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研究

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研究

论文摘要

皈依就是依靠的意思,也就是希望投靠三宝的力量而得到保护与解脱。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本研究以追求自我生命品质提高的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来了解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受和获得幸福的途径,为追求幸福的人提供参考。本文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贺岭峰的《对幸福的心理学质化研究》,文中认为人生活在三维环境之中,即物境、人境、我境。物境是指物理环境或自然环境,人是大自然的一个产物,只有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才能顺利的生存;人境是指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维系人的社会存在;我境是指人心灵中的多重自我的关系,是成长过程中构建的多重自我,如主我、客我、理想我、现实我、角色我、道德我等等。人是同时在这三个维度上以三种方式存在。在此思想基础上,研究者认为,既然人存在于三维环境之中,那么人的幸福很自然的就来自于相应的三个维度,即物境幸福、人境幸福、我境幸福。本文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四川省色达县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进行研究。在参与观察中,研究者是以“完全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学员的日常生活中,和学员一起听课,生活,参加集体活动,历时两个月。在此期间,每天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研究者的情感体验,并记录下观察到的能让学员产生积极情绪的事情;在深入访谈中,研究者采用“半结构性”的访谈,即研究者带着引导性的问题开始访谈,但也有可能跟进受访者的引导,深入探究在访谈互动中引发的领域。平均每位受访者的访谈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均有录音。根据不同的受访者,研究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但都是围绕幸福的核心问题展开。最后,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用类属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物境中,佛教皈依者的幸福表现为知足。在这种知足的生活中,他们不会因为物质生活的简单而起烦恼,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修学佛法。2.在人境中,佛教皈依者的幸福表现为利他。佛教皈依者修学的目的就是要破除“我执”,在人际互动中,他们常常表现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特点。令他们干劲十足的事情往往是服务性质的,他们相信,自己获得的回报是由因果律决定的,所以他们较少会计较在某件事上的得失。3.在我境中,佛教皈依者的幸福和个人的修证层次有关,在我境幸福的特点中,每个人在体验自由、宁静、法喜、意义、和谐统一、追求真理方面的偏重不同。佛教皈依者在我境中的幸福体验更多的隶属于他们自己,他们没办法用语言完整的传达出去。4.痛苦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不明真相的执着。在佛教皈依者看来,令我们感到痛苦的事物其实是没有实在性依据的。因为我们不能明了事物的真相,而对事物产生了强烈的执着,正是这种执着产生了痛苦。当我们真正开启智慧,看透事物的本来面目时,自然会放下执着,也就不会有痛苦产生。总之,在佛教皈依者看来,世间的苦乐均没有实在性依据,真正的幸福就是能够开启自己本有的智慧,明了自己的心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幸福感的哲学渊源
  • (二)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内涵及理论建构
  • (三)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 三.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 物境幸福
  • (二) 人境幸福
  • (三) 我境幸福
  • 第二章 佛教皈依者幸福感的质化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一) 佛教皈依者是如何看待幸福的
  • (二) 佛教皈依者幸福感的特点是什么
  • (三) 佛教皈依者是如何达成幸福的,对我们获得幸福有什么启示
  • 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设计
  • (三) 资料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 物境
  • (二) 人境
  • (三) 我境
  • (四) 产生痛苦的原因
  • 四.结论
  • (一) 物境中
  • (二) 人境中
  • (三) 我境中
  • (四) 痛苦产生的原因在于人们不明真相的执着
  • 第三章 结语
  • 一.对生活的启示
  • 二.幸福的回归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什么是因果、轮回
  • 附录二 访谈资料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佛教皈依者的幸福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