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炳文易学思想研究

胡炳文易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胡炳文易学启蒙于家学。明人程敏政撰《新安文献志》中有胡炳文之祖父胡允济、父亲胡斗元皆精通五经、尤其精研《周易》的记载。而胡氏家学,特别是胡炳文易学又发端于程朱学派。《程氏易传》中的义理之学和兼重象数和义理的朱子易学,成为胡炳文易学思想的直接来源。细言之,朱熹在学术思想史上的贡献,在于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建立起完整的理学体系,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而在易学研究领域,朱熹的易学专著,以《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为主,是后人称为“宋易”的重要代表作。胡炳文易学就是通过阐释朱子易学中的突出代表作——《周易本义》来体现自己的易学指归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展现了胡炳文易学对朱熹易学思想的把握与传承。在易学发展脉络上讲,胡炳文易学属于程朱学派,其义理思想的最初渊源,来自《程氏易传》中程伊川“自家体贴”出“天理”的义理之学;象数易学思想来自朱熹。由于胡炳文是通过阐释朱子易学,来构建其易学思想体系的,《周易本义》是构建其易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朱熹又是象数易学大师,这又致使胡炳文继承义理而兼重象数的易学思想,具体包括胡炳文对朱子易学“《易》本卜筮之书”观点的深化、继承并推进朱熹易学的以图解《易》的治易理路。胡炳文继承并推进朱子易学以“图”解《易》的治易理路中,又包括胡炳文对朱子易学中《河图》、《洛书》乃象数之源的肯定和运用和继承朱子而阐发伏羲之图为圣人作《易》之本。胡炳文易学承继家学、以程朱为宗,最后通过透彻解释《周易本义》实现其从朱熹易学发展到胡氏易学的独立哲学特质。这又具体表现在:胡炳文易学所流露的居安思危之忧患意识、易学为时的哲学特质等。胡炳文易学形成于宋明理学形成发展之际,从而无法割裂其与理学的关系,从而要正确认识其象数和义理观。这具体表现在:以象数、卜筮求易理而彰显理学,以及承继朱子理、象、数、辞未尝相离,统一义理与象数两派,而落脚于“理本论”的易学特点。胡炳文所取得的易学成就,也展现出他独特的治易态度和治易方法。胡炳文对朱子易学的继承,是与其“折中是正”的态度联系在一起的,“是”就是,就加以认同;“非”就非,加以质疑、加以指正。而且,他对朱子易学的认同或“是正”也有一个独立思考过程。胡炳文易学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来诠释朱子《周易本义》的方法,本篇硕士论文把它称为——居“儒”解《易》的方法。概括说来,胡炳文易学在继承朱熹易学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治易素养与易学理念。主要表现在分辨象占的独到见解、阐释《彖》、《象》的自家新义、启示《周易折中》之《杂卦略义》纯言互卦等。胡炳文之《周易本义通释》以朱熹易学为蓝本,辨象析理,折中是正,在融会朱熹易学思想的阐释中,以儒学修治的涵养功夫来展现其治易风格,使其成为元代易学史上仅次于以象数易学著称的易学大师胡一桂、吴澄的一位“以易名家”。他以平静之心态、严谨之学风,作平凡而扎实学问的精神以及他顺应元代重视“汉化”的潮流,折中是正,以“儒”弘《易》的治易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易学研究,乃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胡炳文其人及易学著作
  • 第一节 胡炳文的身世及师承
  • 第二节 胡炳文的易学成就
  • 第二章 胡炳文的易学思想
  • 第一节 胡炳文易学的发端
  • 第二节 胡炳文易学的主要特征
  • 一、深化朱子易学"《易》本卜筮之书"的观点
  • 二、继承并推进朱熹以图解《易》的治易理路
  • 1、对朱子易学中《河图》、《洛书》乃象数之源的肯定和运用
  • 2、诠释朱子而阐发伏羲之图为圣人作《易》之本
  • 三、胡炳文易学超越朱熹的独特哲学思想
  • 1、胡炳文易学所流露的居安思危的主体忧患意识
  • 2、突出易学哲学为时的哲学特质
  • 第三节 胡炳文易学象数与义理观
  • 一、以象数、卜筮求易理
  • 二、理、象、数、辞未尝相离,统一义理与象数两派
  • 第三章 胡炳文治易态度及方法
  • 第一节 "折中是正"的治学精神
  • 第二节 居"儒"解《易》的方法论意义
  • 第四章 胡炳文易学的评价及影响
  • 第一节 志于官学的局限性
  • 第二节 在元代易学史上的价值
  • 第三节 胡炳文易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胡炳文易学的时中观[J]. 周易研究 2015(06)
    • [2].格致诚正:胡炳文诗文之理学意蕴[J]. 名作欣赏 2017(32)
    • [3].胡炳文生平、著述叙评与《云峰集》版本流变[J]. 宿州学院学报 2014(01)
    • [4].略论元代新安理学家胡炳文[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8)
    • [5].论元代易学形成及对韩国易学的影响——以胡炳文朱子易学与丁茶山象数之学关系为视角[J]. 社会科学战线 2020(10)
    • [6].正祖與《通志堂經解》[J].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17(02)
    • [7].胡炳文“心外无理”思想初探[J]. 中国哲学史 2014(04)
    • [8].易学视野下的“时”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3)
    • [9].胡炳文的道统观与学术倾向[J]. 孔子研究 2016(02)
    • [10].《四书集注》定本之辨与朱子晚年定见——以胡炳文、陈栎之争为中心[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06)
    • [11].辽宁中医药大学赋[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11)
    • [12].简论朱子易学在元代发展的基本面貌[J]. 周易研究 2010(06)

    标签:;  ;  ;  ;  

    胡炳文易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