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微胶囊化及体内缓释效果评价

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微胶囊化及体内缓释效果评价

论文摘要

本论文将东北酸菜中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作为试验菌株,采用改良的三氯乙酸法从该菌株中分离提取肽聚糖,并对肽聚糖提取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及理化分析。以壳聚糖为壁材将提取的肽聚糖进行微球化,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口服微球化的肽聚糖的缓释效果。试验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1)通过改良的三氯乙酸法提取肽聚糖,其得率为15.29±1.28%,其中总糖含量为39.10±1.95%,脂类含量为1.41±0.04%,蛋白质含量为58.00±2.16%,组成植物乳杆菌肽聚糖基本结构单元连接肽的四种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含量明显高于菌粉中同种氨基酸含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提取物具有肽聚糖特征性结构。(2)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肽聚糖的壳聚糖微球,该工艺稳定,可重复性好,成球性良好,表面粗糙,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依壁材和芯材的比例而变化,其中,质量比为1:2的复合微球平均载药量为29.10±3.84g/100g,包封率为91.00±3.15%,确定为最佳比例条件。(3)动物试验通过低、中、高三种剂量的裸肽聚糖、载肽聚糖的壳聚糖微球以及空白壳聚糖微球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取血清,ELISA (?)去检测小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在免疫后第9d各载药微球组小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并且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免疫后第15d各载药微球组血清中溶菌酶含量仍保持较高水平。载肽聚糖的壳聚糖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效果,能够显著延长肽聚糖作用时间。本课题首次将肽聚糖进行微球化,并通过口服给药,该给药途径克服了传统注射给药途径带来的麻烦,将对肽聚糖作为免疫佐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新型口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微生物多糖免疫作用
  • 1.2 肽聚糖的研究进展
  • 1.2.1 肽聚糖免疫活性研究进展
  • 1.2.2 肽聚糖识别蛋白研究进展
  • 1.3 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
  • 1.3.1 植物乳杆菌概述
  • 1.3.2 植物乳杆菌的生理功能
  • 1.3.3 植物乳杆菌的应用现状
  • 1.4 微胶囊简介
  • 1.4.1 微胶囊技术与应用
  • 1.4.2 药物的微胶囊化
  • 1.4.3 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1.4.4 壳聚糖微胶囊应用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章 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提取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1.1 供试菌种
  • 2.1.2 主要溶液及培养基
  • 2.1.3 实验试剂
  • 2.1.4 实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种活化及扩大培养
  • 2.2.2 三氯乙酸法提取细胞壁肽聚糖
  • 2.2.3 溶菌酶实验
  • 2.2.4 氨基酸组分分析
  • 2.2.5 肽聚糖总糖含量测定:苯酚—硫酸法
  • 2.2.6 肽聚糖总脂含量测定:香草醛法
  • 2.2.7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2.8 红外光谱分析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肽聚糖提取的得率
  • 2.3.2 溶菌酶实验结果
  • 2.3.3 氨基酸组分分析
  • 2.3.4 肽聚糖总糖含量测定
  • 2.3.5 肽聚糖总脂含量测定
  • 2.3.6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3.7 红外光谱分析
  • 2.4 小结
  • 第3章 载肽聚糖的壳聚糖微球制备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空白壳聚糖微球制备
  • 3.2.2 载肽聚糖的壳聚糖微球制备
  • 3.2.3 扫描电镜观察
  • 3.2.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 3.2.5 热重(TG)分析
  • 3.2.6 载药量和包封率检测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
  • 3.3.2 红外光谱分析
  • 3.3.3 热重分析
  • 3.3.4 载药量包封率测定
  • 3.4 小结
  • 第4章 肽聚糖微球在体内缓释效果评价
  • 4.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4.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动物
  • 4.2 实验方法
  • 4.2.1 小鼠免疫
  • 4.2.2 血清溶菌酶含量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小鼠外部形态观察
  • 4.3.2 血清溶菌酶含量测定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专利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株具降胆固醇功能的海洋源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益生性能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2)
    • [2].植物乳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的肝保护机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4)
    • [3].植物乳杆菌生理特性及益生功能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1)
    • [4].植物乳杆菌发酵苹果汁及菌体活性保持[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2)
    • [5].植物乳杆菌的研究进展[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7(06)
    • [6].植物乳杆菌的功能性及工业化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乳品工业 2018(03)
    • [7].植物乳杆菌对羊奶发酵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8(17)
    • [8].植物乳杆菌素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 [9].乳制品中选择性分离与计数植物乳杆菌的方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09)
    • [10].泡菜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Z2)
    • [11].德国苜蓿中植物乳杆菌包埋工艺及特性研究[J]. 食品工业 2016(11)
    • [12].植物乳杆菌发酵保藏三华李果坯工艺研究[J]. 轻工科技 2017(01)
    • [13].植物乳杆菌163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 2017(06)
    • [14].魔芋甘露寡糖对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共培养时发酵行为的影响[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02)
    • [15].基于植物乳杆菌的发酵豆乳制品研究[J]. 食品工业 2017(07)
    • [16].胡萝卜片中富集植物乳杆菌的工艺优化[J]. 食品科学 2017(16)
    • [17].植物乳杆菌基因组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信息 2017(12)
    • [18].比较基因组学揭示植物乳杆菌ZJ316的生境适应性及潜在益生特性(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6(08)
    • [19].植物乳杆菌发酵培养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畜牧杂志 2014(23)
    • [20].植物乳杆菌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J]. 应用化工 2015(08)
    • [21].植物乳杆菌谷氨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7)
    • [22].娃哈哈推七大新品 主打营养和健康[J]. 中国食品 2016(23)
    • [23].植物乳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科学养鱼 2013(12)
    • [24].植物乳杆菌在青梅汁中的生长及苹果酸乳酸发酵特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3(12)
    • [25].不同生长因子对植物乳杆菌固体发酵的影响[J]. 当代化工 2020(01)
    • [26].不同植物乳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及其主要有机酸组成比较(英文)[J]. 食品科学 2019(05)
    • [27].不同水平的植物乳杆菌代谢产物对肉鸡生长性能、粪微生物菌群及绒毛形态的影响[J]. 中国饲料 2019(04)
    • [28].植物乳杆菌在肉鸡生长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 2019(05)
    • [29].新分离植物乳杆菌的药敏性和抑菌性试验[J]. 中国兽医科学 2019(07)
    • [30].一株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J]. 饲料研究 2019(09)

    标签:;  ;  ;  ;  ;  

    植物乳杆菌细胞壁肽聚糖微胶囊化及体内缓释效果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