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赤潮藻对磷的生态生理响应

典型赤潮藻对磷的生态生理响应

论文摘要

采用现场调查、现场船基围隔和室内培养实验等手段,研究中国近海若干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营养限制与胁迫状况,选取几种典型赤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研究该赤潮藻对营养盐(主要为磷)的生态生理响应,探讨赤潮藻的磷竞争策略,分析赤潮藻在磷营养代谢上的竞争优势及其机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现场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P)结果表明,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台湾海峡的南部海区、厦门港等研究海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磷胁迫。其中,又以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的磷胁迫状态最为严重。结合现场营养盐、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APA)及营养盐加富围隔实验数据,表明,春季长江口赤潮高发区内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磷营养盐的限制。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水华发生导致浮游植物的磷胁迫加剧。2002年、2003年和2005年春季(4 5月),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内,浮游生物群落存在磷胁迫状况(2005年春季长江口外近岸水域除外),这一胁迫程度在2003年春季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期间有所加剧。APA粒径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是AP主要的提供者。2005年春季,高比例的酶标记荧光(ELF%)表明优势种甲藻受到显著磷胁迫,是该海区AP的主要贡献者,硅藻和金藻几乎不存在磷胁迫。2004年夏季(78月),台湾海峡南部海区,浮游植物群落受到磷胁迫。在近岸上升流区内,水华发生导致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程度加深。高比例ELF%表明甲藻受到严峻的磷胁迫,此外优势种硅藻,如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 )、菱形海线藻(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的磷胁迫程度也较为严峻。2005年冬季(3月),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胁迫程度有所缓解。2.海区AP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受多因子(包括温度、盐度、pH、溶解氧、营养盐的浓度与比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丰度)共同作用,且不同因子的作用效力不是一定的,随海区实际情况有所改变。多数情况下,营养盐是调控

论文目录

  • 缩写语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海洋浮游植物对磷的利用研究与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概况
  • 1.1 海水中磷的分布及其生物可利用性
  • 1.2 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概况
  • 1.3 营养盐变化与赤潮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一篇 东海赤潮高发区等近海浮游植物磷生理状态的研究
  • 2 东海长江口邻近海域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3 台湾海峡南部海区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4 厦门港浮游植物对磷的响应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5 船基围隔实验中浮游植物的生长与对磷的响应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本篇总结:研究海区浮游植物的磷限制与胁迫状况
  • 第二篇 典型赤潮藻对磷响应的生态生理特性研究
  • 6 典型赤潮藻与营养盐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
  • 6.1 磷饥饿条件下典型赤潮藻对无机磷源的吸收动力学
  • 6.2 典型赤潮藻的最佳N/P比值需求研究
  • 6.3 磷胁迫条件下生长的典型赤潮藻对磷加富的响应研究
  • 6.4 典型赤潮藻对不同形态磷源的利用及其生长的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7 典型赤潮藻对磷营养代谢和吸收转化的酶学机制
  • 7.1 典型赤潮藻碱性磷酸酶对磷酸盐变化的响应研究
  • 7.2 典型赤潮藻碱性磷酸酶对溶解有机磷的响应研究
  • 7.3 磷饥饿条件下典型赤潮藻碱性磷酸酶的酶动力学研究
  • 7.4 本章小结
  • 8 典型赤潮藻对磷营养竞争生长的研究
  • 8.1 引言
  • 8.2 材料与方法
  • 8.3 结果
  • 8.4 讨论
  • 8.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由球形棕囊藻引发的赤潮研究进展[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1)
    • [3].近十年福州沿海赤潮的基本特征研究[J]. 海洋预报 2018(04)
    • [4].红色赤潮藻主导的混合赤潮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浙江南部沿海为例[J]. 海洋环境科学 2018(05)
    • [5].深圳海域红色赤潮藻赤潮在线监测数据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海洋技术学报 2018(04)
    • [6].海洋赤潮过程数值分析研究进展[J].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9(01)
    • [7].2009年至2016年华南近海赤潮分布特征[J]. 海洋湖沼通报 2018(02)
    • [8].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3种常见有毒赤潮藻荧光识别技术[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 [9].北部湾涠洲岛红色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20(09)
    • [10].运用PCR-RFLP技术区分赤潮藻[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1)
    • [11].闽三角海域赤潮发生的时空特征[J]. 海洋科学 2018(11)
    • [12].主要环境因子对一株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生长的影响[J]. 海洋环境科学 2014(05)
    • [13].赤潮藻拮抗微生物研究进展[J]. 广西农业科学 2008(05)
    • [14].有毒赤潮藻及其毒素的危害与检测[J]. 海洋学研究 2008(02)
    • [15].秦皇岛近岸海域赤潮生态风险评价[J]. 水产科学 2019(05)
    • [16].常见赤潮藻类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1(05)
    • [17].有害赤潮藻卡盾藻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09(11)
    • [18].三种赤潮藻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特异性分析[J]. 海洋科学集刊 2009(00)
    • [19].龙须菜对赤潮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海洋学研究 2011(02)
    • [20].赤潮藻类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随机分岔[J]. 海洋通报 2008(02)
    • [21].尿素对中国近海3种典型赤潮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0(06)
    • [22].我国东海常见6种有毒赤潮藻的三维荧光光谱识别技术[J].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3)
    • [23].不同氮浓度条件下红色赤潮藻脂肪酸含量及组成特征[J]. 海洋与湖沼 2019(02)
    • [24].2012年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前后年份春季福建沿海温盐及环流结构对比[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5].基于赤潮控制要素识别的近海富营养化压力指数研究[J]. 海洋与湖沼 2019(03)
    • [26].2012年至2017年广西区海域赤潮及水华发生趋势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08)
    • [27].秦皇岛海域赤潮发生情况及分析[J]. 河北渔业 2019(08)
    • [28].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的时空与生物特征[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04)
    • [29].海洋在线监测浮标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8(05)
    • [30].一株桑沟湾赤潮藻的分子鉴定[J]. 海洋科学 2012(04)

    标签:;  ;  ;  ;  

    典型赤潮藻对磷的生态生理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