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山东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沿海防护林是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造林树种单一,结构模式简单,林种布局不合理,更新改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发展。为此,本研究采取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结合,科研与生产结合方法,重点开展了基干林带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造林树种选择、困难立地造林、瘠薄沙地土壤改良、低效林更新改造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综合、系统地提出了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配套技术,为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提供配套技术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对胶南市沿海防护林体系结构进行了优化,并提出其林种、树种优化配置方案。其中,林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是明显增加了防护林种比重,降低了经济林和用材林比重,使防护林种面积由原来的37.28%增加到51.93%。树种结构优化决策结果是扩大了阔叶树种比重,由原来的27%左右上升到50%左右;降低了针叶树种比重,黑松树种占的面积由原来的62.85%下降到33.10%,使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整体比例基本达到平衡。该优化结果符合发展沿海生态型防护林体系的主导思想,为该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出火炬松、刺槐无性系、刚火松、刚松、绒毛白蜡、侧柏、紫穗槐、山合欢、单叶蔓荆9种树种,其生长快,抗风沙能力强,适宜于山东沙质海岸基干林带造林;采用容器苗、高分子吸水剂(10~20g/株)、深栽客土(深为苗高1/2~1/3,黄泥客土为10~15kg/株)、根基覆盖(覆草+膜、覆草)等抗旱造林新技术,在“风口处、风蚀地”等干旱沙地造林,能提高造林成活率10%~30%,林木保存率达85%以上,且幼林生长快,林分郁闭早;提出的黑松×麻栎、黑松×刺槐、黑松×紫穗槐混交林群落模式在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和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具有较强生态功能,是滨海沙地营造防护林的理想结构模式和混交类型;采用绿肥压青(紫穗槐鲜枝叶2.5kg/株)、施用有机肥(厩肥2~3kg/株)等瘠薄沙地土壤改良技术,改善了土壤养分转化效率,显著提高了林地土壤肥力;研制出沙质海岸黑松人工林经营株数密度表、生物量控制表、立木材积表、立地因子数量化表和立地类型表,为沿海黑松人工防护林立地评价和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出了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内外沿海防护林研究概况
  • 1.1.1 立地类型划分
  • 1.1.2 造林树种选育
  • 1.1.3 造林、营林技术
  • 1.1.4 群落结构模式
  • 1.1.5 生物量和生产力
  • 1.1.6 更新改造技术
  • 1.1.7 功能与环境效应
  • 1.2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基本理论
  • 1.2.1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 1.2.2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基础理论
  • 1.2.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1.2.2.2 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 1.2.2.3 生态演替理论
  • 1.2.2.4 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
  • 1.2.2.5 森林健康经营理论
  • 1.2.2.6 生态经济学理论
  • 1.3 沿海防护林体系发展趋势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2 研究区概况
  • 2.1 地理位置
  • 2.2 类型及分布
  • 2.3 自然条件
  • 2.3.1 气候特点
  • 2.3.2 土壤特点
  • 2.3.3 植被特点
  • 2.4 社会经济条件
  • 2.5 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 3 研究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1.1 造林树种选择
  • 3.1.2 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 3.1.3 瘠薄沙地土壤改良技术
  • 3.1.4 群落环境效应
  • 3.1.5 低效林更新方式
  • 3.1.6 低效林抚育改造
  • 3.2 调查方法
  • 3.2.1 标准地调查
  • 3.2.1.1 临时标准地
  • 3.2.1.2 固定标准地
  • 3.2.2 生物量调查
  • 3.2.2.1 乔木层生物量
  • 3.2.2.2 灌木层生物量
  • 3.2.2.3 草本及枯落层生物量
  • 3.2.2.4 生物量及生产力计算
  • 3.2.3 标准木调查
  • 3.3 观测方法
  • 3.3.1 土壤物理性状
  • 3.3.2 土壤养分含量
  • 3.3.3 土壤酶的活性
  • 3.3.4 土壤微生物数量
  • 3.3.5 土壤贮水性能
  • 3.3.6 枯落物持水性能
  • 3.3.7 生理指标
  • 3.3.8 小气候因子
  • 3.4 结构优化方法
  • 3.5 技术路线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沙质海岸黑松防护林立地质量评价及类型划分
  • 4.1.1 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
  • 4.1.1.1 立地因子选择及其类目划分
