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及氧化副产物亚氯酸盐的去除研究

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及氧化副产物亚氯酸盐的去除研究

论文摘要

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药剂,其安全高效的氧化特性,在饮用水处理方面越来越重要,其中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技术就是其重要用途之一本文结合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对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以及氧化副产物亚氯酸根的去除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考察各种因素对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效果的影响。通过二氧化氯预氧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模拟实验发现:二氧化氯投加量对除锰效果影响明显,当p(ClO2)/p(Mn2+)=2时,即可将初始锰浓度为1.0mg/L的原水降到0.1mg/L以下;当pH=4.5~8.5时,原水pH升高有利于二氧化氯氧化除锰,最佳pH为7.5~8.5;出水ClO2-浓度占二氧化氯投加量的90%-100%,ClO2-与Mn2+的氧化反应进行甚微;在4℃-45℃范围内,温度对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效果较小,适合于低温原水。(2)其次探讨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复合投加的除锰效果。通过复合投加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常规给水处理工艺的模拟实验发现:次氯酸钠除锰率低,去除1mg/L的Mn2+约消耗29mg/L的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仅需3mg/L。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复合投加时,两者的除锰作用互不影响,其去除率接近两者单独使用时的除锰率之和。(3)考察去除副产物亚氯酸根的方法及影响因素。通过亚氯酸根的去除实验发现:Fe2+对亚氯酸根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1mg/L的亚氯酸根,约需要3.34mg/L的亚铁;投加亚铁对锰的去除效果稍有影响,在(原水锰浓度):(ClO2投加量):(亚铁投加量)=1:3:9.6(质量比)的条件下,可使经二氧化氯预氧化后的出水锰浓度和亚氯酸根都能达到GB5749-2006饮用水标准要求。研究表明,二氧化氯与亚铁联合使用这一技术既确保了高效除锰,又解决了副产物亚氯酸根超标的问题。同时,该技术不需另建构筑物,与原有传统给水处理工艺紧密结合,经济高效,在在自来水厂工艺改进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除锰技术研究现状
  • 1.3 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及制备方法
  • 1.4 二氧化氯预氧化技术
  • 1.5 二氧化氯副产物的控制与去除技术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 2.2 水样的配制
  • 2.3 试验方法
  • 2.3.1 二氧化氯的制备
  • 2.3.2 混凝试验
  • 2.3.3 二氧化氯除锰的条件选择试验
  • 2.3.4 次氯酸钠与二氧化氯复合投加试验
  • 2.3.5 亚氯酸根的去除
  • 2.4 分析方法
  • 2.4.1 锰的测定
  • 2.4.2 铁的测定
  • 2.4.3 亚氯酸根的测定
  • 2.4.4 二氧化氯的测定
  • 2.4.5 余氯的测定
  • 2.4.6 COD的测定
  • 2.4.7 pH的测定
  • 2.5 处理效果评价方法
  • 3 二氧化氯除锰技术条件选择
  • 3.1 二氧化氯与二价锰的反应机理研究
  • 3.1.1 除锰原理
  • 3.1.2 亚氯酸根实际产生量
  • 3.2 PH对二氧化氯除锰效果的影响
  • 3.3 预氧化时间对二氧化氯除锰效果的影响
  • 3.4 二氧化氯投加量对二氧化氯除锰效果的影响
  • 3.5 温度对二氧化氯除锰效果的影响
  • 3.6 锰的初始浓度对二氧化氯除锰效果的影响
  • 3.7 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条件的控制
  • 4 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复合除锰效果研究
  • 4.1 预氯化除锰原理
  • 4.2 次氯酸钠的除锰效果
  • 4.2.1 pH、预氧化时间对次氯酸钠的除锰效果的影响
  • 4.2.2 次氯酸钠投加量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4.3 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复合投加的除锰效果
  • 4.3.1 投加点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4.3.2 复合投加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4.4 次氯酸钠预氧化对出水余氯的影响
  • 4.5 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复合投加对亚氯酸根的影响
  • 4.5.1 含氯化物的交互反应
  • 4.5.2 复合投加对亚氯酸根的影响
  • 5 亚氯酸根的去除研究
  • 5.1 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铁
  • 5.1.1 水中铁锰性质及状态
  • 5.1.2 除铁原理
  • 5.2 亚铁去除亚氯酸根原理
  • 5.2.1 二氧化氯除铁除锰原理比较
  • 5.2.2 亚铁去除亚氯酸根原理
  • 5.3 亚铁投加方式对亚氯酸根去除的影响
  • 5.4 PH、反应时间对亚氯酸根去除的影响
  • 5.5 亚铁投加量对亚氯酸根去除的影响
  • 5.6 亚铁投加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5.6.1 亚铁投加对除锰效果的影响
  • 5.6.2 二氧化氯与亚铁投加量的确定
  • 6 结论
  • 7 问题与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氧化氯固体缓释制剂开发研究进展[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12)
    • [2].二氧化氯制造工艺的选择与分析[J]. 云南化工 2020(07)
    • [3].二氧化氯含漱液的发展前景[J]. 应用化工 2020(07)
    • [4].二氧化氯的合成及应用进展[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0(05)
    • [5].二氧化氯发生器在综合法二氧化氯生产中的应用评述[J]. 中国造纸 2019(11)
    • [6].综合法制备二氧化氯过程中的分解原因及应对措施[J]. 化工管理 2019(30)
    • [7].一种电解法制备高纯二氧化氯设备的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04)
    • [8].固载二氧化氯对南美白对虾的保鲜效果[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5)
    • [9].催化电解亚氯酸钠制备高纯二氧化氯[J]. 功能材料 2017(09)
    • [10].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在子北采油厂的应用[J]. 石化技术 2017(10)
    • [11].一种无需活化二氧化氯液的稳定性试验观察[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12)
    • [12].长效二氧化氯缓释剂的制备[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6)
    • [13].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杭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7(07)
    • [14].气体二氧化氯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趋势[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04)
    • [15].二氧化氯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7(07)
    • [16].二氧化氯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应用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3)
    • [17].如何全面评价二氧化氯片的质量(二)[J]. 中国水产 2017(07)
    • [18].影响二氧化氯稳定的因素有哪些?[J]. 工业水处理 2014(12)
    • [19].二氧化氯应用于水箱二次供水安全消毒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1)
    • [20].试论二氧化氯对细菌的杀灭机理[J]. 科技与创新 2015(22)
    • [21].二氧化氯制备技术进展[J]. 知识经济 2013(23)
    • [22].新型高纯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研制[J]. 山东化工 2014(03)
    • [23].二氧化氯处理含氰废水的研究[J]. 商 2013(06)
    • [24].二氧化氯研究及其应用现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03)
    • [25].二氧化氯用于空间杀菌可行性研究[J]. 机械管理开发 2012(02)
    • [26].二氧化氯的制备及在纸浆漂白中的应用分析[J]. 轻工科技 2012(08)
    • [27].二氧化氯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上海毛麻科技 2012(04)
    • [28].利用二氧化氯对中药废水进行预处理的研究[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1(10)
    • [29].二氧化氯高级氧化技术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 2010(24)
    • [30].二氧化氯去除水体污染物机理探讨[J]. 福建分析测试 2008(01)

    标签:;  ;  ;  ;  

    二氧化氯预氧化除锰及氧化副产物亚氯酸盐的去除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