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提升的建筑学应对策略探讨

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提升的建筑学应对策略探讨

论文摘要

汶川大地震中,各类中小学建筑震损严重,造成大量师生伤亡。尤其是中小学教学楼破坏最为突出,很多教学楼倒塌,引发了全社会对中小学教学楼抗震安全性的关注。通过对汶川地震中教学楼震损严重的现实、问题、特征分析,并总结归纳其中原因,以抗震概念设计为指导思想,着重对其中建筑学设计不足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建筑学的应对策略。在汶川地震后,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上进行了修订,对两个标准进行了修订,一个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另一个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之后,全国部分地区开始了中小学建筑的加固和重建工作。笔者就此契机,以雁塔区的100多所中小学教学楼的现状和改扩建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研究案例等基本研究思路,采用研究典型、经验借鉴、适宜性探索、和各学科辅助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对地震多发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楼如何提高自身的抗震能力为目的,探讨以抗震概念设计为主导的设计理念。结合汶川地震教学楼破坏的实例,从单体自身,单体与疏散场地,单体的疏散场地与周边区域抗震3个层面进行研究,发现西安中小学教学楼中建筑设计的潜在抗震问题,最终提出建筑学应对策略。最后阐述两个以建筑抗震设计理念的设计案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研究框架
  • 2 汶川中小学校校舍震损现实、特征与典型问题分析
  • 2.1 汶川校舍震损现实
  • 2.2 汶川校舍震损特征
  • 2.2.1 汶川城市—乡镇—农村各级区域破坏的不同
  • 2.2.2 汶川教学楼受次生灾害破坏严重
  • 2.2.3 平面设计通用化——汶川教学楼震损主要以单外廊形式为主
  • 2.3 基于汶川校舍震损特征的建筑设计问题分析
  • 2.3.1 基于汶川各级区域校舍震损的不同特征的分析
  • 2.3.2 选址不合理
  • 2.3.3 单外廊形式问题和框架结构主要破坏问题分析
  • 2.3.4 建筑局部设计问题分析
  • 2.4 小结
  • 3 西安中小学校舍建筑学抗震评估、分析
  • 3.1 西安市中小学教学楼现状和调研中发现的潜在抗震问题
  • 3.1.1 西安教学楼的现状
  • 3.1.2 西安教学楼潜在抗震问题的提出
  • 3.2 校舍对学校避难疏散场地影响,分析及对策
  • 3.2.1 学校是重要的疏散避震场地和其作为避震场所的各要素分析
  • 3.2.2 学校抗震避难场地的面积和抗震基础设施缺乏的问题分析研究
  • 3.2.3 学校作为抗震避难场地的可达性问题和紧急避难的疏散问题分析研究
  • 3.3 不规则体型校舍的问题分析
  • 3.3.1 调研中不规则校舍类型
  • 3.3.2 建筑平面中局部突出的设计问题分析
  • 3.3.3 建筑平面中整体组合不规则的设计问题分析
  • 3.3.4 建筑平面中尺寸突变的设计问题分析
  • 3.4 建筑局部设计的问题分析研究
  • 3.4.1 楼梯间的破坏问题及分析
  • 3.4.2 建筑竖向设计顶部突变破坏问题分析
  • 3.4.3 建筑弧墙破坏问题分析
  • 3.4.4 地震中建筑的女儿墙破坏问题探讨
  • 3.5 小结
  • 4 中小学校舍应对地震的建筑学安全设计对策
  • 4.1 中小学教学楼安全设计原则
  • 4.2 基于城市抗震防灾系统和安全疏散的安全设计对策
  • 4.2.1 基于城市防灾系统的安全设计
  • 4.2.2 基于震中避难疏散的教学楼安全设计
  • 4.3 单体抗震安全设计
  • 4.3.1 选择适宜的中小学教学楼建筑结构
  • 4.3.2 建筑体型设计安全对策
  • 4.3.3 单外廊式的改进措施
  • 4.3.4 设计案例
  • 4.4 小结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工作
  • 附件 雁塔区小学调研资料整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结构建筑学视角下的商业综合体中庭空间设计手法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7)
    • [2].地方建筑学——理念构架及想象当中的具体事务的操作结构[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01)
    • [3].向城市学习:一种日常生活建筑学[J]. 世界建筑 2020(02)
    • [4].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技术课程比较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2)
    • [5].重大建筑学人:兼蓄质直,因势成境[J]. 世界建筑 2020(05)
    • [6].数字建筑学的转向——数字孪生与人机协作[J]. 当代建筑 2020(02)
    • [7].建筑学“新工科”教育探索与实践[J]. 当代建筑 2020(02)
    • [8].从快建到闪建:建筑学需要开辟的新课题[J]. 北京规划建设 2020(04)
    • [9].高校校园密集场所的建筑学应急空间防控设计策略[J]. 城市建筑 2020(16)
    • [10].论结构的身体隐喻——一个建筑学中的结构表达问题[J]. 建筑技艺 2020(08)
    • [11].将设计规范引入建筑学教学的必要性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3)
    • [12].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挑战的面对之法[J]. 建材与装饰 2018(52)
    • [13].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J]. 居舍 2019(05)
    • [14].浅议绿色建筑对建筑学设计发展[J]. 居舍 2019(08)
    • [15].建筑学中规划和设计问题探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8)
    • [16].绿色智能建筑对建筑学的设计要求运用[J]. 智能城市 2019(14)
    • [17].结合建筑学谈谈计算机正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J]. 电子世界 2018(02)
    • [18].华南理工建筑学人:横峰侧岭,中华之南[J]. 世界建筑 2018(05)
    • [19].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J]. 居舍 2018(14)
    • [20].凡益会客厅第十三期 走进建筑学——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专场[J]. 中外建筑 2016(12)
    • [21].面向土地与生活的建筑学思考与教育实践[J]. 建筑学报 2017(01)
    • [22].“凡益开题”第一期:建筑学是否迎来寒冬?[J]. 中外建筑 2017(03)
    • [23].特集:结构建筑学的视角[J]. 建筑学报 2017(04)
    • [24].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的新挑战[J]. 新建筑 2017(03)
    • [25].万维、三维与零度——当下建筑学发展的关键词解析[J]. 新建筑 2017(03)
    • [26].从现场开始 一次建筑学入门教学的实验[J]. 时代建筑 2017(03)
    • [27].生态建筑学:论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的结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17)
    • [28].池舍中的数字化与非数字化 再论数字化建筑与传统建筑学的融合[J]. 时代建筑 2017(05)
    • [29].浅析传统建筑学思想与生态学理念融合[J]. 绿色环保建材 2017(10)
    • [30].论建筑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23)

    标签:;  ;  ;  

    中小学校舍抗震性能提升的建筑学应对策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