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区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处于承上启下、连接城乡、沟通各业的关键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发辰和壮大县域经济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本世纪初,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一次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薄弱、最为滞后的环节,县域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说,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最好时机。本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以科学发展观,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并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内涵和实际,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县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局发展,主要受基本经济竞争力、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政府能动力和环境创新、科技与人口竞争力、生活水平竞争力的影响,并通过县域经济的特点、地位和理论基础加以论证。本文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一套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测评指标体系,对甘南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实际测评,并将各其县市进行了分类,准确考察了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际水平,得出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突出特征以及与发达地区的实际差距,并就提升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思路进行了阐述,进而对甘南州不同类别的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提升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及至甘南州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这也对西部少数民族其他类似区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6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县域经济竞争力一般理论阐释
  • 2.1 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 2.1.1 县域经济的内涵
  • 2.1.2 县域经济的特征
  • 2.2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内涵
  • 2.3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 2.3.1 比较优势理论
  • 2.3.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三章 甘南州县域经济的分析
  • 3.1 甘南州县域经济论述
  • 3.1.1 甘南州县域概述
  • 3.1.2 甘南州县域经济现状
  • 3.2 甘南州县域经济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 4.1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测评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 4.1.1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 4.1.1.1 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 4.1.1.2 甘南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 4.1.1.3 指标解释
  • 4.1.2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测评方法的选取
  • 4.1.2.1 假设
  • 4.1.2.2 原始变量的无量纲化处理
  • 4.1.2.3 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形成以下因子模型
  • 4.1.2.4 计算公式
  • 4.1.2.5 县域经济竞争力因子总得分值F
  • 4.2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测评
  • 4.2.1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 4.2.1.1 基本数据资料及指标值的确定
  • 4.2.1.2 因子分析的结果
  • 4.2.2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 4.2.2.1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水平的聚类结果
  • 4.2.2.2 聚类结果分析
  • 4.2.3 甘南州县域经济的弱势在于
  • 4.2.3.1 市场活力不足
  • 4.2.3.2 县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力差距较大
  • 4.2.3.3 县域财政普遍困难,信贷紧缩,资金使用效益低
  • 4.2.3.4 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
  • 4.2.3.5 发展目标不明确,缺少竞争力
  • 第五章 提升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 5.1 提升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思路
  • 5.2 提升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 5.2.1 对提升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 5.2.1.1 着重培育县域产业竞争力
  • 5.2.1.2 着力增强县域企业竞争力
  • 5.2.1.3 着眼培养人力资源竞争力
  • 5.2.1.4 努力发挥政府能动力
  • 5.2.2 对提升甘南州不同类别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 5.2.2.1 提升甘南州第一类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措施
  • 5.2.2.2 提升甘南州第二类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措施
  • 5.2.2.3 提升甘南州第三类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措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表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9年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排名出炉[J]. 浙江经济 2019(23)
    • [2].湘西州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3].基于因子分析的广西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J]. 梧州学院学报 2016(05)
    • [4].新常态下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 2017(08)
    • [5].凉山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6)
    • [6].内蒙古县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 前沿 2016(08)
    • [7].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延吉市人才工作巡礼[J]. 新长征(党建版) 2017(03)
    • [8].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四川革命老区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路径优化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17(09)
    • [9].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和提升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0].基于熵权的改进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34)
    • [11].木桶效应下“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为例[J]. 商业时代 2014(26)
    • [12].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0)
    • [13].河北省“弱县”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J]. 财政研究 2013(06)
    • [14].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 2013(09)
    • [1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 生产力研究 2013(08)
    • [16].吉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J]. 经济视角(下) 2012(01)
    • [17].河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探究[J]. 中国外资 2012(08)
    • [18].竞争力管理视角下的县域经济研究体系的创新——《基于发展要素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评介[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05)
    • [19].山东省涉海县域经济竞争力初探[J]. 商业经济 2012(23)
    • [20].县域经济竞争力、特色经济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 2012(06)
    • [21].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Z6)
    • [22].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 2011(03)
    • [23].基于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政府行为优化[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4)
    • [24].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 2011(03)
    • [25].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J]. 商业时代 2010(05)
    • [26].基于产业提升的福安县域经济竞争力战略研究[J]. 综合竞争力 2010(02)
    • [27].基于因子分析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安徽县域经济为例[J]. 经济体制改革 2010(03)
    • [28].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综述[J]. 北方经贸 2010(06)
    • [29].提升内蒙古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 理论研究 2010(04)
    • [30].基于因子模型的江苏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探析[J]. 经济视角(下) 2010(09)

    标签:;  ;  ;  ;  

    甘南州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