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研究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研究

论文摘要

船舶的适航性是一个古老的法律概念,该义务由来已久,是承运人的基本义务之一,也是长期的航海经验的总结。无论是古老的理论,还是目前世界各国的海商事立法,适航性问题都是海商法的基本问题之一,它始终贯穿于海商法之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运水平的提高,造船技术、通讯技术以及船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为各国所广泛适用的《海牙规则》逐渐显示出局限性,关于船舶适航义务的一些规定渐渐与海商事实践脱轨。对船东的抗辩理由限制越来越多,很多国家的船东在举证证明其谨慎处理义务上大费周折;同时,对船舶适航认定中的很多问题,例如说对“谨慎处理”、“潜在缺陷”、“首要义务”等认定标准各不相同,地区间立法差别很大,不同国家的法院对其也有不同的解释;在分摊共同海损这一问题上,索赔方会提出货方未履行适航义务,以此来拒绝承担共同海损;索赔方也经常提出船员不适航以及船东选任船员不适当,来否认船东履行了适航义务。以上问题在实践中经常出现,足以让我们意识到:船舶适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高技术方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纵观我国《海商法》,其中关于船舶适航主要集中体现在第47条:“承运人在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应当谨慎处理,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妥善配备船员、装备船舶和配备供应品,并使货舱、冷藏舱、冷气舱和其他载货处所适于并能安全收受、载运和保管货物。”此外并无其他条款加以阐述,而事实上,我国《海商法》第47条实际上就是《海牙规则》第3条第1款的一个对译,仅这一寥寥条款,并不能解决海事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实际性问题。往往会产生诸多争议,而认定船舶是否适航对相关利益人来讲,比如说船货双方、保险双方以及独立合同人,也就是船舶租赁人、船舶管理人、船舶经营人等,影响甚远。因而,近年来,国际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又相继颁布和推行了很多国际公约,许多国家也相应地制定了新的国内海商法,如1974SOLAS公约、ISM规则、STCW95公约、《鹿特丹规则》、美国1999年《美国海上货物运输法》(COGSA)等,可以说,近年来,有关承运人的船舶适航义务逐渐成为海商事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船舶适航义务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大部分,其中正文由5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理论基础研究,介绍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内涵、分类、特殊性及理论依据。第一节对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内涵进行科学界定,明确本文所指的适航义务的具体含义,针对《海牙规则》在国际上适用的普遍性,同时结合我国《海商法》第47条与之的相似性,在对适航义务进行界定时以此为主要参考依据,将适航义务通过三方面,即船舶本身工作状态、适当地配备船员、装备船舶和供应船舶以及船舶适货来加以阐述。第二节通过对适航义务的特殊性加以阐述,明确适航义务是否是承运人的首要义务,并通过国内外学者对其的判定,阐述这一义务自身的特殊性。第三节的主要内容是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类型,通过对适航义务的理解,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广义和狭义船舶适航义务、事实意义上和理论意义上船舶适航义务、相对适航义务与绝对适航义务。第四节则是对适航义务产生和由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学和法理学的角度上来归纳,为后面论述一些具体实践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主要是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比较研究,首先通过对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这一特殊义务的历史演进,通过《汉穆拉比法典》、《罗得法》,到中世纪的《奥列隆惯例集》、《康索拉度海法》以及《维斯比法》等对于船舶适航义务的相关表述,并结合海上航运事业的发展,揭示了船舶适航义务从无到有的一个发展过程。而近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航运事业也有了飞速的进步,使得适航标准逐渐趋于公平和稳定。此时《哈特法》的诞生,开创了近代船舶适航义务的新纪元,文章随后通过对诸如《海牙规则》、《汉堡规则》、ISM规则等近现代国际公约对船舶适航义务的新规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比较,进一步揭示了船舶适航义务新的发展趋势。第三节针对我国立法现状,总结出了国际公约中值得借鉴的地方。最后在本章小结中,通过近现代航运事业的新发展,总结概括这一义务发展变化的两条特征,使得该部分更具有连贯性。第三部分介绍了船舶适航义务的认定标准。在这一部分,笔者全面系统地通过四方面对这一义务进行了界定。第一节是在适航义务的时间上对其进行界定,明确了所谓的开航前和开航当时的具体含义,对是否包括中途港等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笔者的建议。第二节是对适航义务的空间界定,通过对船舶在航行中的一些法律冲突,譬如说当纠纷发生后,由于国籍国、航行地、法院地等法律规定或判断的不一致,而使适航义务的判断标准不同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抛砖引玉,对船舶适航义务有所贡献。