  • 4.1.1.2 材料筛选和整理
  • 4.1.1.3 树高与年龄的回归方程选配,标准年龄确定
  • 4.1.1.4 编数量化得分表
  • 4.1.1.5 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
  • 4.1.1.6 黑松防护林生长预测
  • 4.1.2 立地类型划分
  • 4.1.3 小结
  • 4.2 沙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选择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 4.2.1 不同树种的造林效果
  • 4.2.1.1 粗砂质土壤上的林木生长
  • 4.2.1.2 沙壤质土壤上的林木生长
  • 4.2.2 不同树种的生理指标分析
  • 4.2.2.1 光合速率的变化
  • 4.2.2.2 呼吸速率的变化
  • 4.2.2.3 蒸腾速率的变化
  • 4.2.2.4 Logistic 拟合及分析
  • 4.2.3 树种抗旱性分析
  • 4.2.3 1 蒸腾速率的日变化
  • 4.2.3 2 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 4.2.4 小结
  • 4.3 沙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的研究
  • 4.3.1 容器苗造林效果
  • 4.3.1.1 成活率和保存率
  • 4.3.1.2 幼树生长状况
  • 4.3.1.3 造林投资分析
  • 4.3.2 客土深栽造林效果
  • 4.3.2.1 客土造林效果
  • 4.3.2.2 大苗深栽效果
  • 4.3.3 高分子吸水剂造林效果
  • 4.3.3.1 高分子吸水剂保水效能
  • 4.3.3.2 高分子吸水剂对土壤其它物理性能的影响
  • 4.3.3.3 高分子吸水剂对黑松成活率的影响
  • 4.3.4 根基覆盖造林效果
  • 4.3.4.1 对土壤失水率的影响
  • 4.3.4.2 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的影响
  • 4.3.4.3 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 4.3.5 设置防沙障造林效果
  • 4.3.6 小结
  • 4.4 沙质海岸防护林瘠薄沙地土壤改良技术的研究
  • 4.4.1 绿肥压青改良土壤的效果
  • 4.4.1.1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4.1.2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4.2 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的效果
  • 4.4.2.1 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4.2.2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4.4.3 小结
  • 4.5 沙质海岸防护林主要树种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 4.5.1 黑松防护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 4.5.1.1 相对生长关系的建立
  • 4.5.1.2 黑松防护林单株生物量模型
  • 4.5.1.3 黑松防护林林分生物量结构及其分配
  • 4.5.1.4 黑松防护林乔木层生物量结构及其分配
  • 4.5.1.5 黑松防护林乔木层各径阶林木生物量结构及其分配
  • 4.5.1.6 黑松防护林林分生产力的评定
  • 4.5.2 火炬松防护林生物量研究
  • 4.5.2.1 火炬松生长特性和生长过程
  • 4.5.2.2 不同林龄火炬松生物量的生长变化
  • 4.5.2.3 火炬松单株生物量的垂直分布
  • 4.5.2.4 火炬松生物量与胸径、基径和树高的关系
  • 4.5.2.5 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 4.5.3 小结
  • 4.6 沙质海岸防护林群落类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 4.6.1 不同群落类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 4.6.1.1 土壤理化性状
  • 4.6.1.2 土壤微生物数量
  • 4.6.1.3 土壤酶活性
  • 4.6.1.4 土壤微生物、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分析
  • 4.6.2 不同群落类型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 4.6.2.1 土壤物理性质
  • 4.6.2.2 土壤渗透性能
  • 4.6.2.3 土壤贮水能力
  • 4.6.2.4 枯落物的持水能力
  • 4.6.2.5 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
  • 4.6.3 不同群落类型对小气候效能的影响
  • 4.6.3.1 光照强度
  • 4.6.3.2 空气温度
  • 4.6.3.3 空气相对湿度
  • 4.6.3.4 防风效能
  • 4.6.4 小结
  • 4.7 沙质海岸黑松人工林经营数表的研制
  • 4.7.1 黑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表的研制
  • 4.7.1.1 材料整理
  • 4.7.1.2 数学模型建立
  • 4.7.1.3 林分经营密度表编制
  • 4.7.2 黑松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研制
  • 4.7.2.1 资料整理与分析
  • 4.7.2.2 立木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 4.7.2.3 立木二元材积表的编制
  • 4.7.3 小结
  • 4.8 沙质海岸黑松低效林更新改造技术的研究
  • 4.8.1 黑松低效林分类型划分
  • 4.8.1.1 黑松低效林的生长状况
  • 4.8.1.2 黑松低效林的形成原因
  • 4.8.2 黑松低效林更新方式
  • 4.8.2.1 林冠下更新造林
  • 4.8.2.2 伐桩萌芽更新造林
  • 4.8.2.3 隔行更新造林
  • 4.8.2.4 带状更新造林
  • 4.8.2.5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 4.8.3 黑松低效林改造技术
  • 4.8.3.1 稀疏林补植造林
