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制度研究 ——以台北市为考察对象

我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制度研究 ——以台北市为考察对象

论文摘要

用一种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说,一个城市就好比一个人的躯体,它有着不同的部分,这些不同的部分又有着不同的分工,互相配合,共同运转,由此延续下去。与人体相同的是,城市发展也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也会经历诞生、生长、发展、成熟、没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人口向都市集中的趋势早己明确无疑地显现出来,在这一进程中,都市公共设施严重不足,人民生活品质难以保证,一些老城区逐渐没落甚至成为城市发展的毒瘤,对社会治安和区域和谐带来了很多隐患。如何让这些老城区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政府与许多有识之士思考探索的问题,而都市更新制度正在于促使都市成长与发展能由此再生,使都市机能得以起死回生,再创都市再成长与发展的能力。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情况与解决途径进行考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裨益,其中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又是最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不仅因为它和大陆同属中国,更是因为两岸在文化思想和人员组成上一脉共生。因此本文即致力于对台湾地区特别是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台北市的都市更新制度进行考察研究,在纵向上将整个台北市都市更新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时期——政府主动办理都市更新时期、奖励民间投资办理时期以及公私合作办理时期,在横向上从理论依据、发展演变、制度建构等角度来细细品味梳理,然后从法令制度、推动策略和执行机制三个方面比较衡量,寻求得失,并力图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一些普适性的结论,以期对我国大陆地区的旧城改造等工作带来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启示,使其更符合都市发展及人民的需求,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机能及创造优质都市环境品质的目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都市更新概论
  • 1.1 什么是都市更新
  • 1.2 都市更新的理论基础
  • 1.2.1 人文区位学派
  • 1.2.2 新古典经济学派
  • 1.2.3 新马克斯主义学派
  • 1.2.4 都市政治经济学派
  • 1.2.5 小结
  • 2 对台北市都市更新制度发展演化的考察
  • 2.1 政府主动办理都市更新时期
  • 2.1.1 办理时间
  • 2.1.2 法律依据
  • 2.1.3 发展历程
  • 2.1.4 更新案执行情况
  • 2.1.5 实施成果评析
  • 2.2 奖励民间投资办理时期
  • 2.2.1 办理时间
  • 2.2.2 法律依据
  • 2.2.3 发展历程
  • 2.2.4 更新案执行概况
  • 2.2.5 更新成果评析
  • 2.3 公私合作办理时期
  • 2.3.1 办理时间
  • 2.3.2 法律依据
  • 2.3.3 发展历程
  • 2.3.4 更新案执行情况
  • 2.3.5 《都市更新条例》的创新措施
  • 3 台北市都市更新实施经验分析
  • 3.1 法令制度层面比较
  • 3.1.1 更新地区划定标准
  • 3.1.2 更新地区划定程序
  • 3.1.3 更新计划内容
  • 3.1.4 实施禁建及禁止土地的移转
  • 3.1.5 土地及建筑物的取得
  • 3.1.6 土地及建筑物的处理
  • 3.1.7 拆迁户的补偿、救济与安置
  • 3.1.8 资金筹措
  • 3.1.9 税收减免
  • 3.1.10 执行机构
  • 3.1.11 审议单位
  • 3.1.12 小结
  • 3.2 推动策略层面比较
  • 3.2.1 都市发展政策
  • 3.2.2 推动都市更新策略
  • 3.2.3 公共设施的负担回馈
  • 3.2.4 台湾地区"政府"与"台北市政府"的角色差异
  • 3.2.5 其他配套策略
  • 3.2.6 小结
  • 3.3 执行机制层面比较
  • 3.3.1 更新事业计划的规划及开发主体
  • 3.3.2 土地开发方式的转变
  • 3.3.3 都市更新审议及其程序
  • 3.3.4 涉及不同委员会之间的竞合
  • 3.3.5 民间参与机制
  • 3.3.6 小结
  • 4 台湾地区都市更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以及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法令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
  • 4.1.2 推动策略层面存在的问题
  • 4.1.3 执行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
  • 4.2 改进的策略
  • 4.2.1 法令制度层面的改进策略
  • 4.2.2 实施策略层面的改进策略
  • 4.2.3 执行机制层面的改进策略
  • 4.3 对大陆的启示
  • 4.3.1 法律规范层面
  • 4.3.2 制度构建层面
  • 4.3.3 执行机制层面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弥异所063:台北市北门[J]. 城市设计 2020(02)
    • [2].“艺居――家的进行式”:台北市社会住宅公共艺术计划[J]. 公共艺术 2020(02)
    • [3].文化[J]. 台声 2018(20)
    • [4].大数据改变生活的模样 台北市台澎金马同乡会赞叹大陆科技飞速发展[J]. 台声 2019(19)
    • [5].台北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经验及启示[J]. 交通与运输 2016(05)
    • [6].我们e起去上学——台北市忠义小学的电子书包实验教学[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21)
    • [7].谁在说[J]. 课外阅读 2010(22)
    • [8].“五都”之一:台北市——打造“2小时东北亚生活圈”[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1(04)
    • [9].乡谊视角下的台北福建同乡会[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04)
    • [10].近年来中国台湾电影产业与创作观察[J]. 电影评介 2018(11)
    • [11].智慧图书馆热发展背后的冷思考——以台北市立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 2016(07)
    • [12].台北市奇特的造型榕树[J]. 中国花卉盆景 2010(12)
    • [13].不再是城市的匆匆租客——台北市公共租住模式研究[J]. 中外建筑 2019(06)
    • [14].趣谈台北市地名[J]. 华人时刊 2008(04)
    • [15].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模式研究——以台北市为例[J]. 继续教育 2012(08)
    • [16].从台北市建成圆环拆除谈都市更新与城市认同[J]. 城市治理研究 2017(02)
    • [17].公立医院改革模式研究——以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为案例[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4(02)
    • [18].台北市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及其启示[J]. 环境卫生工程 2012(05)
    • [19].台北市轨道交通内湖线7月4日起正式营运[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07)
    • [20].台北市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评析与启示——以福州市为比较样本[J]. 海峡法学 2018(03)
    • [21].专访台湾摄影家交流协会理事兼台北市分会副会长范素枝 “用镜头展现真实的心情故事”[J]. 台声 2016(24)
    • [22].打开一张无所不在的教育网络——访台北市副市长吴清基[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01)
    • [23].台北市:十大看好商圈店面行情比较[J]. 现代商业 2009(07)
    • [24].台北市山西同乡会回乡探亲参访[J]. 台声 2017(22)
    • [25].“城市失格”系列创作的初衷[J]. 艺术当代 2020(03)
    • [26].文化是什么[J]. 今日教育 2008(03)
    • [27].创意文化视野下都市再生策略的探索与借鉴——以台北市都市再生前进基地计划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1)
    • [28].一个人怎样才算是有文化?[J]. 视野 2019(07)
    • [29].广州市与中国台北市社区服务比较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03)
    • [30].台北经验:资源全回收 垃圾零掩埋[J]. 北京观察 2011(08)

    标签:;  ;  ;  ;  

    我国台湾地区都市更新制度研究 ——以台北市为考察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