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芳基香豆素及3,4-二氢-4-芳基香豆素生物活性研究

4-芳基香豆素及3,4-二氢-4-芳基香豆素生物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4-芳基香豆素(4-arylcoumarins)是一类拥有新型生物活性的古老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的结构类似于异黄酮又被称作新黄酮,因此有的学者将其划分到黄酮类物质当中。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相关,4-芳基香豆素类物质多样的结构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活性。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4-芳基香豆素以来,许多具有抗菌、抗艾滋病病毒、抗肿瘤、抗原虫、抗氧化、抗炎等活性的4-芳基香豆素类衍生物不断被发现。本文研究了编号分别为a~r的12种3,4-二氢-4-芳基香豆素与6种4-芳基香豆素的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和细胞毒性,并推断相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旨在发掘具有候选药物先导分子作用的4-芳基香豆素类衍生物。主要的研究结果有以下三个方面:抑菌实验结果表明,4-芳基香豆素类衍生物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具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杀菌活性相对较弱。它们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效果较强的是n样品和h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有明显抑菌效果的最低样品浓度)值分别为7.3μg.mL-1和14.4μg.mL-1;4-芳基香豆素衍生物对白色念珠菌抑制活性较强的是m样品与n样品,MIC分别是29μg.mL-1和58.5μg.mL-1;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好的是h和n样品,MIC均为39μg.mL-1;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弱。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发现e、f、g、n、p样品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强于抗坏血酸(Vc),这些样品化学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A环上含有相邻的羟基。与Vc的活性相似,此类物质清除上述两种自由基是一个迅速的过程,反应可以在1min内完成。在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考察样品清除NO的能力,结果显示n样品和o样品具有强于Vc清除能力,它们的ECso值分别为63.8μg.mL-1和26.4μg.mL-1。o样品的清除能力强于白藜芦醇(EC50=54.6μg.mL-1).推断3’-甲氧基-4’-羟基苯基这一基团可能与4-芳基香豆素清除NO的能力密切相关,因为含有这一基团的o、n、j,表现出了强于其它样品的活性。MTT法测试了芳基香豆素样品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样品i、j、n、o、p、l、r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浓度在31.25mg.L-1时的抑制程度高于50%;其中n样品的抑制能力最强,IC5o值为29.1±1.3μg.mL-1。芳基香豆素样品的体外细胞毒性均低于紫檀芪(IC50=7.3±0.8μg.mL-1)和白藜芦醇(IC50:17.1±1.3μg.mL-1).以大蜡螟为实验动物,首次考察了芳基香豆素样品的毒性。结果显示样品在浓度范围为12.5~200μg.g-1时对大蜡螟的三龄幼虫几乎没有口服毒性,与对照相比10天内幼虫几乎没有死亡。添加样品后幼虫不会出现厌食效应,食物的平均消耗量正常,食物的消化率正常,幼虫的生长率也正常。芳基香豆素样品以最高注射50μg每头时注射体重为250mg左右的大蜡螟老熟幼虫时毒性不明显,大蜡螟的死亡率为0,低于相同注射量的伞形香豆素和紫檀芪。实验样品(紫檀茋、伞形香豆素、芳基香豆素)在大蜡螟由幼虫变成成虫的过程上有一个明显延缓的现象,这一过程的时间大约会被延缓1天左右,具有推迟发育的样品有e、g、h、j、o、p、m、n、r。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4-芳基香豆素类物质的分布及生物活性
  • 1.1 分布情况
  • 1.2 4-芳基香豆素类物质具有的生物活性
  • 2. 香豆素类物质的毒性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4-芳基香豆素及3,4-二氢-4-芳基香豆素的抑菌活性测定
  • 1. 材料方法
  • 1.1 实验样品
  • 1.2 实验菌株
  • 1.3 试剂与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的抑菌圈情况
  • 2.2 样品的MIC值与MBC值
  • 2.3 样品的抑菌动力学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4-芳基香豆素及3,4-二氢-4-芳基香豆素的抗氧化活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样品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对自由基及NO的清除能力
  • 2.2 清除自由基的动力学曲线
  • 2.3 样品对SNP生成NO的抑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4-芳基香豆素及3,4-二氢-4-芳基香豆素的细胞毒性和昆虫毒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剂与仪器
  • 1.3 大蜡螟的人工饲养
  • 1.4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样品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
  • 2.2 样品的注射毒性
  • 2.3 样品的口服毒性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本文创新之处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奖项
  • 致谢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新型氟代香豆素硅(Ⅳ)酞菁的合成与表征[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 [2].响应面法优化竹叶香豆素提取工艺[J]. 食品工业 2020(03)
    • [3].化妆品中15种香豆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J]. 广东化工 2020(14)
    • [4].香豆素-3-羧酸丹皮酚酯的合成及表征[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02)
    • [5].香豆素-3-羧酸烟醇酯的合成[J]. 安徽化工 2015(01)
    • [6].转铁蛋白修饰香豆素-6脂质体的制备与评价[J]. 中国新药杂志 2015(13)
    • [7].香豆素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概况[J]. 贵州茶叶 2019(03)
    • [8].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02)
    • [9].香豆素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J]. 精细化工 2018(03)
    • [10].一种硫代香豆素的合成方法[J]. 化学分析计量 2018(05)
    • [11].7-羟基香豆素红外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1)
    • [12].微波促进的非催化合成香豆素并[4,3-b]喹啉-6-酮衍生物[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06)
    • [13].化妆品中致敏原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及质谱确证[J]. 分析测试学报 2016(07)
    • [14].香豆素-6传递体的变形性与体外透皮性质的相关性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4)
    • [15].香豆素席夫碱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J]. 广州化工 2013(12)
    • [16].化妆品中6-甲基香豆素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测定[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2(01)
    • [17].含氟香豆素基哌嗪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 有机化学 2011(04)
    • [18].3-氨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试剂 2010(11)
    • [19].香豆素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0].N-吡啶香豆素类亚胺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试剂 2010(11)
    • [21].4-乙氧基-7-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22].RP-HPLC法同时测定参芪肝康胶囊中阿魏酸与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9(07)
    • [23].香豆素-3-羧酸及酯合成方法的研究[J]. 山东化工 2009(09)
    • [24].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工艺研究[J]. 化工科技 2009(06)
    • [25].德国有关香豆素的使用建议[J]. 国内外香化信息 2008(10)
    • [26].3-乙酰氨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合成研究[J]. 广东化工 2017(08)
    • [27].新型香豆素-4-磷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试剂 2016(02)
    • [28].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3种香豆素的离解常数[J].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16(01)
    • [29].麝香草酚香豆素-3-羧酸酯的合成[J]. 广州化工 2016(06)
    • [30].香豆素并[4,3-b]喹啉-6-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 化学试剂 2015(09)

    标签:;  ;  ;  ;  ;  

    4-芳基香豆素及3,4-二氢-4-芳基香豆素生物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