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特性和实验研究

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特性和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瞬态电磁脉冲对电子设备的致命威胁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的。由于其具有陡峭的前沿和较宽的频谱,因此在很多应用领域中优于正弦波信号。而光导开关,由于具有触发无抖动、寄生电抗小、上升时间快、关断时间短、重复频率高等优良特性,在超高速电子学和大功率超快电脉冲产生和整形技术领域,成为传统开关(间隙放电、闸晶管及结器件)最有希望的换代器件,在电子学的各个领域(如通信、雷达、目标识别、电子对抗等)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用光导开关的超快特性可以制成理想的瞬态电磁脉冲源。本论文就是研究以GaAs光导开关作为瞬态电磁脉冲源,通过Blumlein传输线和指数渐变槽天线来实现电磁脉冲的辐射。在瞬态电磁脉冲源的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光导开关的瞬态响应模型早就有人研究过,但是文献的解释都不完善,并且迁移率都以常数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因此必须对迁移率进行修正;在瞬态电磁脉冲传输规律研究上,传统方法是采用严格电磁理论或者电磁仿真软件进行计算,前者计算过程繁杂,而后者则局限于目前的计算机内存限制,能仿真的阵元数有限,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简便易行计算大阵列的方法。首先,本论文在考虑光斑与光导开关缝隙大小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不同的瞬态响应模型,在统计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修正了迁移率,更加完善地数值求解两种瞬态响应模型,得到较好的结果,为以后的非线性模式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从统计分布规律出发,讨论了简并和非简并情况下载流子等的异同,提出简并条件下需采用费米分布来修正迁移率等。其次,在瞬态电磁脉冲能量传输规律计算方面,提出以点源模型进行大阵列参数的计算,用严格理论计算曲线和实验测试曲线与点源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点源模型在一定范围的合理性;讨论了地面反射问题,用地面反射解释了测试曲线中的三次方、四次方衰减。同时,分析了天线阵列耦合的产生、减小耦合的措施,采用CST仿真软件对阵列天线间的耦合进行了仿真,验证了实验天线间距的合理取值范围。最后,在实验研究方面,测试了光导开关的暗电阻随偏压的变化曲线,参与了大型的野外系统实验,验证了瞬态电磁脉冲的慢衰减理论和高效合成理论,首次测试出该辐射系统对其他电子产品的干扰能力,证实了该系统具有一定的电磁效应能力。这也是国内目前用光导开关作为电磁脉冲源的最大阵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光导开关及其分类
  • 1.2 瞬态电脉冲的传输特性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光导开关物理机制研究
  • 2.1 光导开关的工作原理
  • 2.2 光导开关瞬态模型研究
  • 2.2.1 载流子连续性方程
  • 2.2.2 载流子的复合和扩散
  • 2.2.3 光导开关的瞬态响应模型
  • 2.3 迁移率、电导率等参数的修正
  • 2.3.1 简并条件下费米分布与玻尔兹曼分布的区别
  • 2.3.2 玻尔兹曼统计和费米统计下的普遍适用公式
  • 2.3.3 各种散射机制下的迁移率和电导率
  • 2.4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
  • 2.4.1 瞬态响应模型求解框图
  • 2.4.2 面触发模型结果及分析
  • 2.4.3 点触发模型结果及分析
  • 2.5 总结
  • 第三章 用点源模型计算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规律
  • 3.1 严格电磁理论计算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规律
  • 3.2 天线阵列辐射单元间的耦合与布阵方式
  • 3.2.1 天线单元间互耦的物理实质
  • 3.2.2 影响互耦的因素及减小互耦的措施
  • 3.2.3 CST 仿真结果
  • 3.3 用点源模型计算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规律
  • 3.3.1 点源模型的理论分析
  • 3.3.2 点源近似下典型布阵方式的天线阵列轴线能量计算
  • 3.3.3 点源近似下天线阵列辐射波束其他参数计算
  • 3.3.4 地面反射问题的研究
  • 3.4 总结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4.1 瞬态电磁脉冲的慢衰减理论验证实验
  • 4.2 瞬态电磁脉冲高效传输特性验证实验
  • 4.3 瞬态电磁脉冲辐射系统的效应实验
  • 4.4 PCSS 暗电阻测试实验
  • 4.5 总结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磁脉冲焊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焊接技术 2020(07)
    • [2].电磁脉冲成形建筑用钛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研究[J]. 钢铁钒钛 2020(04)
    • [3].美国电磁脉冲威胁防御领域动态述评[J]. 军事文摘 2017(15)
    • [4].低频/甚低频电磁脉冲测量系统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 2020(05)
    • [5].焊接电磁脉冲成形技术成功研发[J]. 现代焊接 2009(02)
    • [6].美国电磁脉冲威胁防御措施述评[J]. 现代军事 2017(06)
    • [7].新材料在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1(S2)
    • [8].美海军对于电磁脉冲威胁开展分析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 2010(05)
    • [9].应高度重视高功率电磁脉冲环境防护工作[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0(11)
    • [10].空袭新利器:电磁脉冲炸弹[J]. 民防苑 2008(03)
    • [11].铝/不锈钢电磁脉冲焊接界面组织性能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1)
    • [12].电磁脉冲,信息设备的终结者[J]. 物理教学 2010(06)
    • [13].电磁脉冲对战场的影响[J]. 现代雷达 2012(05)
    • [14].新型电磁脉冲应力处理电源的研究[J]. 电源技术 2011(09)
    • [15].神光Ⅲ装置电磁脉冲测量[J].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17(06)
    • [16].重频电磁脉冲对氢闸流管触发影响的研究[J]. 电源技术 2015(12)
    • [17].不同上升沿电磁脉冲对腔体耦合的研究[J]. 机械与电子 2009(02)
    • [18].舰艇指控系统对电磁脉冲的易感性[J]. 舰船电子对抗 2008(02)
    • [19].第十三届全国抗辐射电子学与电磁脉冲学术年会征文通知[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9(03)
    • [20].超短超强激光实验伴生电磁脉冲的模拟研究[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08)
    • [21].电磁脉冲联合肌力训练治疗老年腰肌劳损患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16)
    • [22].浅析通信供电系统对高功率电磁脉冲的防护[J]. 中国新通信 2016(09)
    • [23].电磁脉冲炸弹——第二原子弹[J]. 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0(04)
    • [24].移动装备的电磁脉冲防护模块测试方法研究[J].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12(01)
    • [25].阵列瞬态电磁脉冲传输特性研究[J]. 科学通报 2011(11)
    • [26].间接毁伤体制的电磁脉冲反导毁伤模型研究[J]. 弹箭与制导学报 2010(01)
    • [27].传输衰减下电磁脉冲炮的杀伤效能评估[J]. 舰船电子对抗 2010(01)
    • [28].不同入射角度超宽带电磁脉冲孔耦合规律的数值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10(31)
    • [29].超宽谱电磁脉冲脉宽变化对无线电引信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30].短电磁脉冲标准场装置实验室比对[J]. 计量学报 2019(06)

    标签:;  ;  ;  ;  ;  

    瞬态电磁脉冲的传输特性和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