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研究 ——以五大连池市山口湖地质公园为例

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研究 ——以五大连池市山口湖地质公园为例

论文摘要

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它不仅提供地学科普与环境教育功能,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展示地域形象的作用。地质公园中重要的功能性景观要素——旅游景观设施承载着游人户外活动的物化形式,是连接人与环境的重要纽带,同时它又是地质公园景观氛围营造的重要组成,是地域形象的载体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媒介。可以说,地质公园是一种新的地质资源利用方式,也是新世纪地质工作最耀眼的亮点。建立地质公园的重大意义在于保护地质遗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原生态文化的需要;对于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恢复地质生态,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并提出研究技术路线;第二部分重点辨析了与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相关的概念及问题;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地质公园旅游开发过程中应用到的相关理论,为规划设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第四部分论述了地质公园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原则、途径、内容以及程序;第五部分以五大连池市山口湖省级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实例对本文研究进行了论证;最后一部分对全文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总结。五大连池市山口湖省级地质公园,拥有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既是地学知识科普、科研的天堂,又是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因此,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中,要切实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构建极富特色的地质遗迹旅游景观,提升景区品位,完善景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科普科考、风情体验、生态回归和假日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本文结论如下:1)提出运用生态旅游学理论、旅游地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地质科普学理论和地质景观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进行五大连池市山口湖省级地质公园的旅游规划研究,构建了山口湖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研究的理论体系框架。2)提出了地质公园旅游规划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与相关规划相协调、规划布局、功能分区简化明确、突出地质游览区以及渐进开发等原则,有利于地质公园旅游业科学、健康、长久的发展。3)提出了地质公园旅游景观生态规划的途径:景观稳定性途径、焦点物种途径以及绿色廊道途径,为地质公园生态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4)针对地质公园旅游规划提出了相适宜规划内容,对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的规范性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五大连池市山口湖省级地质公园的建设与旅游开发,一方面要立足于自身的地质遗迹资源,另一方面要与周围的旅游资源相整合,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五大连池市山口湖省级地质公园周边的旅游资源主要是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与以自然资源为主的地质公园具有互补性。旅游开发中与周围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区域旅游联合体,以带动整个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进展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内容及主要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地质遗迹
  • 2.1.2 地貌和地质景观
  • 2.1.3 地质遗迹保护
  • 2.1.4 地质公园
  • 2.1.5 地质公园旅游
  • 2.2 地质公园旅游的特点
  • 2.2.1 科学价值高
  • 2.2.2 针对性强
  • 2.2.3 以生态旅游为主
  • 2.3 地质公园旅游景观
  • 2.3.1 旅游景观
  • 2.3.2 地质公园旅游景观
  • 2.3.3 地质公园旅游景观分类
  • 3 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研究的理论探索
  • 3.1 地质景观学理论
  • 3.2 地质科普学理论
  • 3.3 旅游地学理论
  • 3.4 生态伦理学理论
  • 3.5 生态旅游学理论
  • 3.6 本章小结
  • 4 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研究
  • 4.1 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的基本原则
  • 4.1.1 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原则
  • 4.1.2 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原则
  • 4.1.3 规划布局、功能分区简化明确,突出地质游览区原则
  • 4.1.4 渐进开发原则
  • 4.2 地质公园旅游景观生态规划途径
  • 4.2.1 景观稳定性途径
  • 4.2.2 焦点物种途径
  • 4.2.3 绿色廊道途径
  • 4.3 地质公园旅游规划内容
  • 4.3.1 地质公园的性质与范围
  • 4.3.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
  • 4.3.3 旅游形象与客源市场定位
  • 4.3.4 地质公园的空间结构
  • 4.3.5 游赏景区景点的选择
  • 4.3.6 旅游设施规划
  • 4.3.7 科普解说系统
  • 4.3.8 环境保护
  • 4.4 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的程序
  • 4.4.1 现场考察
  • 4.4.2 资料调研
  • 4.4.3 总体规划成果
  • 5 五大连池市山口湖省级地质公园旅游规划
  • 5.1 地质公园基本概况及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 5.1.1 基本概况
  • 5.1.2 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 5.2 地质公园旅游综合资源评价
  • 5.2.1 旅游资源类型及赋存量
  • 5.2.2 旅游资源质量等级定量评价
  • 5.2.3 旅游资源特色和开发潜力分析
  • 5.3 客源市场分析
  • 5.3.1 客源市场现状
  • 5.3.2 客源市场细分
  • 5.3.3 客源市场定位
  • 5.4 总体规划功能布局
