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极点论文-黄彩霞,雷飞,胡林,张志勇

区域极点论文-黄彩霞,雷飞,胡林,张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极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横向稳定性,区域极点配置

区域极点论文文献综述

黄彩霞,雷飞,胡林,张志勇[1](2019)在《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区域极点配置横向稳定性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驱动结构给车辆动力学控制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可靠地实现其横向稳定性控制是关键技术。考虑车辆参数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轮毂电机驱动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策略,分析了保性能权重矩阵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路面附着能力,利用轮毂电机驱动力和制动力共同产生横摆力矩,并结合驱动模型切换提出了规则化转矩分配控制策略;通过数值仿真和硬件在环仿真开展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上层控制策略不仅能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而且对轮胎侧偏刚度等参数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下层规则化转矩分配控制策略能确保在低附着路面可靠实现转矩分配。(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王宁,潘慕绚,黄金泉[2](2019)在《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航空发动机全包线H_∞/LPV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发动机相似工作原理以及平方和(Sun of squares,SOS)规划,基于发动机全飞行包线的换算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航空发动机全包线切换H_∞/LPV控制方法。根据发动机相似换算参数,建立换算状态变量模型。以高压换算转速为调度参数,利用多项式拟合得到全包线慢车以上的换算LPV模型。考虑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H_∞/LPV控制问题,将LPV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在复平面上一个期望的区域内,并将LPV闭环系统稳定性条件转化为SOS约束,进行控制器求解。基于Lyapunov理论,设计全包线的切换LPV控制器,保证切换闭环系统Lyapunov意义下稳定。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切换LPV控制器能保证全包线内系统稳定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和动态响应性能。(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贾超,徐洪泽,王龙生[3](2019)在《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理论的高速列车速度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高速列车速度通常通过速度传感器获得,然而速度传感器出现问题会引起列车故障,降低系统的可靠性,采用无速度传感器技术的全阶磁链观测器法,在不增加系统结构复杂性的前提下,根据区域极点配置理论,设计具有一定自由度的观测器增益矩阵,并依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牵引电机转速自适应律,提出高速列车速度估计算法,同时给出速度估计对电机参数变化的敏感性分析,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机参数偏差较大的情况下,该算法仍能准确估计出列车的速度,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姚波,谷美萱,王福忠,何新[4](2019)在《基于扇形区域极点配置的静态输出反馈H_∞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性定常系统,研究了扇形区域内极点配置的静态输出反馈H_∞控制问题。设计能够达到H_∞性能指标且符合区域极点配置要求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以解决外部的扰动和区域对极点的限定问题;利用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组的方法,将具有H_∞指标约束和区域极点配置要求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成求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解问题,借助MATLAB-LMI工具箱进行有效求解,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可靠控制率,完成了扇形区域内H_∞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其中的H_∞控制器为次优H_∞控制器)。所得结论不仅能使极点配置在给定的扇形区域内,也能够使闭环系统保持稳定性且达到给定的H_∞性能指标,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实现了期望的闭环极点。最后的数值仿真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芃琹[5](2019)在《佛山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把手声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规划纲要》提出广州与佛山强强联手,与港深、澳珠共同发挥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这既是佛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佛山必须肩负的重大政治责(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9-05-24)

张瑶[6](2019)在《基于区域极点系统不确定参数容忍区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现代控制工程系统的成长趋势已趋于规模化、繁琐化。特别是航天、化工、核利用等控制系统发展的尤其迅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控制系统稳定而又正常的运行,并且具有目标化,理想化的功能。然而,系统永远的保持渐近稳定和具有良好的性能是不可能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系统会出现不可估计的不确定因素甚至发生故障。当前系统的开发人员为系统出现的各种情况构想出解决问题发生的可靠控制器。那就是当系统无故障时,可以非常平稳的运行与工作;当控制系统发生问题时,便可利用所构想的控制器发挥作用,使系统保持稳定。这样做的弊端是:这种可靠控制器的设想与制作即便能使系统在该系统有故障的前提下渐近稳定,但系统更加保守,也会出现能源不节省甚至浪费的情况。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我们研究容忍区间问题。因为控制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鲁棒效果,这可以说明控制系统的任何一个单不确定性波动时(在系统的容许范围内),系统不会产生影响,可以正常运行。若设计人员能够研究与推算出该系统不确定性容许波动范围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容忍区间的计算方法,进而系统制作人员可以通过参考每个单不确定性的容忍区间,构想出理想的控制系统。这样就会大大的降低系统的保守性,而且还会驱避很多没有必要的浪费。在本文第一章中,该部分简明扼要的介绍了线性系统的极点配置相关成果,并对控制系统的静态及动态输出反馈问题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容忍区间的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讲述的内容如下:本篇论文相关的数学符号、控制理论概念、控制理论引理等基础知识。第叁章详细讨论了考虑圆盘区域下静态输出反馈的系统不确定性的容忍区间问题。并且通过数值模拟证明出圆盘区域系统中单不确定性容忍区间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结论有效性。第四章,在保证第叁章圆盘区域极点配置的基础上,探论了动态输出反馈,分析了控制系统单不确定性容忍区间的研究方法,比较了静态输出反馈和动态输出反馈的异同。第五章仔细研讨了考虑条形区域下静态输出反馈的系统单不确定性容忍区间的研究方法。并且通过数值模拟证明了条形区域系统中不确定性容忍区间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结论的科学性。(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7)

