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镀锌层上钼酸盐转化膜、硅烷膜及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研究

热镀锌层上钼酸盐转化膜、硅烷膜及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用于取代传统铬酸盐处理的各种无铬钝化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钼酸盐钝化作为最有希望替代铬酸盐钝化的工艺之一,具有低毒性且无污染,在提高金属的耐蚀性、涂装性等方面有及其广泛的应用。金属表面硅烷化预处理具有无污染、适用面广、对有机涂层粘接性能优异等优点,已成为目前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钼酸盐转化膜和硅烷膜在热镀锌层上成膜工艺、成膜机理、膜层结构及影响因素,探索出最佳配方。由于单一膜的钼酸盐转化膜或硅烷膜只能获得较薄的连续膜层,其耐蚀性难以达到或超过常规铬酸盐钝化膜层,在单一膜的基础上再采用两步处理的方法获得钼酸盐/硅烷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原子力扫描电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俄歇电子能谱仪(AE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红外光谱(RA-IR)等研究了这些膜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化学成分,继而探讨了各膜的成膜机理及复合膜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1)钼酸盐膜是一种无定型的化学转化膜,其成分Mo、P、O、Zn含量沿膜的深度方向呈梯度变化;当膜层达到一定值时出现不贯穿膜层的微米级宽度的裂纹。(2)硅烷膜中,硅烷与锌层并非以简单物理吸附方式结合在一起,而是与锌层表面的Zn-OH发生化学作用形成Si-O-Zn键紧密地粘合在热镀锌层基体表面;同时通过硅烷分子间的缩合形成Si-O-Si立体网络结构,从而在热镀锌层上形成了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的硅烷膜。(3)与单一膜相比,复合膜在厚度上有所增加,根据成分的变化形成双层膜;钼酸盐首先在锌层表面形成转化膜,然后硅烷与基膜间通过Si-O-Me、Si-O-Si化学键及物理吸附作用牢固粘结在一起,通过这两种膜的相互协同作用,热镀锌层上形成了致密、完整、连续并具有一定厚度的钼酸盐/硅烷复合膜。中性盐雾试验(NSS)结果表明,以试样出现58%面积的白锈的喷雾时间计,未经处理的热镀锌钢试样不足2h,单一钼酸盐转化膜或硅烷膜试样耐盐雾腐蚀的时间明显延长至1天左右,而钼酸盐/硅烷复合膜试样的耐蚀性进一步提高,大约为2天。塔菲尔动电位极化结果表明,热镀锌钢经各种方式处理后,极化曲线的阳极分支和阴极分支均向左移动,左移的程度分别反应了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受到抑制的程度。以未经处理热镀锌试样(极化电阻350?·cm2 )为参照,钼酸盐转化膜的极化电阻(1.327.952k?·cm2)大大提高,腐蚀电流明显减小,其中阴极电流密度减小较为显著,说明钼酸盐转化膜是以抑制阴极反应为主;硅烷膜极化曲线的阳极分支和阴极分支均明显左移,表明硅烷膜主要起物理屏障的作用,同时抑制腐蚀过程的阴极和阳极反应,极化电阻约4.45.2 k?·cm2;钼酸盐/硅烷复合膜极化曲线的阳极和阴极分支均左移,变化规律与硅烷膜相似。复合膜的腐蚀电流密度远小于单一膜,极化电阻达到59.02 k?·cm2,高于铬酸盐钝化膜(极化电阻31.4 k?·cm2),表明复合膜发挥了钼酸盐膜和硅烷膜的协同效应,其耐蚀性甚至超过铬酸盐钝化膜,有望成为毒性铬酸盐钝化膜的代替品。电化学阻抗谱(EIS)的Bode图中,3种膜的的低频阻抗ZLF(主要反映耐蚀性)均比HDG提高;不同工艺条件下生成的膜,ZLF大小顺序与NSS和塔菲尔极化中反映耐蚀性高低的规律一致;Bode和Nyquist图中,不同工艺条件下生成的3种膜可呈现2~3个时间常数;共同的2个时间常数中,低频端的时间常数对应于传输电阻Rct和电双层电容Cdl,高频端的时间常数对应于膜层电阻Rf和膜层电容Cf。在钼酸盐膜和复合膜中,在锌基界面可出现扩散阻抗,是由于该处存在氧浓度差和较慢的氧扩散;在较厚的钼酸盐膜、硅烷膜和钼酸盐/硅烷膜复合膜的EIS图中,还呈现第3个时间常数,反映存在于膜层表面的另一个薄层的膜层电阻Rf 1和膜层电容Cf 1 ,Rf1值较小,可能对应存在一个疏松或有裂纹(电解质可渗入)的薄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国内无铬钝化技术的外研究现状
  • 1.2.1 钼酸盐钝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2 钼酸盐钝化膜的成膜理论
  • 1.2.3 钼酸盐钝化膜的防蚀机理
  • 1.3 硅烷膜的研究进展
  • 1.3.1 硅烷偶联剂的结构
  • 1.3.2 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工艺
  • 1.3.3 硅烷膜的表征与防护机制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热镀锌试样的制备
  • 2.3 成膜工艺及实验方法
  • 2.3.1 钼酸盐转化膜的制备
  • 2.3.2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膜的制备
  • 2.3.3 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制备
  • 2.4 膜层的微观形貌、结构及成分分析
  • 2.5 耐蚀性能研究方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热镀锌层上钼酸盐转化膜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钼酸盐转化膜成膜工艺及试验方法
  • 3.3 钼酸盐转化膜成膜机理及结构研究
  • 3.3.1 钼酸盐转化膜的组织形貌
  • 3.3.2 钼酸盐转化膜的表面成分
  • 3.4 钼酸盐转化膜耐蚀性研究
  • 3.4.1 中性盐雾结果(NSS)
  • 3.4.2 塔菲尔极化曲线
  • 3.4.3 电化学阻抗谱及等效电路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热镀锌层上硅烷处理研究
  • 4.1 前言
  • 4.2 硅烷膜成膜工艺研究
  • 4.2.1 成膜工艺配方的选择和确定
