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MC致动器的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基于IPMC致动器的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论文摘要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作为振动工程领域内的一项新兴技术,正日益成为解决航空航天等领域振动控制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精密加工技术、微驱动器机械系统、医疗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纳技术应用越来越广。由于微悬臂梁结构简单,在微纳操作领域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其振动对微纳操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限制非常大,对于微悬臂梁的振动主动控制要求控制力非常小,而IPMC作为致动器产生的力较小,适合作为微纳操作领域振动主动控制的致动器。本文对基于IPMC致动器的铝基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进行研究,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总结了IPMC特点,从理论和试验方面对IPMC驱动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最终辨识得到IPMC驱动数学模型具体表达式;基于伯努利—欧拉梁假设,对悬臂梁进行振动力学分析,推导了悬臂梁振动微分方程,求解了振动前四阶固有频率和主振型,通过ANSYS软件对悬臂梁振动分析数值解,验证了悬臂梁振动力学解析解的正确性,根据悬臂梁振动力学模型以及IPMC驱动数学模型推导出基于IPMC致动器的悬臂梁总体振动数学模型;讨论并确定了IPMC致动器配置的优化位置,确定了IPMC致动器的位置参数;进行了PID控制和LQR最优控制的算法设计与MATLAB/Simulink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算法控制效果明显;搭建了基于IPMC致动器的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试验平台,其中包括对悬臂梁夹具设计工作,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PID控制系统,通过试验证明IPMC致动器对悬臂梁振动主动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振动主动控制及其发展
  • 1.2.1 振动主动控制介绍
  • 1.2.2 振动主动控制发展
  • 1.3 IPMC研究现状
  • 1.3.1 IPMC国外研究现状
  • 1.3.2 IPMC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IPMC介绍与驱动数学模型
  • 2.1 IPMC简介
  • 2.1.1 IPMC结构
  • 2.1.2 IPMC驱动特性
  • 2.2 IPMC驱动数学模型理论分析
  • 2.3 IPMC驱动数学模型试验辨识
  • 2.3.1 试验平台搭建
  • 2.3.2 基于LabVIEW的试验系统
  • 2.3.3 试验与辨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IPMC致动器的悬臂梁振动分析
  • 3.1 悬臂梁振动分析
  • 3.1.1 悬臂梁振动力学分析
  • 3.1.2 悬臂梁振动有限元分析
  • 3.2 基于IPMC致动器的悬臂梁振动数学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振动主动控制算法设计与仿真
  • 4.1 IPMC致动器位置优化设计
  • 4.2 PID控制与仿真
  • 4.2.1 PID控制理论
  • 4.2.2 PID控制器设计与算法仿真
  • 4.3 最优控制与仿真
  • 4.3.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
  • 4.3.2 最优控制器设计与算法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
  • 5.1 试验平台搭建
  • 5.2 基于LabVIEW的PID控制系统
  • 5.3 试验与结果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录A 激光位移传感器标定实验数据处理程序
  • 附录B 辨识试验数据处理程序
  • 附录C 固有频率和主振型求解程序
  • 附录D 状态空间表达式系数求解程序
  • 附录E 状态空间表达式初始条件求解程序
  • 附录F 悬臂梁夹具主要零件图和装配图
  • 附录G 振动主动控制试验数据处理程序
  • 相关论文文献

    • [1].螺线型气动软体致动器设计与建模[J]. 机器人 2020(01)
    • [2].微气泡致动器技术在弹丸飞行中的应用[J]. 兵工自动化 2020(04)
    • [3].基于可逆畴变的压电圆环多层致动器应变响应研究[J]. 固体力学学报 2020(02)
    • [4].多腔体气动软体致动器的建模与仿真[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06)
    • [5].电磁辅助压电致动器设计开发与性能测试研究[J]. 计量学报 2020(07)
    • [6].基于d_(15)变形压电致动器动静耦合激励分析[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20(04)
    • [7].隔膜泵用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J]. 微特电机 2017(08)
    • [8].基于压电致动器特性的实验建模及控制[J]. 新型工业化 2020(04)
    • [9].利用石墨烯致动器集群控制柔性机器人复杂形变[J]. 科学通报 2020(32)
    • [10].可调刚度致动器结构研究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13)
    • [11].喷油器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设计方法和驱动波形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6)
    • [12].锁闩、锁闩壳体与致动器壳体的组合装置、车辆锁闩的上锁/解锁致动器[J]. 科技资讯 2016(08)
    • [13].交流电作用下电热致动器的热疲劳失效机理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6(18)
    • [14].基于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车削振动控制系统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4(04)
    • [15].ANSYS在电磁致动器中的应用[J]. 甘肃科学学报 2013(01)
    • [16].前沿科技[J]. 新疆农垦科技 2020(09)
    • [17].电活性聚合物致动器机电响应特性研究[J]. 自动化仪表 2018(12)
    • [18].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系统时滞模型辨识与控制[J].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16(06)
    • [19].智能杆致动器优化配置及扭振主动控制试验[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0(04)
    • [20].稀土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水浸式冷却技术研究[J]. 机电工程 2019(08)
    • [21].综合模态控制力下压电致动器的优化布局[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05)
    • [22].面向大流量应用的硅微阀致动器优化设计[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5(09)
    • [23].智能结构中致动器位置和尺寸的优化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4].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等效电路研究及驱动波形设计[J].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6(03)
    • [25].一种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09)
    • [26].压电陶瓷致动器控制系统研究[J]. 电子科技 2014(11)
    • [27].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技术[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3(01)
    • [28].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结构分析及输出力特性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7(05)
    • [29].美国实践[J]. 电子知识产权 2013(05)
    • [30].一种全柔性气泡致动器及其制作工艺[J]. 航空学报 2009(10)

    标签:;  ;  ;  

    基于IPMC致动器的悬臂梁振动主动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