第三节是对适航义务的主观要求进行界定,在《哈特法》中,首次提出了承运人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这一主观标准,本节就对这一主观要求进行了界定,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四节是对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判定主体、判定程序的界定,对承运人是否履行了适航义务,其判定主体主要有权威检验师、船级社以及法院等审判机关和仲裁机构,其判定程序也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因而,这也是国际货物运输中的一大问题。第四部分为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免除范围与条件研究,主要是针对实际案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阐述。本部分第一节是对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的责任分配研究,管船过失免责由来已久,对于这一免责事项本身就存在争议。此外,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由于本身不易区分,也经常会出现承运人责任判断的问题。因而,本节先是介绍了国际公约对管船过失的规定,揭示了这一免责事由的新发展,同时,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浅谈国内的现状。第二节则是混合原因下的免责情况分析,针对可免责事项和不可免责事项共同致损的情况,对如何判断承运人责任承担上提出对策。同时,继续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借鉴国际公约以及美国的规定,对管船过失和管货过失或其他混合原因共同致损下,难于区分时的问题提出对策。第五部分为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证明责任,承运人免责抗辩时是否应先证明其已尽适航义务以及适航义务的证明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最后,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最低限度标准,笔者采取了推定的方法,针对我国《海商法》对举证责任分配上的不足,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使货船双方举证责任分配上有了明晰的划分。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研究内容上的创新。船舶适航义务虽然不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反恐的需要,加强海上安全的这一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许多国际条约对船舶的适航问题的认定标准有了新的规定,体现出了船舶适航义务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本论文在研究内容和方向上用了较重的笔墨,综合考察适航义务的新特点、新趋势。同时,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和案例,结合传统的界定理论,在与传统概念相对比的基础上,对于国际航运上出现的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性较强的立法建议。(2)研究思路上的创新。一方面,文章从经济学和法理学的角度,对适航义务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对航运初期的绝对适航义务的产生和由来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为后文关于适航义务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传统上对适航义务的界定只是从时间上和承运人主观方面进行,笔者在此基础上,从空间、认定主体、认定程序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因而,从行文思路上讲,是有一定的创新之处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0.2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0.3 文献综述
  • 0.3.1 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 0.3.2 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 0.4 本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 1.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理论基础研究
  • 1.1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涵义
  • 1.2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特殊性
  • 1.3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类型
  • 1.3.1 广义和狭义船舶适航义务
  • 1.3.2 事实意义上和理论意义上船舶适航义务
  • 1.3.3 相对适航义务与绝对适航义务
  • 1.4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理论依据
  • 1.4.1 经济学分析
  • 1.4.2 法理学分析
  • 1.5 本章小结
  • 2.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比较研究
  • 2.1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历史演进及其比较
  • 2.2 船舶适航义务公约规定的比较
  • 2.2.1 《海牙规则》对"船舶适航义务"的规定
  • 2.2.2 《汉堡规则》对"船舶适航义务"的规定
  • 2.2.3 ISM规则提高船舶适航的质量
  • 2.2.4 STCW95公约提高船舶适航中的船员素质
  • 2.2.5 《鹿特丹规则》中对于承运人适航义务的改进和影响
  • 2.3 我国的规定及借鉴
  • 2.4 本章小结
  • 3. 船舶适航义务的认定问题研究
  • 3.1 适航义务的时间界定
  • 3.1.1 "开航前和开航当时"的含义
  • 3.1.2 是否包含中途停靠港
  • 3.1.3 适航时间的新发展
  • 3.1.4 我国的相关规定及笔者建议
  • 3.2 适航义务的空间界定
  • 3.3 适航义务的主观要求
