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和碱性亚硫酸盐法杨木废液膜技术降灰的研究

中性和碱性亚硫酸盐法杨木废液膜技术降灰的研究

论文题目: 中性和碱性亚硫酸盐法杨木废液膜技术降灰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制浆造纸工程

作者: 孙兵

导师: 张运展

关键词: 法废液,法废液,木素磺酸盐,降灰,隔膜电解,超滤

文献来源: 大连轻工业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分别采用隔膜电解(MAE)和超滤(UF)处理技术,对杨木中性亚硫酸钠—蒽醌法(NS—AQ)和碱性亚硫酸钠—蒽醌法(AS—AQ)废液进行降灰处理,并优化其实验条件,研究膜的处理特性。采用隔膜电解处理NS—AQ杨木废液时,在固定电解温度25℃、废液体积:稀碱液体积=1:2、沉淀剂用量0.6mol/L条件下,其最佳实验条件为:废液固形物含量10%,稀碱液的浓度为0.1mol/L,电解电压为8v,阳极面积为50cm~2,阴极面积为99cm~2,电解时间180min。经过此条件处理后的废液,其灰分由原废液的33.54%(NaOH计)降低到电解后的23.62%,下降了9.92个百分点。用隔膜电解处理AS—AQ法杨木废液时,其最佳实验条件为:废液固形物含量8%,稀碱液的浓度为0.1mol/L,电解电压为8v,阳极面积为37.5cm~2,阴极极面积为81cm~2,电解时间180min。废液灰分由原废液的31.42%(NaOH计)降低到电解后的19.66%,灰分下降了11.76个百分点。这种处理方法对AS—AQ法杨木废液的降灰效果要好于NS—AQ杨木废液。在温度为15℃条件下,采用超滤技术分别对NS—AQ和AS—AQ法杨木废液处理时,NS—AQ法杨木废液处理的最佳条件是: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万、废液固形物含量10%、操作压力0.20Mpa、滤液体积分数为30%。在此条件下,超滤后废液灰分为24.51%(降低4.97个百分点),木素截留率为79.98%,无机物脱出率为38.42%,有机物流失率为20.72%。在有效的降灰的同时,保证了木素分子的截留。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对AS—AQ法杨木废液进行处理时,其最佳条件是: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万、废液固形物含量10%、操作压力0.25Mpa、滤液体积分数为60%。经此条件处理后,废液灰分为23.8%(降低7个百分点),木素截留率为70.87%,无机物脱出率为60.99%,有机物流失率为44.41%。综合来讲,对NS—AQ法和AS—AQ法杨木废液处理时,隔膜电解法选择性降灰效果较超滤法好;而经济效益上,隔膜电解法优于超滤法。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亚硫酸盐法制浆蒸煮废液的综合利用

1.1.1 亚硫酸盐法制浆及其蒸煮废液的特点

1.1.2 酸性与碱性及中性亚硫酸盐法制浆废液的区别

1.1.3 传统提高制浆废液表面活性剂性能的方法

1.2 膜分离技术

1.2.1 膜技术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1.2.2 膜技术处理废水的特点

1.2.3 膜分离技术发展简史

1.2.4 膜分离技术概述

1.2.5 膜分离设备

1.3 电渗析技术

1.3.1 电渗析的发展史

1.3.2 离子交换膜及其性质

1.3.3 电渗析需要注意的问题

1.3.4 电渗析的应用

1.4 超滤技术

1.4.1 超滤原理

1.4.2 超滤膜

1.4.3 超滤需要注意的问题

1.4.4 超滤应用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实验

2.1 蒸煮废液的制取

2.1.1 AS—AQ废液制备

2.1.2 NS—AQ废液

2.1.3 蒸煮设备

2.1.4 蒸煮废液的性质

2.2 电渗析实验

2.2.1 实验装置

2.2.2 阳离子膜

2.2.3 实验方法

2.3 超滤实验

2.3.1 实验设备

2.3.2 实验方法

2.3.3 超滤膜

2.4 分析方法与设备

2.4.1 电流、电压、电导率的测量

2.4.2 固含量、灰分、碱液浓度和还原糖的测定

2.4.3 相对密度、水不溶物测定

2.4.4 接触角的测定

2.4.5 粘度的测定

2.4.6 极限电流的测定

2.4.7 电极的损耗率

2.4.8 滤液通量

2.4.9 滤液的体积分数

2.4.10 木素的截留率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制浆废液的性能

3.2 隔膜电解

3.2.1 NS—AQ废液的电解

3.2.2 AS—AQ废液的电解

3.2.3 再现性实验及不同电解膜的比较

3.3 超滤

3.3.1 NS—AQ废液超滤

3.3.2 AS—AQ废液超滤

3.4 两种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11-05

参考文献

  • [1].亚硫酸盐法预处理提高棉秆糖化效率的研究[D]. 齐临冬.天津科技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膜技术在循环冷却排污水回用中的应用研究[D]. 郭青.西北师范大学2007
  • [2].动态膜技术处理生活污水试验研究[D]. 魏奇锋.大连理工大学2006
  • [3].化学氧化和膜分离技术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研究[D]. 顾俊璟.天津大学2006
  • [4].集成膜技术深度处理循环冷却排污水研究[D]. 樊智锋.天津大学2004
  • [5].天津膜技术工程中心发展战略研究[D]. 李祥得.天津大学2005
  • [6].膜分离技术在天然气化工废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D]. 邱金建.西南交通大学2006
  • [7].基于膜技术的红花黄色素新工艺研究[D]. 张晓飞.郑州大学2006
  • [8].离子交换树脂的电渗析膜技术再生方法研究[D]. 苏继春.武汉理工大学2002
  • [9].CA成膜技术及改性β—环糊精共混膜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D]. 王丽娜.浙江大学2003
  • [10].利用膜技术分离大豆乳清的研究[D]. 伍军.中国农业大学2003

标签:;  ;  ;  ;  ;  

中性和碱性亚硫酸盐法杨木废液膜技术降灰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