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四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活性导向分离和改变培养基等方法对四株海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来源于我国海南红树林植物的红海榄内生真菌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 EN189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运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具有显著抗白菜黑斑病菌的青霉属真菌-分离自凹顶藻的内生真菌Penicillium chrysogenum EN24S并对其进行了规模发酵和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分别采用PDB和大米两种培养基对分离自海底沉积物的团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 SD17进行了规模发酵,得到了不同的代谢产物;最后还对分离自凹顶藻藻的内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 EN24的规模发酵和活性成分研究。Rhizomucor variabilis采用常规的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综合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UV、MS、NMR等)以及与标准品和文献比对从上述四种菌株发酵提取物中鉴定了121个化合物的结构(新结构化合物31个)。其中从菌株R. variabilis EN189中分离鉴定了43个结构,11个为新的吲哚二萜类化合物(RV22*、RV24*、RV28*、RV30*、RV31*、RV33*和RV35*RV39*);从菌株P. chrysogenum EN24S中分离鉴定了42个化合物,9个为新结构,结构类型包括2个甾体类化合物(PC13*和PC14*),2个聚酮类化合物(PC32*和PC33*),2个甘油酯类衍生物(PC30*和PC31*),3个萜类化合物(PC1*、PC2*和PC35*);从菌株P. commune SD17的PDB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6个为新的azaphilone类化合物(PCO1*PCO3*,PCO5*PCO7*);从其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中鉴定了17个化合物,3个为新化合物,包括一个甘油酯类衍生物(PCO13*),一个倍半萜类化合物(PCO14*)和一个meroterpenoid类化合物(PCO15*);从菌株A. alternate EN24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2个为新的perylene类化合物(AA11*和AA12*)。对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活性测试。在抗菌实验中,PC35*表现出较强的抑制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8 mm;PC13*表现出较强的抑制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7 mm;PCO3*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活性,MIC值分别为16、64和32μg/mL;PCO5*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活性,MIC值分别为32和16μg/mL;PCO6*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枯草杆菌(B. subtilis)和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活性,MIC值分别为16和32μg/mL。此外首次发现已知化合物PC3和PC7的抗菌活性,其中PC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铜绿假单胞杆菌(P. aeruginosa)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都表现出较强活性,MIC值都为8μg/mL;而PC7对荧光假单胞菌(P. fluorescens)和表皮葡萄球菌(S. epidermidis)表现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MIC值都为16μg/mL。在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中,PC13*对HeLa,SW1990和NCI-H460细胞株表现出中等强度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15、31和40μg/mL;PC32*对HepG2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IC50为32μg/mL;PCO5*、PCO6*和PCO7*都对SW1990细胞株表现出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51、26和53μM;RV24*、RV25、RV26、RV27、RV28*和RV41对HL-60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6.3、8.1、7.9、4.5、11.9、9.1和8.4μM;RV24*、RV25、RV26、RV27、RV28*、RV33*和RV41对A549细胞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6.3、9.6、11.5、4.6、9.2和8.4μM。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和海洋天然产物的化合物结构,发现了多个具有抗菌或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为海洋微生物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化合物结构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新进展
  • 一、聚酮类
  • 二、生物碱类
  • 三、肽类
  • 四、萜类
  • 五、其它类型化合物
  • 第一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菌株Rhizomucor variabilis EN189 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一节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 一、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二节 生源合成途径探讨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一、仪器与试剂
  • 二、菌株及发酵培养
  • 三、提取与分离
  • 四、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四节 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
  • 一、体外细胞毒活性
  • 第二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菌株Penicillium chrysogenum EN245 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一节 菌株P. chrysogenum EN245 平板对峙实验结果
  • 第二节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 一、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一、仪器与试剂
  • 二、菌株的平板对峙实验
  • 三、菌株及发酵培养
  • 四、提取与分离
  • 五、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四节 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
  • 一、抗白菜黑斑病菌和黑曲霉活性筛选
  • 二、抗细菌活性筛选
  • 三、体外细胞毒活性
  • 第三章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菌株Penicillium commune SD17 在两种不同培养基上发酵的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
  • 活性研究
  • 第一节 运用不同培养基对菌株P. commune SD17 发酵筛选
  • 第二节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 一、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三节 实验部分
  • 一、仪器与试剂
  • 二、运用不同培养基对菌株P. commune SD17 发酵筛选
  • 三、菌株及发酵培养
  • 四、提取与分离
  • 五、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四节 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
  • 一、抗细菌与抗真菌活性筛选
  • 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
  • 第四章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菌株Alternaria alternate EN24 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研究
  • 第一节 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 一、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一、仪器与试剂
  • 二、菌株及发酵培养
  • 三、提取与分离
  • 四、化合物的物理常数与波谱数据
  • 第三节 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初步评价
  • 一、抗细菌与抗真菌活性筛选
  • 第五章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一、结论
  • 二、创新点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部分新化合物谱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种N-无取代噻吩异靛蓝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2)
    • [2].一种二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性质[J]. 广州化工 2020(05)
    • [3].商品化合物数据库[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0(02)
    • [4].砷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思考[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8)
    • [5].农药专利化合物的前世今生[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28)
    • [6].苝类化合物研究与应用[J]. 化学进展 2015(06)
    • [7].淺析書庫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J]. 文津学志 2019(00)
    • [8].抓住突破口 速解推断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推断题例析[J]. 中学化学 2020(03)
    • [9].碳及其化合物的简要分析[J]. 问答与导学 2019(26)
    • [10].全景分析金属铝 深入探究化合物[J]. 中学化学 2020(05)
    • [11].“铁及其化合物”常见考点例析[J]. 高中数理化 2020(17)
    • [1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新型试题易错提醒[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 2015(11)
    • [13].FEMA公布的第26批GRAS化合物名单[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3(05)
    • [14].科学家建构出“不可能存在”的化合物[J]. 中学生天地(B版) 2011(Z1)
    • [15].警惕:我们生活在人造化合物的包围中[J]. 科学养生 2008(02)
    • [16].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一般方法[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 2008(04)
    • [17].瑞香狼毒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18].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4)
    • [19].降香中1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异黄烷类新化合物[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9)
    • [20].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18种非法添加化合物[J]. 食品科技 2020(08)
    • [21].酞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6(07)
    • [22].由两个无效案例浅谈药物化合物晶体的创造性[J]. 化工管理 2016(29)
    • [2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J]. 化工中间体 2014(09)
    • [24].鞣酸高乌甲素化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5)
    • [25].有关铁和铁的化合物反应归纳[J]. 中学化学 2017(07)
    • [26].镁、铝及其化合物考点例析[J]. 高中数理化 2015(23)
    • [27].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归类例析[J]. 高中数理化 2013(Z1)
    • [28].铜及其化合物[J].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 2011(06)
    • [29].一种新型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J]. 乙醛醋酸化工 2013(06)
    • [30].更正[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标签:;  ;  ;  ;  ;  ;  ;  

    四株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