学生性灵,那么美育同样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常常重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理”就是思想,“情”便是审美教育。在我们的语文《大纲》中就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审美的培养,让他们有识别的能力,当然这就离不开对作品语言的品析,情感的鉴赏,从而提高他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鉴别和欣赏,去净化他们的性灵。当然,只注重教材还不够,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领会美、感悟美、塑造美,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或进行一些课本剧的编演。这样,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启发,以激发学生兴趣。

“动人心者,来源于情”。情感的教育也许是执教者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时,我首先讲述自己小时候与父亲值得怀念的一件事,让学生感同身受,于是达到“动一发,而牵全身”,学生便都情不自禁的讲起自己与父亲生活的一些感人事件,整个课堂都洋溢在情感的氛围中。于是我便顺理成章的引入这堂课的内容,很多学生都被感动,甚至黯然泪下。自然这种传递爱的教育已被印在他们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键是让他们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性之美,不是只追求外表的华丽,更应看重内在的。“丑小鸭”之丑,他生活在遭人冷落鄙视的群体中,自己孤苦伶仃的生活,不放弃、不言败,但他坚信自己最终能成为白天鹅,在他的身上闪现出的是一种执著与坚韧。牛汉的《第一本书》,在艰难的环境中宁愿忍受父亲的责骂,也要把一本书分成两半送给朋友一半,这体现出的是至高无上的友情,《散步》祖孙三代互背互进,看到的是华夏五千年孕育的那种尊老爱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通过这些人和这些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同时也对他们的性灵进行净化。

三、在生活中去塑造性灵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只有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所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就应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他们从生活中去体念,也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一些重要节日,我就组织学生参与节日庆祝活动,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活动的意义,同时又传承了这种文化精神。在今年的母亲节,我就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母亲送上一份礼物,来表达感激母亲养育之情。学生为了这份礼品都精心的准备,而且还主动与母亲进行沟通。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礼品,却传递着一种心情:认识到母爱的伟大,让他们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然,对学生进行性灵塑造,不仅只是以上几方面才可以进行,我们还可以培养他们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认真学习,认真书写,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等,和对生活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家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同样可以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的性格。

标签:;  ;  ;  

浅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性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