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

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

论文摘要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97),俄裔美国作家,被誉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文体家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微暗的火》是体现纳博科夫后现代主义写作特征的最经典三部作品之一,而且带给他后现代实验小说之父的盛誉。在这部小说里,纳博科夫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定义,抛弃了传统小说的形式,杜撰了一种新颖奇特的小说写作方式。在小说中他构造了一个亦真亦假的迷宫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扰人心神的文本碎片、冗余的细节和不可靠的叙述者。因此,读者需要同纳博科夫进行一场阅读的游戏,在碎片和细节中排沙捡金,重新构建文本故事,走出迷宫。本文试图依据后现代主义特征对《微暗的火》的内容、结构、语言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其后现代性。首先,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存在的游戏现象来解读小说中的诗歌及整个文本,从而展示其多层次的阅读层面及理解层面。其次,用结构分析的方法重新解读小说,分析了小说中时间的组织及情节的碎片。再次,本文探讨了小说的一个重要后现代主义特征—戏仿,讨论了小说中对各种文体的戏仿,对纳博科夫自己的戏仿以及对于精神案例研究的戏仿。最后,论述了小说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人物身份的不确定性、故事版本的不确定性和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等都能引起读者对于小说真实性的质疑,这又是一个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本文希望通过对《微暗的火》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分析与讨论,一方面,加深对纳博科夫作品的理解与研究,另一方面,展示后现代主义对于文学创作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11 A Brief Survey of Nabokov and His Pale Fire
  • 1.1 Nabokov and His Pale Fire
  • 1.2 Different Comments on Pale Fire
  • Chapter 2 Game Playing
  • 2.1 Game Playing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m
  • 2.1.1 The Intention of Shade
  • 2.1.2 The Interpretation of Kinbote
  • 2.2 Game Playing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 2.2.1 The Author’s Creation of the Maze
  • 2.2.2 The Reade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ze
  • Chapter 3 Deconstruction in Pale Fire
  • 3.1 Deconstruction of Time
  • 3.2 Deconstruction of Structure
  • 3.3 De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 Chapter 4 Parody in Pale Fire
  • 4.1 Parody of Different Literary Genres
  • 4.2 Parody of Nabokov Himself
  • 4.3 Parody of Psychiatric Case Study
  • Chapter 5 The Uncertainty in Pale Fire
  • 5.1 The Uncertainty of the Characters
  • 5.2 The Uncertainty of the Story Version
  • 5.3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eaning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迷雾中的叙述者——谈《微暗的火》不同叙述层次中的不同叙述者[J]. 文教资料 2012(09)
    • [2].掰碎文学:《微暗的火》的交叉模式[J]. 作家 2014(20)
    • [3].《微暗的火》的解构主义特征[J]. 作家 2011(18)
    • [4].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互文性[J]. 鄂州大学学报 2020(02)
    • [5].从《微暗的火》探析小说叙事的蒙太奇手法[J]. 文化产业 2020(12)
    • [6].试析《微暗的火》的不可靠叙述[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6(02)
    • [7].浅析《微暗的火》中的不确定性[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3(01)
    • [8].火焰为何微暗?——从文本结构管窥《微暗的火》的意义[J]. 国外文学 2008(02)
    • [9].纳博科夫《微暗的火》中的误读[J]. 青年文学家 2013(06)
    • [10].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的拼贴手法及其叙事意义[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08)
    • [11].《微暗的火》的时距分析[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3)
    • [12].《微暗的火》叙述时序研究——以无时性叙述为例[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13].从聚焦模式看《微暗的火》叙述者的可信度[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 [14].《微暗的火》中的空间越界[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5].论《微暗的火》中的对位叙事[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5(02)
    • [16].游荡于文本之间的怜悯幽灵——解读纳博科夫《微暗的火》[J]. 安顺学院学报 2013(04)
    • [17].《微暗的火》与“幽灵”书写[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8].逃不出的“时间之狱”——《微暗的火》中纯粹时间的自身显现[J]. 参花(上) 2020(05)
    • [19].《微暗的火》碎片化叙事策略及其文学价值[J]. 菏泽学院学报 2019(03)
    • [20].基于心理空间理论《微暗的火》的人物认知阐释[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3(06)
    • [21].《微暗的火》的创作主体性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4)
    • [22].重叠的人物 虚幻的现实——解读纳博科夫作品《微暗的火》[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11)
    • [23].《微暗的火》的对话性[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7)
    • [24].生命的救赎:论纳博科夫《微暗的火》创伤叙事[J]. 湖南社会科学 2013(04)
    • [25].《微暗的火》中戏仿现象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2)
    • [26].《微暗的火》:一种文本形式分析[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9(01)
    • [27].论《微暗的火》作为原型超文本的空间基础形态[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8].论《微暗的火》作为原型超文本的生成结构[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02)
    • [29].《微暗的火》的框架和嵌套叙述结构研究[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6)
    • [30].越界的叙事者——《微暗的火》中的可能世界模型[J]. 国外文学 2016(02)

    标签:;  ;  ;  ;  ;  ;  

    论《微暗的火》后现代主义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