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调查研究

社会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社会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目的:探讨社会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阐明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探索其病因模型,为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病例选择参照2001年中国肝癌协会专业委员会修订的临床诊断标准。从2005年11月到2006年11月,对来自于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肿瘤医院等住院的所有参与调查的、经临床表现、血清肝癌标志物、手术、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的新发病例,组成病例组;对照的选择首先根据对照选择标准选取来自于同期住院的脊柱、创伤外科经诊断为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人群,组成对照组。制定专门的《调查员手册》,经过专门、严格、统一培训调查员,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采用面访的调查方式对病例和对照按调查表内容逐一询问,填写调查表格,收集相关资料。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显著性水平小于0.10的因素,通过逐步回归方法(STEPWISE)拟合肝癌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并计算标准回归系数(β)以判断模型中各因素作用的大小。结果: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发现,经济收入低,强体力劳动、适应能力差、O血型、B血型、A性格、B性格、情绪差、精神创伤、精神压抑、吸烟、饮酒、饮水(江河水或沟塘水)、食鱼生、喝生水、食物霉变、腌晒食品、烟薰食品、盐渍食品、油炸食品、喜食玉米、喜食花生油、喜食猪油、农药接触史、灭蚊药、常用药物、住房装修、厨房油烟、职业接触、乙型肝炎感染、肝炎家族史、肝癌家族史、肝吸虫病、糖尿病等34个因子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而喜食新鲜蔬菜类、新鲜水果类、口味清淡、饮茶、纯净水、深井水等6个因子为保护性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吸烟开始的年龄、吸烟时间长短、吸烟量多少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饮酒的量进行分类发现,饮酒每天小于80mL乙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每天大于80mL乙醇危险性显著增加,其OR值为5.36;同时,随着饮酒时间越长、饮酒量的增加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相对越大,提示饮酒年数、饮酒量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饮茶为一个保护性因素,饮茶的时间越长,相对无饮茶而言,其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越小;而饮茶浓度及是否喝隔夜茶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P>0.05)。在对HBV感染病程、肝吸虫病程及糖尿病病程进行分析发现,HBV感染和肝吸虫病病程小于10年者,其OR值分别为14.19、5.09;超过10年者,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性更大,其OR值分别为30.33、13.50。糖尿病病程小于5年者,其患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是无糖尿病的2倍。超过5年者,患原发性肝癌的风险性更大,OR值为7.51。多因素分析发现,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农药接触史、经济收入差、精神压抑、B血型和B性格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其95%CI分别是15.99(10.13-25.24)、3.72(2.01-6.88)、4.68(2.09-10.54)、6.43(3.96-10.44)、2.28(1.48-3.50)、2.92(1.85-4.63)、2.46(1.48-4.10)、2.60(1.56-4.34)、4.11(2.68-6.31)、3.43(2.00-5.87)、3.19(1.69-6.01)。结论: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社会经济状况、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及心理因素等相关。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农药、经济收入、精神压抑、B性格和B血型均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经过近二十年来对肝癌的预防和控制,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有所变迁,除乙型肝炎感染、肿瘤家族史、水污染等与原发性肝癌有关外,还发现了一些重要的新的危险因素,如精神压抑、食鱼生、常用药物等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预防和控制广西地区原发性肝癌,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戒烟限酒、不食鱼生等饮食习惯的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让居民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等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是有重要意义的。第二部分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及其交互效应研究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以及HBV感染与其他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效应。为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等肝胆外科,从2005年11月30日到2006年11月30日,所有参与调查的、经临床表现、血清肝癌标志物、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的新发病例(原发性肝癌病人)500例和自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期住院的脊柱骨病外科和创伤外科,从2005年11月30日到2006年11月30日,抽取并参与调查的所有非肿瘤患者500例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面访的调查方式对病例和对照按调查表内容逐一询问,填写调查表格,收集相关资料。采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在叉生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的基础上,分析了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及HBV感染与其他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效应。结果: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农药接触史、经济收入差、精神压抑、B性格和B血型为广西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病因分值分别为0.725、0.186、0.119、0.486、0.385、0.438、0.195、0.277、0.604、0.157、0.299;HBV感染与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农药接触史、经济收入差、精神压抑、B性格和B血型之间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模式,其病因分值分别为0.736、0.643、0.849、0.551、0.592、0.316、0.618、0.902、0.597、0.577。交互指数分别为0.743、0.651、0.853、0.560、0.600、0.323、0.626、0.907、0.607、0.586。结论:HBV感染、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农药接触史、经济收入差、精神压抑、B性格和B血型可能为原发性肝癌重要的危险因素;HBV感染与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食鱼生、饮酒、常用药物、农药接触史、经济收入差、精神压抑、B性格和B血型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具有协同致病作用,能增加原发性肝癌的危险性。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词汇表
  • 第一部分 社会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病因分值及其交互效应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特色
  • 附表
  • 综述: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研究新进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在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社会心理行为综合干预[J]. 上海预防医学 2016(10)
    • [2].关于老年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社会心理行为思考[J]. 建材与装饰 2019(24)
    • [3].正畸成人患者社会心理行为调查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4)
    • [4].研究社会心理行为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1)
    • [5].基于社会心理行为的江苏省农村绿色建筑推广模式初探[J]. 住宅科技 2012(08)
    • [6].宗教信仰的心理功能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03)
    • [7].基于阿尔兹海默症老人社会心理行为的住宅设计研究[J]. 居舍 2020(05)
    • [8].宠物饲养者的社会心理行为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1(03)
    • [9].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积极心理功能探析[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0(02)
    • [10].生殖健康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10)
    • [11].延续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4)
    • [12].睾酮的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性科学 2020(01)
    • [13].农地边际化的后拉因素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05)
    • [14].广告没有打中目标受众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 企业家天地 2008(01)
    • [15].正畸治疗对青少年错畸形患者社会心理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8)

    标签:;  ;  ;  ;  ;  ;  ;  ;  ;  

    社会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