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外部信用增级的影响研究

资产证券化外部信用增级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得到过广泛的应用,曾是国际金融市场最具活力的金融制度的创新。虽然资产证券化的的开展,在美国引发了次贷危机,但我们应该看到,资产证券化本身并没有好坏,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使用方法。由于过快、过滥的发展才导致了这场危机。在国内,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成为各方共识。实施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国内金融融通资金的能力;有效降低资金融通的交易成本,改善国内相对低下的金融效率。资产证券化进程不是积累风险,而是在分散实体经济和银行系统中积累的巨大风险。我国应该在总结吸取美国次贷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加强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研究,有条不紊的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抓住机遇,稳步与国际金融接轨。信用增级是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几乎所有公开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交易都要使用某种形式的信用增级来提高证券化资产的信用等级。然而,国内外对信用增级的理论研究很少,只是进行了一些定性的研究,因此,避开复杂的财务处理,本文主要从非财务的角度,对外部信用增级的实施会对信用增级供给者和信用增级需求者产生如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资产证券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并对信用增级的需求者和供给者进行了确定。其次,根据本文的主题,提出论证程序。对实证部分的四个关键变量进行了界定,并分别设计了这四个变量的初始量表。在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实证部分的两个假设。然后,在预调研收集数据分析进行后,对初始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正式量表。再调研后,分别对四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的两个假设。最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本文的主题。提出研究不足之处,并进行了研究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资产证券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4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主题
  • 1.5 研究框架
  • 1.6 本文的创新
  • 2 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及信用增级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确定
  • 2.1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及概念
  • 2.2 资产证券化基本原理
  • 2.3 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 2.4 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
  • 2.5 信用增级方式
  • 2.6 信用增级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明确
  • 3 本文主题的证明过程及实证部分研究设计
  • 3.1 主题的推理过程
  • 3.2 研究方法和工具
  • 3.3 研究范围的确定
  • 3.4 实证部分关键变量定义、初试量表设计和研究假设
  • 3.4.1 关键变量定义
  • 3.4.2 四变量之关系研究假设
  • 3.4.3 四变量之初始测量量表设计
  • 4 四个变量量表预实测和结果分析
  • 4.1 四变量初始量预试与正式量表的构建
  • 4.1.1 正式问卷建构步骤
  • 4.1.2 预试
  • 4.1.3 问卷修订
  • 4.2 正式调查
  • 4.2.1 被试
  • 4.2.2 施测结果分析
  • 5 企业信誉与购买意愿和感知担保多寡度与品牌信任关系分析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5.1.1 企业信誉描述性统计结果
  • 5.1.2 投资者购买意愿描述性统计结果
  • 5.1.3 感知担保多寡度描述性统计结果
  • 5.1.4 品牌信任描述性统计结果
  • 5.2 企业信誉及其各维度与购买意愿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 5.2.1 企业信誉及其各维度与购买意愿的相关分析
  • 5.2.2 企业信誉及其各维度与购买意愿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 5.3 感知担保多寡度及其各维度与品牌信任及其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 5.3.1 感知担保多寡度及其各维度与品牌信任的相关分析
  • 5.3.2 感知担保多寡度及其各维度与品牌信任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 5.4 回归分析
  • 5.4.1 企业信誉对投资者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
  • 5.4.2 感知担保多寡度对品牌信任的回归分析
  • 6 研究结果讨论与展望
  • 6.1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 6.1.1 企业信誉与购买意愿的关系
  • 6.1.2 感知担保多寡与品牌信任的关系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2.1 本研究的局限
  • 6.2.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外部信用增级机制[J]. 区域治理 2019(37)
    • [2].中国国有企业信用增级程度测度——兼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微观基础[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0(05)
    • [3].绿色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的困境与突破探究[J]. 西南金融 2019(06)
    • [4].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信用增级机制解析[J]. 企业导报 2013(19)
    • [5].基于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级模式选择[J]. 时代金融 2013(29)
    • [6].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增级方式[J]. 经营与管理 2012(10)
    • [7].我国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信用增级模式探析[J]. 金融经济 2009(10)
    • [8].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增级探讨[J]. 统计与决策 2008(21)
    • [9].中小企业集合融资的信用增级模式探讨[J]. 时代金融 2011(11)
    • [10].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增级[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06)
    • [11].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模式研究[J]. 经济论坛 2008(13)
    • [12].租赁资产证券化之信用增级浅析[J]. 商讯 2018(07)
    • [13].继续涉入条件下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处理——基于内部担保提供信用增级的视角[J]. 财务与会计 2018(15)
    • [14].增信措施是否是非诚投公司债的信用保障[J]. 时代金融 2015(05)
    • [15].浅析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增级模式[J]. 财经界(学术版) 2012(16)
    • [16].信誉机制、信号显示与集群企业信用增级[J]. 征信 2011(04)
    • [17].我国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中的结构性信用增级债券定价[J]. 产业经济研究 2009(05)
    • [18].浅谈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增级[J]. 经济视角(中旬) 2011(09)
    • [19].韩国中小企业信用增级途径对我国债券融资的启示[J]. 时代金融 2017(05)
    • [20].企业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机制的法律缺位[J]. 吉林金融研究 2019(07)
    • [21].基于信用增级及定价视角下的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林业经济 2018(09)
    • [22].专题报道[J]. 福建金融 2016(06)
    • [23].知识产权证券化信用增级的模式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16(04)
    • [24].青海省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J]. 江苏商论 2019(04)
    • [25].证券化资产是否继续涉入的判断——基于内部担保提供信用增级的视角[J]. 财务与会计 2018(14)
    • [26].借力“一带一路” 推进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J]. 国际金融 2017(10)
    • [27].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信息披露:基于次贷危机的研究分析[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01)
    • [28].基于CDS的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8(04)
    • [29].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宏观与微观作用探析[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8(02)
    • [30].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参与主体的风险监管[J]. 北方经济 2009(08)

    标签:;  ;  ;  ;  ;  

    资产证券化外部信用增级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