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中的把字句研究

《儿女英雄传》中的把字句研究

论文摘要

《儿女英雄传》(以下简称《儿》)是晚清文康所著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成书于19世纪,以“极纯熟地道的北京口语,俚俗民谚”而长期受到语言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这一时期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阶段,把字结构以及用法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已基本定型。《儿》的内容丰富,其中保留了大量宝贵的语言资料。研究其语言使用的特点,可以深入了解18世纪《红楼梦》之后的近、现代汉语,尤其是北京话的发展变化。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法结构之一,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中的传统课题。前辈学者对此已经做过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关于把字句,汉语学界已经有来源问题、构成条件、语义分析及语用功能等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儿》中的把字句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共搜索到1580例把字句,并从句法结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等多个角度对这1580例把字句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谈一些对把字句的特点及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全文共分为4章。第1章“引言”:首先,介绍研究对象,即《儿》的作者文康及版本情况,概括《儿》的语料价值以及把字句研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其次,分别对《儿》及把字句的研究现状加以概述;再次,从重要性和必要性两方面论证《儿》把字句研究这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最后,介绍本文拟用量化和对比进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2章“句法结构分析”:首先,是句法结构分类。对《儿》中的把字句进行统计整理、分类归纳,根据把字句谓语部分的组成和形式具体划分为“把+N1+V+单纯动词”、“把+N1+谓前状语+V”、“把+N1+V+了、来、去”、“把+N1+动词重叠”、“把+N1+V+N2”、“把+N1+V+处所补语”、“把+N1+V+趋向补语”、“把+N1+V+数量补语”、“把+N1+V+结果补语”、“把+N1+连动式”、“把+N1+兼语式”、“把+N1+兼用套用”等十二种结构类型。每一类除了列举大量例句外,还对各结构类型的使用频率进行量化,作简单的数量分析;其次,是对比分析。我们把《儿》中的把字句分别与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的理论学说及具体文学作品把字句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历时比照,总结《儿》中把字句使用的特点:认为在《儿》时代把字句的使用已经达到繁荣,各种结构类型都已经产生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第3章“语义分析”:一方面,本文从语义焦点的角度,认为把字句可以分为结果类、情态类和数量类三个类别,并把各个句法结构类型分别归入三类中,并且通过量化得出:所考察的把字句大多数都归入结果一类,叙述动作行为的结果;另一方面,本文又从谓语动词和“把”后宾语关系的角度进行考察,认为这些把字句可以分为“致使义”和“处置义”两大类,同样将各个把字句结构类型分别归入两大类,得出了把字句以表示处置义为主要用法的结论;我们认为《儿》中的把字句反映了把字句在语义分析中的特点,即把字句以结果类为主,主要表达“处置义”。第4章“语用功能分析”:首先,我们通过对话语言和叙述语言的对比分析,得出:《儿》中把字句的使用以叙述语言为主,这反映了把字句的语用功能主要是描摹动作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其次,结合《儿》中各类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分析了一般选择把字句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归结为四个因素,即:上下文语境要求、把字句的语义重心、句法和篇章的强制性以及说话人的风格。总体来看,本文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才能够更准确地在把字句的归纳分析中总结其运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把字句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做一个语料积累的工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1节 研究对象
  • 第2节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儿女英雄传》
  • 1.2.2 关于把字句
  • 1.2.3 关于《儿女英雄传》中的把字句
  • 第3节 选题意义
  • 1.3.1 重要性
  • 1.3.2 必要性
  • 第4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思路
  • 1.4.2 方法
  • 第2章 《儿女英雄传》把字句句法结构分析
  • 第1节 句法结构
  • 2.1.1 简单谓语
  • 2.1.2 复杂谓语
  • 第2节 对比分析
  • 2.2.1 单个动词
  • 2.2.2 动词重叠式,或后附助词"了、着、过"
  • 2.2.3 动词性短语
  • 2.2.4 形容词性词语
  • 第3章 《儿女英雄传》把字句语义分析
  • 第1节 语义分析
  • 3.1.1 结果类
  • 3.1.2 情态类
  • 3.1.3 数量类
  • 第4章 《儿女英雄传》把字句语用功能分析
  • 第1节 对话语言与叙述语言的对比
  • 第2节 选择把字句原因
  • 4.2.1 上下文语境的要求
  • 4.2.2 把字句的语义重心
  • 4.2.3 句法和篇章的强制性
  • 4.2.4 说话人的风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儿女英雄传》中的科举书写[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0(08)
    • [2].民国时期《儿女英雄传》题材电影述略[J]. 文学教育(上) 2018(10)
    • [3].《儿女英雄传》疑问句句末语气词初探[J].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6(06)
    • [4].陈寅恪与《儿女英雄传》[J]. 文学教育(下) 2017(06)
    • [5].《儿女英雄传》的报恩思想[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02)
    • [6].《儿女英雄传》里语气词“啊”及其变体的对比分析[J]. 学语文 2019(04)
    • [7].吞吞吐吐[J]. 少年月刊 2017(Z4)
    • [8].嘱咐不用“苦口婆心”[J].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09(09)
    • [9].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的描写语言[J]. 北方文学 2018(03)
    • [10].《儿女英雄传》时间复句研究[J].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11(00)
    • [11].《儿女英雄传》、《型世言》第二人称代词比较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12].《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23)
    • [13].浅析《儿女英雄传》中拟声词的使用[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05)
    • [14].论《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承继与新变[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5].《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的“同源性”探析[J]. 满族研究 2010(01)
    • [16].《儿女英雄传》的语词审美[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0(04)
    • [17].《儿女英雄传》中的男子服饰形象[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8].《儿女英雄传》中“将”的虚词用法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9(02)
    • [19].简析《儿女英雄传》中的满语语音语法淤高亚军于[J]. 北方语言论丛 2012(00)
    • [20].《儿女英雄传》中何玉凤形象嬗变的合理性[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10(01)
    • [21].《儿女英雄传》中关于清代满汉科举制度的差异考辨[J]. 河南社会科学 2010(03)
    • [22].论《儿女英雄传》与明清儒学的平民化[J]. 中国文化研究 2008(02)
    • [23].《儿女英雄传》叙述视角分析[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8(03)
    • [24].“情”与“侠”的汇流:《儿女英雄传》之后的通俗小说[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5)
    • [25].语言:世界的生成或消解——梦亦非《儿女英雄传》之“创世纪”片论[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6].《儿女英雄传》叙事结构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9)
    • [27].《儿女英雄传》十三妹的“雁翎倭刀”考[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6)
    • [28].论《儿女英雄传》中的副词重叠[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9].一曲封建末世的挽歌——论《儿女英雄传》的喜剧结局[J]. 语文学刊 2008(09)
    • [30].《儿女英雄传》中的八股句法及其意义[J].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6)

    标签:;  ;  ;  ;  ;  

    《儿女英雄传》中的把字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