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

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

论文题目: 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李然

导师: 刘永翔

关键词: 乾隆三大家,创作,鉴赏,价值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袁枚、蒋士铨和赵翼是清代中期三位著名的诗人,他们以其显著的诗学成就被时人及后世并称为“乾隆三大家”。三家生于乾隆盛世,上承康雍时期醇雅空灵的诗风,下启近代诗界革命的思潮,论诗主张不依附古人,独抒真情。他们的诗学观集中反映了清代中叶许多诗人要求摒弃唐音宋调的束缚、自创清诗的共同倾向,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三家的诗学思想和创作影响了乾嘉时期一大批诗人,在清中叶诗坛蔚为大观。本文从诗学思想、创作论、鉴赏论和诗歌的审美价值论方面对三家诗学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三家诗学同中见异的特点,进而揭示乾隆诗坛之真实概貌。 论文的前两部分是对三家的学术思想和诗学思想的概述。清代的学术思想非常发达,三大家的诗学思想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学术思想的影响。袁枚反对理学,也不提倡汉学,所以他的诗学体现出反传统和反对以学问为诗的倾向。赵翼既是诗人,同时又是史学家,他的诗学中最突出的就是发展的诗史观和创新观念。与袁、赵二人相比,蒋士铨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诗人,他严格遵循儒学思想,把高尚的人格修养作为优秀诗人的首要条件,体现在其诗学思想上就是对传统诗教的张扬和发展。 论文的第三、四、五章分别从三大家的诗歌创作论、鉴赏论和诗的审美及社会功能三个方面对三家诗学进行具体的比较阐述。在创作论上,三家从诗人的性情、诗才及诗歌本身的通变性和独创性等要求方面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在鉴赏方面,三家都对古今诗人采取了“爱古而不薄今”的原则,尤其表现出对当代诗歌的重视。而在关于人品与诗格的关系、当时诗坛以考据学问为诗的现象等问题上,三家表达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关于诗的审美与社会价值,袁枚注重的是诗的审美特征,蒋士铨注重的是诗的道德教化功能,赵翼持论则在二家之间。 最后一部分是对三大家之间的交游过程的考辨。三家并称于当时,他们以诗相交,相互之间有很大的影响,最终在诗学思想上表现出了“和而不同”。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乾隆三大家的思想

第一节 乾嘉时期思想文化特点

第二节 乾隆三大家的思想

第二章 乾隆三大家的诗学及渊源

第一节 乾隆三大家的诗学背景

第二节 乾隆三大家的诗学

第三章 乾隆三大家的诗歌创作论

第一节 性情论

第二节 诗才论

第三节 通变论

第四节 个性论

第四章 乾隆三大家的诗歌鉴赏论

第一节 爱古而不薄今

第二节 诗品与人品

第三节 考据与诗

第五章 乾隆三大家的诗歌价值论

第一节 袁枚: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第二节 蒋士铨:言志、缘情与载道并举

第三节 赵翼:审美价值与诗史意识

第六章 乾隆三大家的交游

第一节 袁枚与蒋士铨的交游

第二节 袁枚与赵翼的交游

第三节 蒋士铨与赵翼的交游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立体的展开[D]. 张大为.首都师范大学2005
  • [2].论西部诗歌的几种走向[D]. 张玉玲.兰州大学2006
  • [3].中国新诗韵律与语言存在形态现状研究[D]. 刘富华.吉林大学2006
  • [4].壮丽的歌者:余光中诗论[D]. 梁笑梅.苏州大学2004
  • [5].晚清至五四诗歌的言说方式研究[D]. 赖彧煌.首都师范大学2006
  • [6].论唐五代北宋的“诗人之词”[D]. 宫洪涛.暨南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袁枚诗歌理论与实践研究[D]. 孔燕妮.复旦大学2011
  • [2].清代乾嘉时期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D]. 张丽华.苏州大学2008
  • [3].清代格调论诗学研究[D]. 王顺贵.上海师范大学2004
  • [4].盛衰之际—乾隆后期士人思想动态研究[D]. 林香娥.浙江大学2004
  • [5].袁枚诗学思想述论[D]. 沈玲.扬州大学2005
  • [6].蒋士铨研究[D]. 徐国华.华东师范大学2005
  • [7].张问陶论诗诗及其诗论研究[D]. 温秀珍.复旦大学2005
  • [8].乾嘉代表诗人研究[D]. 赵杏根.苏州大学1999
  • [9].孙原湘诗歌研究[D]. 程美华.华东师范大学2006
  • [10].王文治研究[D]. 王平.苏州大学2006

标签:;  ;  ;  ;  

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