  • 3.3.1 "谨慎处理"的内涵及其不可委任性
  • 3.3.2 "谨慎处理"的时间限制
  • 3.3.3 我国对"谨慎处理"的规定及对策
  • 3.4 对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判定主体、判定程序的界定
  • 3.4.1 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判定主体
  • 3.4.2 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判定程序
  • 3.5 本章小结
  • 4. 承运人适航义务的免除范围与条件研究
  • 4.1 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的责任分配
  • 4.1.1 国际公约对"管船过失"的规定
  • 4.1.2 我国对"管船过失"及"管货过失"的相关规定
  • 4.1.3 我国的现状及困境
  • 4.2 混合原因下的责任承担
  • 4.2.1 何谓"混合原因所致损失"
  • 4.2.2 国际公约对混合原因所致损失的规定
  • 4.2.3 "混合原因"下我国《海商法》的困境
  • 4.3 对策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的证明责任
  • 5.1 承运人免责抗辩时是否应先证明其已尽适航义务
  • 5.2 适航义务的证明
  • 5.3 我国《海商法》对举证责任分配上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适航条款符合性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02)
    • [2].浅谈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技术新要求[J]. 航空动力 2020(01)
    • [3].适航审定办公室模式探索[J]. 民航管理 2020(02)
    • [4].从满足适航需求到满足客户需求[J]. 大飞机 2020(01)
    • [5].航空产品适航审定的政府责任:美国经验与中国应对[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6].持续适航监察员培训管理研究[J].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0(07)
    • [7].航空座椅动态适航试验技术研究[J]. 装备制造技术 2020(06)
    • [8].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委任代表管理要求分析[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20(04)
    • [9].适航专栏征文通告[J].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20(04)
    • [10].通用航空适航维修的现状分析[J]. 科技视界 2019(32)
    • [11].民用飞机应急撤离适航要求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05)
    • [12].复合材料整体油箱抗外部火灾的适航验证思路[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02)
    • [13].民用飞机适航符合性验证要求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16)
    • [14].民用飞机适航审定流程体系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1)
    • [15].民航适航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与实施路径[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6(05)
    • [16].航空器适航技术与管理本—硕连读培养模式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0)
    • [17].浅析世界无人机适航标准及运行管理[J]. 直升机技术 2015(03)
    • [18].无人机系统适航标准剪裁案例分析[J].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15(03)
    • [19].提升我国适航审定能力刻不容缓[J]. 大飞机 2013(05)
    • [20].民用运输类飞机型号豁免要求研究[J]. 中国民用航空 2014(06)
    • [21].适航审定运行管理系统建设重难点分析[J]. 民航学报 2020(06)
    • [22].初教6型飞机军转民适航取证分析与研究[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9(11)
    • [23].民用航空器适航委任代表循证培训方案的研究和探讨[J]. 民航管理 2020(02)
    • [24].显示和机组告警系统适航审定方法研究[J]. 电光与控制 2020(02)
    • [25].航空器适航技术专业机载设备适航审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0(05)
    • [26].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飞行器总体设计与适航”课程建设探究[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0(03)
    • [27].浅析军用航空器适航管理[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20(05)
    • [28].民航局组织召开适航攻关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J]. 民航管理 2018(02)
    • [29].民机型号研制客户服务适航计划研究和应用[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6(02)
    • [30].无人机系统适航发展现状及挑战[J]. 飞航导弹 2015(07)

    标签:;  ;  ;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船舶适航义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