周鑫华,邱贝贝[7](2019)在《SWATH船纵向运动的区域极点配置LQ最优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SWATH船的纵向运动性能,并使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采用区域极点配置LQ最优控制方法设计了SWATH船纵向运动的控制器,并利用MATLAB对控制前后SWATH船的纵向运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WATH船区域极点配置LQ最优控制器不但能够保证SWATH船的纵向运动稳定性,而且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祚华,陈朝骏,滕军,幸厚冰[8](2018)在《区域极点配置的状态反馈控制在高柔结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AMD控制系统中被控结构一般采用简化的计算模型,导致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包括高柔结构的质量以及刚度的偏差,将影响控制器设计的准确性,而发展高柔结构的鲁棒AMD控制策略对土木工程的结构振动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算法设计了相应的鲁棒AMD控制器,在控制增益的计算过程中考虑不确定结构参数对计算模型精度的不利影响,以此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以10层结构为数值分析对象,以控制效果、AMD控制参数为指标,将所提出的控制器与基于经典极点配置算法的常规控制器进行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含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结构模型,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更良好的控制效果以及稳定的控制参数;最后以4层框架试验模型的AMD控制系统为实例,验证上述数值分析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孙琪[9](2018)在《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风电系统低频振荡抑制及阻尼控制器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并网将引入新的低频振荡模式,并影响电网区间模式阻尼,对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因此,研究DFIG影响电网低频振荡的作用机理,设计附加阻尼控制器以阻尼低频振荡模式十分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DFIG与同步机间动态相互作用,建立风电系统传递函数框图。基于DFIG详细动态模型,提取DFIG引入的低频振荡模式。(2)提出DFIG附加转矩解析表达,基于其在DFIG引入低频振荡模式下响应,研究DFIG影响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原因。(3)提出在DFIG转子侧变流器有功控制环安装双输入阻尼控制器,抑制DFIG引入模式和电网区间模式。基于所提DFIG附加转矩解析表达,采用相位补偿法设计本地控制通道参数;采用粒子群算法协调优化广域控制通道参数。(4)采用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的区域极点配置法,设计输出反馈控制器,将所有弱阻尼低频振荡模式配置在稳定区域。计算弱阻尼低频模式的参与因子,找出与其强相关的发电机组,在相应机组安装附加阻尼控制器,同时抑制所有弱阻尼低频模式引起的振荡。(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汪节,吴文海,刘锦涛,张杨[10](2017)在《含区域极点配置的舰载机着舰H_2/H_∞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载机着舰对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等要求很高,同时极点位置对着舰飞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现将极点配置和鲁棒控制相结合,研究了含区域极点配置的舰载机着舰H_2/H_∞控制。结果显示系统在极点配置、高度偏差纠正、舰尾流抑制、模型摄动抑制、操纵面响应等方面的控制效果很好,达到着舰规范要求,远优于工程上自动着舰控制结构。着舰阻力曲线反区效应和升降舵直接力效应,会让舰载机动力学有两个非最小相位零点,自动着舰工程上的控制结构只能消除反区效应带来的正零点,而含区域极点配置的H_2/H_∞控制能彻底地能解决非最小相位的问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7年12期)

区域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发动机相似工作原理以及平方和(Sun of squares,SOS)规划,基于发动机全飞行包线的换算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航空发动机全包线切换H_∞/LPV控制方法。根据发动机相似换算参数,建立换算状态变量模型。以高压换算转速为调度参数,利用多项式拟合得到全包线慢车以上的换算LPV模型。考虑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H_∞/LPV控制问题,将LPV闭环系统的极点配置在复平面上一个期望的区域内,并将LPV闭环系统稳定性条件转化为SOS约束,进行控制器求解。基于Lyapunov理论,设计全包线的切换LPV控制器,保证切换闭环系统Lyapunov意义下稳定。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切换LPV控制器能保证全包线内系统稳定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和动态响应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极点论文参考文献

[1].黄彩霞,雷飞,胡林,张志勇.轮毂电机驱动汽车区域极点配置横向稳定性控制[J].汽车工程.2019

[2].王宁,潘慕绚,黄金泉.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航空发动机全包线H_∞/LPV控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3].贾超,徐洪泽,王龙生.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理论的高速列车速度估计[J].铁道学报.2019

[4].姚波,谷美萱,王福忠,何新.基于扇形区域极点配置的静态输出反馈H_∞控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王芃琹.佛山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N].南方日报.2019

[6].张瑶.基于区域极点系统不确定参数容忍区间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9

[7].周鑫华,邱贝贝.SWATH船纵向运动的区域极点配置LQ最优控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祚华,陈朝骏,滕军,幸厚冰.区域极点配置的状态反馈控制在高柔结构中的应用[J].振动工程学报.2018

[9].孙琪.基于区域极点配置的风电系统低频振荡抑制及阻尼控制器参数优化[D].合肥工业大学.2018

[10].汪节,吴文海,刘锦涛,张杨.含区域极点配置的舰载机着舰H_2/H_∞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7

标签:;  ;  ;  ;  

区域极点论文-黄彩霞,雷飞,胡林,张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