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下降的同时保持了财政社会性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快速上升,而在财政支出占GDP不断上升时,维持了财政社会性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相对稳定,这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基本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财政社会性支出的不合理因素也是经济增长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寻求经济增长中合理的财政社会性支出政策引发了两个思考:理论层面,财政社会性支出是通过哪些机制影响经济增长的呢?经验层面,财政社会性支出的制度是如何变迁的,财政社会性支出政策是如何形成的?本文提出并运用了一个综合凯恩斯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并进行扩展的“社会+经济”增长框架,结合制度分析和政策案例分析,以探讨这些问题。财政社会性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作为政府购买性支出的一部分,对均衡产出有正的边际贡献。在长期内,财政的社会性支出对消费的影响为正,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为正,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为负。财政社会性支出的不均衡,在人口比例较高、财政社会性支出引致消费能力较强的农村地区,财政社会性支出水平却较低,是造成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长期内,财政社会性支出能够显著地促进民间投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社会性支出的不足是造成民间投资需求不足的一个因素。财政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人力资本机制来体现,人力资本需求、人力资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收入分配和区域平衡发展是财政社会性支出通过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社会事业的三个供给者政府、私人和非营利组织具有不完全替代性,我国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是由政府供给模式向三者“共担”模式的转型。改革以压力系统下的政策过程为起点,正式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受其影响,然而政策过程只是制度演化的一个环节,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是社会事业供给领域内的秩序扩展。政府既不能扮演“社会工程师”的角色,也不能回避重大变革,加强自身执政能力的同时推动政治体制创新,是社会事业供给有序化的必由之路。税收是财政社会性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经济增长的成果通过税收调节机制反馈到社会事业领域是政策有效性的关键,但财政资金主导作用还应该通过引导社会资金来体现,必须发挥财政社会性资金投入的杠杆作用,依托政府信用和政策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才能满足社会事业迅速增长的资金需求。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前言0.1 问题的提出0.2 概念界定0.3 研究意义0.4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财政社会性支出:寻找研究的理论视角1.1 社会事业的资金从何处来1.2 政府在社会事业领域扮演的角色1.3 理论研究需要完善之处与本文主要的研究视角第二章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从经典理论到“社会+经济”增长框架2.1 经济增长及其动力2.1.1 经济增长的定义2.1.2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2.1.3 增长动力的微观机制2.2 财政政策与长期经济增长2.2.1 演化中的政策有效性之争2.2.2 内生增长框架中的财政政策2.2.2.1 科技教育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2.2.2 更广义的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2.2.2.3 内生增长模型解释财政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不足2.3 “社会+经济”经济增长框架第三章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轨迹3.1 我国财政社会性支出的历史轨迹3.2 财政社会性支出的构成3.2.1 财政社会性支出的总体构成3.2.2 财政教育支出3.2.3 财政卫生支出3.2.4 财政科学研究支出3.2.5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3.2.6 财政的其它社会性支出3.3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线性关系及其成因3.4 财政社会性支出总量不足和结构缺陷与经济增长失衡的内在一致性3.5 讨论第四章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理论模型的初步解释4.1 引言4.2 基础模型及其含义4.2.1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储蓄率的影响4.2.2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4.2.3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资本边际产出的影响4.2.4 讨论4.3 扩展的模型及其含义4.3.1 假设4.3.2 模型4.3.3 求解4.3.4 基本结论4.3.5 讨论第五章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从总需求角度的分析5.1 引言5.2 财政社会性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对总需求的影响5.3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消费需求的影响5.4 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消费需求的实证检验5.5 财政社会性支出影响城乡消费需求的异质性5.6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投资需求的影响5.7 财政社会性支出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的检验5.8 讨论第六章 财政社会性支出与经济增长:从人力资本角度的分析6.1 引言6.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脉络6.2.1 舒尔茨的理论分析6.2.2 贝克尔和明塞尔的理论分析6.2.