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650100

摘要:园林设计是对自然生态的开发和保护,可以为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增添必要的大自然氛围。如何在园林设计顺应自然,营造自然,使其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手法中的一种。本文概述了如何适宜的处理微地形以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合理的植物配置,希望可以在园林设计应用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景观空间;原则应用;植物配置

1.园林微地形概述

在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能够起到空间划分和引导视线的美学功能。依据地表特点可将园林微地形大致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模式[1]。园林微地形的营造不仅可以有利于丰富景观层次,而且可以起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景观效果的目的。因此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常用手法,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有差异化的构成趋势让人们的视野中呈现各异的开放空间,在对微地形进行设计时,可以把在人们视野中的地势一边或两边加高,让人们将视野逗留在指定的主题上,这样能够使某一特定的可见景致发生变化,构成连绵不断的美的享受。

2.园林景观微地形设计基本原则

2.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自然景观是景观中美的代表,将自然的地貌、景象纳入其中,展现田园风采和地面特色,真正实现贴合自然、还其本质、因地制宜、谋求天然的情趣,将本原的地貌特征作为策划的出发点,把功用勘测和设计构图等因素融入进来,把地势地貌进行转换和改变,人工匠造的印记就会大幅度的减少,把自然融入到景观中,建造出天然怡人优美景致。例如梧桐山公园以青山碧水、奇花异草、溪流湖沼为主体,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发展理念,巧妙结合客家文化、园林文化、人文历史和现代文明的文化特色。

2.2因地制宜,顺其自然

园林地势的凸凹、方位、方向、范围、样式、标准等不同角度的转化形成地表上的风景,在有限度的领域内经过恰当的微地形调整山水、山地、山山之间的位置和距离等,建造丰富的多样化园林,让地势蜿蜒转折,鳞次栉比与自然相应;园林微地形的设计满足了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和意境的表达等要求[3]。例如上海市的市树是白玉兰,既经济又美观,还能作为城市的名片。在引种外来植被,推广商业苗木方面,因地制宜的原则起到了限制和保护本土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2.3功能优先,造景并重

地势相对平缓的园林感觉较为单调,地势高低起伏,空间感比较多样的园林,与地势平缓空荡的园林相比较,其会跟着地势的转变而有不同的风景展现,游览的兴趣就会不断增加。如果地势繁复,风景就更加显得多彩有趣。例如:平坦场所可以设计成能够供游人活动的场所,配置以宽广的草坪给人以舒心惬意的感觉。在设计时,应把功能优先考虑,在此基础上配以造景配置。

2.4填挖结合,土方平衡

园林在微地形的兴建上不但要符合自然和使用的条件,还不能忽视工程的需求,例如对地形坡度的要求,坡度过大会造成水土养分的流失不利于植物生长,坡度过小会导致排水不畅造成淤积等问题。但仅仅得到美观实用的园林“结果”还不够,园林微地形的建造还应响应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节省经济投入,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地形做到“土方平衡”,高处堆山低处造湖,减少土方外运,使有限的经济投入创造出无限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3各种园林景观微地形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3.1居住区中微地形的应用

某种意义上,地形对居住区及其环境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居住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做基础、挖潜力、造景观、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能够修建出地势曲折蜿蜒的居住小区路径,又或是平缓陡峭道路的步道阶梯,这样可以放缓人们的走路的速度,使人们心境舒缓、缓解疲乏。路面上采用各种不同面层材料,可达到不同的功能和效果。若是采用碎瓷砖铺设路面,不仅减少浪费同时又使得园林的景致呈现多样性,有在整洁中出现不对称的另一番景象;若是采用卵石或拼成花色图案的铺设路面,不仅使园林的景致在形式上又增加了变化,又将脚底按摩健身融入其中。对地势因势利导的建造,不仅让居住地的景观呈现出优良的一面,还可以让居民走进自然之美。

3.2城市公园中微地形的应用

公园被喻为城市的“绿心”,在符合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使地势地貌发生适宜的变化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要求。对于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采取将地形处理为平缓式的方法,这样可以使人有视野开阔,身心愉悦的感受,小孩玩耍可以不用担心复杂的地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外,还要根据不同活动的特点对微地形进行适宜的处理。比如:公园集体跳舞,内聚的空间不失为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游客关注自己的表演;而相对于舞剑者、打太极的活动,可以设计成安静、祥和的开阔场地。

根据公园内部地形的特点,微地形大致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根据其功能对不同微地形模式提出以下处理原则:“依附自然,体现特征,以小见大,形成精华”。

3.3城市街路绿化中微地形的应用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景观是生态的廊道,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的主要元素,对于单调、封闭、狭长的道路来说,景观立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待道路这种微地形特点,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立体面效果和空间构成。我们可以通过适宜的植物配置,使相对狭长单调的道路绿地景观变得更加有立体美感。比如,在较大坡度地形起伏特点的道路,可以进行绿化带随道路走向的微地形处理,并且道路绿地的设计还能吸收尾气和噪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景观地形呈楔形状或缓和的龟背状,道路排水系统符合条件的同时,结构层次分明的景观下不但可以纳凉,还能够让道路上的污浊空气的扩散得到遏制,也能降低风沙扬尘等对道路安全的威胁,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局部的生态体系,城市的整体的生态环境也得到提升。

3.4水景的应用

水景在园林景观中是不可缺少的景致,通常有湖泊、水池、水塘、水帘和喷泉等。而喷泉在园林众多的形式中分属规则式,其外形大多建造成对称式,水岸十分井然。人工湖泊通常都是建造成类似自然湖水的样式,为防止人工湖泊的水没有源头,常常是把湖泊外形修建成自然弯曲状,时隐时显,水岸自然曲折的倾斜坡地,可以有效的引导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起到点睛的作用。

4微地形营造应注意的问题

微地形为自然山脉的人工意向凝缩,建造过程中应模拟自然山脉形态,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不能勉强为之,特意强为。在园林工程进行建设时,对地势地貌要有足够的养护措施。对施工地区内管线的布置安排的情况有全盘的掌握,并将其纳入到微地形改造的重要步骤之一,以免以后成为管线维护的难题。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型机械的入场碾压,这对土壤的结构和密实度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日后植物的生长。若确实需要机械施工,提议使用钩机,避免铲车入场,减轻对地面地貌的破坏。在进行地面改建时要尽量贴合自然地势地貌,以自然为基础,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的改建要适度,不可过多滥建,只要适合排水和植被生长等性能保持正常的条件下改建即可。植物方面进行搭配时,微地形能够适时调整局部小气候,多种生境的营造为植物物种的选择提供了较宽的范围,因此要谨慎选择各环境适宜的植物,适地种植才能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徐玉凤,徐希玲.景观微地形在江西南昌凤凰沟景区景观园林中运用[J].现代园艺,2018(14):139-139.

[2]时培玲.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的作用及处理技巧[J].中国科技投资,2017(9).

[3]陈自锋.浅谈园林微地形在景观中的处理应用[J].绿色科技,2013,12(1):154-156.

标签:;  ;  ;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