  • 5.4.1 规划范围
  • 5.4.2 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
  • 5.4.3 功能布局
  • 5.5 旅游景点与景区规划
  • 5.5.1 游客服务中心区
  • 5.5.2 生态体验区
  • 5.5.3 山地休闲暨避暑度假区
  • 5.5.4 水上地质观光暨冰雪娱乐区
  • 5.5.5 水利枢纽游览区
  • 5.6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 5.6.1 住宿接待设施
  • 5.6.2 餐饮设施
  • 5.6.3 旅游中介组织
  • 5.6.4 商业购物
  • 5.6.5 安全与医疗救护
  • 5.7 解说系统规划
  • 5.7.1 解说规划概况
  • 5.7.2 解说规划布局
  • 5.7.3 解说牌制作
  • 5.8 环境容量测算与生态建设规划
  • 5.8.1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 5.8.2 各功能区环境容量测算与环境标准
  • 5.8.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原则
  • 5.8.4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原则
  • 5.8.5 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 5.8.6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
  • 5.8.7 生态建设规划
  • 5.8.8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规划
  • 5.9 形象策划、市场营销及旅游线路规划
  • 5.9.1 形象策划
  • 5.9.2 市场营销策略
  • 5.9.3 旅游线路规划
  • 5.10 基础工程规划
  • 5.10.1 道路交通规划
  • 5.10.2 给水工程规划
  • 5.10.3 排水工程规划
  • 5.10.4 供电工程规划
  • 5.10.5 供热工程规划
  • 5.10.6 通信工程规划
  • 5.10.7 环境保护工程设施规划
  • 5.10.8 防灾与安全保障
  • 5.11 分期发展规划
  • 5.11.1 规划期限
  • 5.11.2 分期建设
  • 5.12 保障体系规划
  • 5.12.1 组织保障
  • 5.12.2 政策措施
  • 5.12.3 人力资源保障
  • 5.12.4 资源环境保护
  • 5.12.5 科技文化支撑
  • 5.12.6 实施旅游景区的标准化管理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地质公园诗二首[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20(01)
    • [2].新疆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中国18个顶级地质公园之一)[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20(03)
    • [3].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深圳,中国[J]. 世界建筑 2020(05)
    • [4].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青海)[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20(04)
    • [5].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展陈设计及其科普方式[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06)
    • [6].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实习教学改革[J]. 高师理科学刊 2020(06)
    • [7].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准[J]. 地质论评 2020(04)
    • [8].世界地质公园语言景观汉译英策略研究[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9].湘西地质公园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J]. 林业与生态 2020(08)
    • [10].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升至41处,居世界首位[J]. 国土绿化 2020(07)
    • [11].我国世界地质公园家族“添丁进口”[J]. 绿色中国 2020(14)
    • [12].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地学教学资源及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9)
    • [13].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新疆)[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10)
    • [14].地质公园诗四首[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9(01)
    • [15].我国地质公园社会公益性现状及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06)
    • [16].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促进社区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四川地质学报 2019(01)
    • [17].地质公园规划功能分区相关问题及其优化[J]. 地质论评 2019(02)
    • [18].地质公园诗二首[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9(02)
    • [19].中国世界地质公园总数世界第一[J]. 中国环境监察 2019(04)
    • [20].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世界第一[J]. 绿色中国 2019(08)
    • [21].地质公园诗二首[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9(03)
    • [22].麻城地质公园[J]. 税收征纳 2019(08)
    • [23].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可达性分析[J]. 山地学报 2019(04)
    • [24].地质公园诗选[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9(04)
    • [25].地质公园信息[J]. 资源导刊 2017(11)
    • [26].新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申报启动[J]. 青海国土经略 2017(05)
    • [27].地质公园的发展之路——河南地质公园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 资源导刊 2018(02)
    • [28].地质公园诗二首[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01)
    • [29].地质公园诗二首[J].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8(02)
    • [30].山东海岛地质公园开发现状研究[J]. 华北国土资源 2018(04)

    标签:;  ;  ;  ;  

    地质公园旅游规划研究 ——以五大连池市山口湖地质公园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