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

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

论文摘要

佛教传入蒙古,从那时以后佛教在蒙古发展起来,从古至今,留下了大量的佛教建筑、寺庙、佛教造像等遗迹,对他们进行研究,无论是从考古学的角度,还是美术史的角度,现代设计学的角度,或是佛教史本身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而且,专题研究蒙原佛教造像及其变异还不是很多,因此,我就将这个专题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来研究。通过对蒙原佛教造像的研究解析,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以利于提升蒙古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领域封闭性环境被打破,对审美对象、审美理想、审美原则、审美标准、审美理念等美的本质的变异,造成“审美危机”。对蒙原佛教造像研究的基础上,借鉴里面一些可用的美学元素,更重要的是学习和运用其中特有的美学理念,创造出新颖、独特、和谐、的现代设计作品。使我们生活在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环境里。佛教自公元前一世纪由印度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土后,便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力图融合儒道并与民间的鬼神等信仰相结合。佛教造像艺术无疑也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和发展。无论是什么民族,时代,地区都被改变或吸收其它原有文化因素,使其自身力量更为强大和普遍。元代,佛教对蒙古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蒙古人在元代接受佛教文化,最重要的是翻译佛教经典。与此同时,佛教的建筑,造像等一起传入蒙古。佛教造像最早见于印度犍陀罗时期,当佛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蒙古文化的传统观念也通过佛像制作者的雕塑反映在佛像的容貌和服饰上,因此在蒙古地区的寺庙中出现了蒙古佛教徒心目中的佛像,形成了独特的蒙古佛教造像艺术。本文将主要研究蒙原佛教造像,要明确地分析清图像,必须准确的明确什么图像因素是蒙古佛教造像,什么图像因素是藏传佛教造像乃至中国内地佛教造像。所以本着考古学的严谨方式找出规律性的元素最为主要研究方法,并把这规律性的成果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和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问题所在和研究方法
  • 1.3.1 蒙原佛教造像的概念
  • 1.3.2 论文的架构
  • 1.3.3 历史特殊性
  • 1.3.4 设计学的应用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 蒙古文化的界定
  • 2.2 蒙古族佛教的源流
  • 2.2.1 清代蒙译佛经及建立寺院
  • 2.2.2 清代蒙古各地佛教概况
  • 第3章 蒙原佛教造像
  • 3.1 蒙原佛教造像
  • 3.1.1 蒙原佛教造像的源流
  • 3.1.2 魏晋时期北朝佛教造像
  • 3.1.3 蒙古汗国和元明清蒙古佛教造像艺术
  • 第4章 藏传佛教造像
  • 4.1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
  • 4.2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特征
  • 4.3 藏传佛教金铜佛教造像艺术
  • 第5章 蒙原佛教造像的变异研究
  • 5.1 蒙原佛教造像的特征
  • 5.2 蒙原佛教造像的变异研究
  • 5.3 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的现代启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蒙原文化的美学特征[J]. 艺术教育 2010(10)

    标签:;  ;  ;  

    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