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

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

赵序元,李峰峰,续继军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1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期其临床特点,并且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肿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09%,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49.0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65.45%,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23.6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肿瘤出血确诊后,应该尽早的进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清除血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愈率,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肿瘤;出血;特点;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

脑肿瘤在生长的过程中,通常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发生出血,造成颅内血肿及肿瘤增大,病情发作较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确诊为脑肿瘤的患者,如果病情突然加重,并且表现出一系列的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出血的可能性非常大[1]。但是临床对其诊断时容易与脑出血混淆,耽误治疗最佳时机,所以患者发生异常部位出血,并且没有其他性质引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应该高度怀疑患者患有脑肿瘤出血,所以必须对怀疑对象进行核磁共振或者CT检查。所以临床中分期脑肿瘤出血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问诊断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本文作者结合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1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分析脑肿瘤出血特点,并且研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1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患者。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43.67±9.61)岁;高血压史10例,脑肿瘤史3例,长期头痛史者8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0.19±8.78)岁;高血压史9例,脑肿瘤史3例,长期头痛史者7例。排除语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者痴呆者,导致肢体活动障碍的其他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55例患者均采用保守药物治疗。

1.2.2观察组:治疗组55例患者全部进行手术肿瘤切除和血块清除治疗。具体步骤:通过核磁共振和CT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准确确定病灶的位置,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同时必须根据患者脑肿瘤的特点决定全部切除还是部分切除,并且清除血块,对伴随有脑疝的患者应该以血块的清除为主,具体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实施二次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属于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治疗后,还需要进行化疗以及放疗治疗,对于肿瘤病情轻微的患者,同样可以采用手术治疗[2]。

1.3观察指标[3]

显效:脑肿瘤出血完全得到清除。有效:脑肿瘤完全切除,脑出血部分被清除。无效:脑内血块仍然存在,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甚至有加重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记录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9.09%,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49.09%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临床疗效对比(n=55,%)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通过本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识到脑肿瘤出血具有其特殊的临床症状,及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或者发生神经障碍,颅内压力升高时,应该进行相应的诊断,高度怀疑是脑肿瘤出血。脑肿瘤出血大多发生于肿瘤确诊前,属于一种急性病,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死亡。通过临床的观察,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头痛、视力下降、

癫痫发作、进行性偏瘫等。有的患者突发头痛、意识障碍、昏迷、呕吐、抽搐等急性症状,经头部CT检查少部分患者可见明显的头部肿瘤合并脑出血,其余多数患者均表现与脑出血相似[4]。临床诊断使应该结合患者以往病史,并且进一步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确诊。

造成患脑肿瘤出血的因素有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肿瘤大多自身存在许多小血管,在形成血窦史容易出现出血;局部脑血管发生曲张,颅内压升高,引起血流不止,而血管的内皮遭受破损,局部血管壁越来越薄,这是出血的主要原因;颅内压过高时,会出现脑干转移,造成大面积出血,加之患者本身患有血管疾病,容易造成出血;肿瘤细胞的生产通常有较多的血量供应,并且脑肿瘤部分血管属于新生血管,如果血流量增加,会发生破裂造成出血;肿瘤细胞堵塞静脉血管或者是形成静脉栓塞的时候,血管就会扩张,产生出血[5]。

通常情况下,脑肿瘤出血患者会伴随神经功能的严重破坏,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造成死亡。所以,在临床中对怀疑是脑肿瘤出血的患者,一定要进行详细的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进一步降低误诊率,尽早的为患者进行治疗,有效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确诊为脑肿瘤出血应该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不提出保守治疗。对于临床中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该及时检查和确诊。如果合并脑疝,手术首先应该已清除血块为核心,然后进行肿瘤切除。同时注意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要进行定期检查,根据实际病情需要选择二次手术治疗。

总而言之,明确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可以为临床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确诊后应该及时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和清除血块治疗,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衣同军,阎宜军,李博,等.脑肿瘤卒中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06):85-86.

[2]张燃,程琳,张婷,等.手术治疗在出血性脑肿瘤卒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8):106-107.

[3]闫芳,张波,戴笠,等.脑肿瘤卒中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59-260.

[4]马付勇,王丽君,孟瑞,等.脑肿瘤卒中临床诊治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01):117-119.

[5]苏凡凡,王利萍,刘辉,等.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15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05):1266-1267.

标签:;  ;  ;  

脑肿瘤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