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甲骨文可释字异形研究

殷商甲骨文可释字异形研究

论文摘要

就甲骨文異形繁多這一顯性特徵,前輩們的描寫性研究是深入的,并且對于其異形繁多的内在原因也有很中肯的探討。本文的主要意義在于對于前人描寫的特徵通過統計的方式加以量化,以使這些特徵的具體表現力得到感性的認知。同時也希望糾正以往一些描寫上的傾向性錯誤。本文將研究的范圍設定在可釋字内。第一步的工作是對可釋字進行摹錄,接著以《殷墟甲骨刻辭類纂》為底本對可釋字在甲骨文中出現的概率情況進行統計。然后對甲骨文異形的類型作細致的劃分。最后進行分類型的統計。本文把甲骨文異形的產生和存在方式分為五類:結構性異形、表現性異形、演變類異形、偏旁替換類異形、混作類異形。對于前三種類型,不但進行了更細致的分類,而且統計出各種分類在整個可釋字中所占的概率情況。對于第四種分類,主要是以前人的成果為依歸,做了個簡單的整理。而第五種情況,由于出現的概率比較少,分類進行了描寫,盡可能地列出出現的概率情況,由于結論的不確定,沒有做整體性的統計。本文還對前人的一些觀點進行了糾正,有些觀點還有待商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1章 绪论
  • 1.1 關于異體字和異形概念的說明
  • 1.2 有關甲骨文構形研究中與異形有關的研究概況
  • 1.3 存在的問題
  • 第2章 有關幾個問題的說明
  • 2.1 關于字頭的選擇
  • 2.2 關于材料的底本
  • 2.3 關于所收錄字形的說明
  • 2.4 限于時間及能力而未納入的研究對象
  • 2.4.1 作為單字和作為偏旁的構形比較研究
  • 2.4.2 字形和地點的關係
  • 2.4.3 天干地支和數字這些高頻字
  • 2.4.4 合文中的字形
  • 2.4.5 詞彙與字形可能的聯係
  • 2.5 統計表的設計
  • 第3章 統計結果概述
  • 3.1 統計
  • 3.2 異形繁多的原因
  • 3.2.1 甲骨文字不是一種高度成熟的文字。
  • 3.2.2 甲骨文字的結構也是造成異體繁多的原因。
  • 3.2.3 文字的演變興廢。
  • 3.2.4 與其用途有關。
  • 3.3 其他
  • 3.4 小結
  • 第4章 結構性形體特征
  • 4.1 前言
  • 4.2 關於正反無別的討論
  • 4.3 倒書
  • 4.4 橫寫
  • 4.5 结构改变类
  • 4.6 小結
  • 第5章 表現性形體特徵
  • 5.1 前言
  • 5.2 象形字異形繁多
  • 5.3 簡體與繁體
  • 5.3.1 繁體
  • 5.3.2 簡體
  • 5.4 純粹增刪筆畫
  • 5.5 小結
  • 第6章 演變類特徵
  • 6.1 前言
  • 6.2 增加區別類字符
  • 6.3 增加形符
  • 6.4 增加聲符
  • 6.5 增加聲符和形符的一些探論
  • 6.6 小結
  • 第7章 偏旁替換例
  • 7.1 前言
  • 7.2 具體例子
  • 7.3 其他
  • 第8章 混作及字形總體分期特徵描寫
  • 8.1 前言
  • 8.2 两两互混
  • 8.3 形近而誤
  • 8.4 同源分化中
  • 8.5 省而混
  • 8.6 局部混同
  • 8.7 分期描述
  • 结論
  • 参考文獻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语言系统、音义结合及相关问题的思考——读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1(00)
    • [2].鄧均吾与四川新诗的现代追求[J]. 蜀学 2011(00)
    • [3].我认识的老一辈语言学家[J]. 汉语史学报 2009(00)
    • [4].不因为经济危机而影响法治 访香港律师会王桂壎会长[J]. 中国法律 2009(06)
    • [5].唐代的手抄本遗产:以文学为例[J]. 古典文献研究 2012(00)
    • [6].晚清展示文化相关文献评介[J]. 新国学 2012(00)
    • [7].为什么汉语动词“了”是结果性谓语[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9(00)
    • [8].“VPNeg”式反复问句的来源[J]. 汉语史学报 2012(00)
    • [9].主语位置上的数量词“一个”的历史演变及主观化[J]. 汉语史学报 2010(00)
    • [10].郭店楚简“■”字与仁之诸体析论[J].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3(00)
    • [11].“理一分殊”与全球地域化[J].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3(00)
    • [12].“前卫”的法官已让案例走在立法的前面[J]. 中国法律 2009(03)
    • [13].段子管窥[J].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08(00)
    • [14].评康达维英译《文选》第一卷[J]. 古典文献研究 2011(00)
    • [15].在学术边缘上的足迹[J]. 蜀学 2010(00)
    • [16].新都杨氏曲论[J]. 蜀学 2011(00)
    • [17].60年60个重要案例[J]. 中国法律 2009(05)
    • [18].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2008(00)
    • [19].《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应该就是落实宪法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有感[J]. 中国法律 2009(02)
    • [20].南北朝语气词系统[J]. 汉语史学报 2012(00)
    • [21].宋育仁与其《泰西各国采风记》[J]. 蜀学 2010(00)
    • [22].关于词彙化的概念及相关问题——从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成词性质说起[J]. 汉语史学报 2012(00)
    • [23].我的父亲廖平[J]. 蜀学 2011(00)
    • [24].语气词“已”“而已”的形成、发展及有关问题[J]. 汉语史学报 2009(00)
    • [25].名词词类活用的语法—语义分析[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9(00)
    • [26].论宋文化的定位与争议[J]. 宋代文化研究 2009(01)
    • [27].古汉语“谓·之·名”结构的语义语用考察[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09(00)
    • [28].“诗的营构”:再论《画梦录》[J]. 蜀学 2010(00)
    • [29].词义缩小与一般到个别的派生构词[J]. 汉语史学报 2010(00)
    • [30].未来世界和中国文化传统[J].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0(00)

    标签:;  ;  ;  ;  

    殷商甲骨文可释字异形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