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力资本6.3 人力资本的概念、度量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6.3.1 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6.3.2 人力资本的度量6.3.3 对我国人力资本及其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度的测算6.4 财政社会性支出通过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6.4.1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需求与经济增长6.4.2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6.4.3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经济增长6.4.3.1 财政社会性支出、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源转换能力与经济增长6.4.3.2 财政社会性支出、教育资本、健康资本与经济增长6.4.4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6.4.5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结构转变6.4.5.1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劳动力供给效应转换6.4.5.2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与FDI6.4.5.3 财政社会性支出、人力资本与区域平衡发展6.5 讨论第七章 经济增长中的社会事业供给制度变迁:政策过程与秩序扩展7.1 引言7.2 社会事业供给制度变迁的逻辑:经典解释的脉络7.3 政策过程:社会事业供给制度变迁的一个主导力量7.3.1 作为体制改革副产品的社会焦虑7.3.2 社会焦虑引发的政治压力7.3.3 压力系统下的政策调整7.3.4 微观政策主体对政策轨迹的影响7.4 秩序扩展:社会事业供给制度演变的广义机制7.4.1 社会事业中的扩展秩序7.4.2 我国社会事业改革:扩展秩序从原有政策框架中破壳7.4.3 扩展秩序的生成和维系7.4.4 秩序扩展中的正式制度变迁7.5 讨论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财政社会性支出政策过程: S地区案例8.1 引言8.2 案例一:财政社会性支出资金来源的拓展8.2.1 政策背景分析8.2.2 政策历史实效8.2.3 政策问题分析8.2.4 政策目标调整8.2.5 政策调整方案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8.2.6 政策过程评价8.3 案例二:财政社会性支出政策效果的提升8.3.1 政策挑战分析8.3.2 政策理念调整8.3.3 基本对策确定8.3.4 政策方案设计8.3.5 政策重点聚焦8.3.6 政策过程评价8.4 案例三:财政社会性支出管理型态的流变8.4.1 管理形态的流变轨迹8.4.1.1 财政文化事业经费和S地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8.4.1.2 专项资金变基金8.4.1.3 基金发起设立新基金8.4.1.4 设立公司管理新基金8.4.2 政府性基金管理形态流变的政策动因8.4.2.1 财政包办模式到财政主管模式8.4.2.2 财政主管模式对象的变迁8.4.2.3 从财政主管到部门协作8.4.2.4 利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8.4.3 政策过程评价8.4.3.1 政府性基金:一种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8.4.3.2 政府内分工与专业化:提高政府性基金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8.4.3.3 行政管理相对市场化管理的后撤:弥补政府效率改进的有限性8.4.3.4 渐进的管理模式变迁:减少制度创新成本8.4.3.5 政策系统外部的压力:政府性基金管理模式转变的助推剂8.5 讨论第九章 结论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一览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 [1].构建社会事业积分评价制度的背景、内涵和意义[J]. 杭州(我们) 2016(03)
- [2].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的基本理念[J]. 南方论丛 2013(03)
- [3].优化配置湖南省社会事业资源的探讨[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01)
- [4].当前内蒙古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北方经济 2018(04)
- [5].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京成立[J]. 中国食品 2019(17)
- [6].今年预计新开工社会事业类项目94个[J]. 南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4)
- [7].加快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J]. 海峡通讯 2017(05)
- [8].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发展研究报告[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8)
- [9].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 湖南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调研和思考[J]. 新湘评论 2017(20)
- [10].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分析[J]. 新乡学院学报 2015(02)
- [11].《中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报告(2003-2013)》正式发布[J]. 中国乡镇企业 2014(04)
- [12].民办社会事业发展的困局和思考[J]. 中国发展观察 2014(08)
- [13].“社会事业发展均等化”系统探析[J]. 管理学刊 2013(04)
- [14].社会事业也要转变发展方式[J]. 中国发展观察 2012(05)
- [15].把握难得战略机遇 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 2011(05)
- [16].把握难得战略机遇 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J]. 宏观经济管理 2011(04)
- [17].推动社会事业转型发展的思路与方向[J]. 中国经贸导刊 2011(22)
- [18].在全局中谋划发展好社会事业[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14)
- [19].重视社会事业需央地同心[J]. 瞭望 2010(02)
- [2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J]. 宏观经济管理 2009(01)
- [21].2008年社会事业发展改革的主要任务[J]. 中国科技投资 2008(01)
- [22].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必须坚持农民利益高于一切[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10)
- [2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风险与对策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02)
-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J]. 长江论坛 2008(03)
- [25].陕北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村级文化、体育和卫生公共设施的调查[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6].红河州社会事业建设:现状·问题·对策[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06)
- [27].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合力形成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农村公共利益政策与实践[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6(06)
- [28].河南省社会事业开放的总体设计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6)
- [29].城乡统筹视域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路径——以河北唐山为例[J]. 农业经济 2013(05)
- [30].对农村社会事业工作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 2013(08)
标签:社会事业论文; 财政社会性支出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制度论文; 政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