  • 4.2.2 硅烷膜最佳成膜工艺
  • 4.3 硅烷膜成膜机理及结构研究
  • 4.3.1 硅烷膜的显微形貌
  • 4.3.2 反射吸收红外光谱(RA-IR)分析
  • 4.3.3 XPS分析
  • 4.3.4 AES分析
  • 4.3.5 硅烷膜与热镀锌层的结合机理探究
  • 4.4 硅烷膜的耐蚀性研究
  • 4.4.1 硅烷膜的盐雾试验(NSS)
  • 4.4.2 塔菲尔极化曲线
  • 4.4.3 电化学阻抗谱及等效电路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热镀锌层上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研究
  • 5.1 前言
  • 5.2 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成膜工艺
  • 5.3 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结构及生长机理研究
  • 5.3.1 复合膜的组织形貌
  • 5.3.2 复合膜的表面成分
  • 5.3.3 复合膜结构及成膜机理
  • 5.4 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耐蚀性研究
  • 5.4.1 中性盐雾结果(NSS)
  • 5.4.2 塔菲尔极化曲线
  • 5.4.3 电化学阻抗谱及等效电路分析
  • 5.5 几种膜的耐蚀性能比较
  • 5.5.1 几种膜的中性盐雾结果(NSS)
  • 5.5.2 几种膜塔菲尔极化曲线
  • 5.5.3 三种膜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循环水中钼酸盐分析方法的改进[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9)
    • [2].镁合金钼酸盐/磷酸盐复合转化膜的制备[J]. 电镀与环保 2008(01)
    • [3].镁合金钼酸盐、钼酸盐-磷酸盐转化膜的研究[J]. 电镀与精饰 2008(06)
    • [4].钼酸盐可强化含氧化学品漂白[J]. 造纸信息 2011(04)
    • [5].氢氧化钠分解不溶性钼酸盐的浸出热力学[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4(11)
    • [6].铈掺杂三族钼酸盐的发光薄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 中国钼业 2015(01)
    • [7].钼酸盐强化含氧化学品漂白[J]. 国际造纸 2010(06)
    • [8].过氧化氢漂白中过氧化钼酸盐的催化作用[J]. 国际造纸 2008(06)
    • [9].电镀锌板钼酸盐体系钝化膜的制备和腐蚀性能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7(18)
    • [10].热镀锌钢板钼酸盐—单宁酸钝化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11].钼酸盐改性硅烷膜的制备及耐蚀性[J]. 材料保护 2013(05)
    • [12].一种钼酸盐的制备方法[J]. 中国钼业 2019(04)
    • [13].7075铝合金表面钼酸盐钝化工艺[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14].热镀锌板钼酸盐化学转化溶液寿命及其成分变化规律的研究[J]. 电镀与精饰 2013(12)
    • [15].由砷钼酸盐和镍配合物构筑而成的有机-无机杂化的化合物(英文)[J]. 化学研究 2016(01)
    • [16].电解锰材的钼酸盐钝化及其耐腐蚀性能[J]. 材料保护 2014(06)
    • [17].一种钼酸盐钝化液配制与其对镀锌钢材钝化效果的初步探索[J]. 广东化工 2014(18)
    • [18].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1(06)
    • [19].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从钼酸盐溶液中分离钨和钒(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7(12)
    • [20].添加剂用量对钼酸盐失效转化液再生的影响[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1].基于八钼酸盐杂化网络的离子热合成、晶体结构和光催化性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2(12)
    • [22].基于[MnMo_9O_~(32)]~(6-)为基本单元的钼酸盐的合成及表征[J]. 广州化工 2016(08)
    • [23].铕铋共掺杂三族钼酸盐发光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 中国钼业 2015(01)
    • [24].介孔过渡金属钼酸盐纳米棒的制备及其高效电催化水氧化性能[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8(05)
    • [25].金属钼酸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储能研究[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7(06)
    • [26].硫硒钨对钼酸盐吸收及钼酸盐转运子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15(05)
    • [27].温度和时间对镁合金钼酸盐转化膜性能的影响[J]. 电镀与环保 2019(04)
    • [28].不同酸溶解-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碳钢中硅含量的探讨[J]. 冶金分析 2015(12)
    • [29].钼酸盐在硼硅酸盐玻璃体系中的溶解[J]. 中国材料进展 2016(07)
    • [30].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钢铁中酸溶硅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标签:;  ;  ;  ;  ;  

    热镀锌层上钼酸盐转化膜、硅烷膜及钼酸盐/硅烷复合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