  • 4.8.3.2 林地土壤培肥
  • 4.8.3.3 低效林抚育修枝
  • 4.8.4 小结
  • 4.9 胶南沿海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的研究
  • 4.9.1 胶南沿海防护林资源现状与结构评价
  • 4.9.1.1 资源现状
  • 4.9.1.2 结构评价
  • 4.9.2 沿海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
  • 4.9.2.1 指导思想
  • 4.9.2.2 体系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
  • 4.9.2.3 体系结构优化结果与分析
  • 4.9.3 小结
  • 5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辽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成效浅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08)
    • [2].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源头区域生态建设及措施[J]. 防护林科技 2020(05)
    • [3].温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1)
    • [4].沿海防护林体系有害生物治理对策[J]. 防护林科技 2017(04)
    • [5].让海岸绿起来——茂名市电白区扎实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J]. 国土绿化 2017(05)
    • [6].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对海岛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 2014(11)
    • [7].论继续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J]. 林业资源管理 2015(02)
    • [8].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J]. 侨园 2020(06)
    • [9].浅论滨海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绿色大世界 2009(01)
    • [10].浅析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经验与任务[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17)
    • [11].江苏、山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分析[J]. 华东森林经理 2014(04)
    • [12].海南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综合效益评估[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11)
    • [13].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价值评估[J]. 华东森林经理 2013(01)
    • [14].沿海防护林体系现状分析与创新立法保护探讨[J]. 北京农业 2013(15)
    • [15].深圳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价[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2(01)
    • [16].苍南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08)
    • [17].健康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初探[J]. 浙江林业科技 2011(03)
    • [18].余姚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探讨[J]. 华东森林经理 2010(01)
    • [19].连江县沿海防护林体系生态管护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2010(02)
    • [20].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现状与总体规划[J]. 林业勘察设计 2010(02)
    • [21].浅议辽宁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9(03)
    • [22].苍南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7)
    • [23].总结经验 真抓实干 全面构筑我国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在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 热带林业 2009(02)
    • [24].论涵江区沿海防护林建设[J]. 林业勘察设计 2009(01)
    • [25].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 广东林业科技 2009(05)
    • [26].新编河北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2015年)经省政府审定下发执行[J]. 河北林业 2008(06)
    • [27].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8(04)
    • [28].我国沿海防护林保护管理情况调研与对策思考[J]. 林业资源管理 2008(03)
    • [29].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技术综述[J]. 防护林科技 2008(05)
    • [30].浅谈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经营档案管理[J]. 林业勘察设计 2008(02)

    标签:;  ;  ;  ;  

    山东沙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