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文字研究

春秋文字研究

论文题目: 春秋文字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 吴国升

导师: 黄德宽

关键词: 文字,春秋,结构类型,构形

文献来源: 安徽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春秋文字为对象,从纯文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综合研究。 根据所收集的春秋文字材料,编成了《春秋文字分期分域字形表》和春秋早、中、晚三期及全期的隶定字表,并以此为基础统计出春秋早、中、晚三期及全期的字量,清理出各时期的沿用字和新增字,分析每个字的结构类型,考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的演进状况。 春秋文字材料中,共用汉字1194个,其中沿用字786个,新增字408个。结构类型总数为1236,其中象形类140,占总比例的11.33%;指事类43,占总比例的3.48%;会意类230,占总比例的18.61%;形声类769,占总比例的62.33%;未详54,占总比例的4.37%。与西周金文相比,各类型所占比例中,象形类下降了1.47个百分点,指事类上升了0.18个百分点,会意类下降了0.39个百分点,这三种表意性质类结构总体比例共下降了1.68个百分点,而形声类则上升了2.33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出春秋文字总体上结构类型分布的调整情况以及汉字构形方式系统的演进,表明春秋文字在西周金文的基础上有相对平缓的发展。 春秋时期新增字结构类型数为409,其中象形类3,指事类7,会意类23,形声类361,分别占新增字比例的0.73%、1.71%、5.62%和88.26%,象形、指事、会意三种表意类结构数之和为33,仅占新增字比例的8.06%。与西周时期相比,表意类下降了5.84个百分点,而形声类则上升了5.96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表意类构形方式总体的构字功能更趋衰弱,形声构形方式构字功能则相应地增强。 本文对春秋新增字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考察。春秋新增字少数由分化而成,其余大多系直接创制;“邑”、“金”等义符的构字功能特别活跃,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反映了社会发展变化对文字发展的影响。春秋新增字中有211个流传至小篆系统。 文中对春秋文字中省简、增繁、替换和讹变等几种主要的字形演变现象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省简包括偏旁部件省简和笔划省简两种类型;前者又分为义符、声符、同形和合文的省略,后者分为笔划省略和简化;其中笔划简化在汉字发展

论文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字量

第二章 字形结构

第一节 结构类型

第二节 春秋文字结构类型统计

第三节 春秋文字构形方式

第三章 新增字

第一节 新增字的来源

第二节 新增字义符构字的分布

第三节 新增字的流传

第四章 省简

第一节 偏旁部件省简

第二节 笔划省简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增繁

第一节 增添义符

第二节 增添声符

第三节 增繁区别

第四节 增添同形

第五节 增添赘旁

第六节 增添赘笔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替换

第一节 方位互换

第二节 义符替换

第三节 声符替换

第四节 音化改造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讹变

第一节 狭义讹变

第二节 一般讹错

第三节 小结

第八章 时代特征

第一节 一般外部面貌

第二节 点画

第三节 偏旁

第四节 单字

第五节 鸟虫文饰

第六节 小结

第九章 地域特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隶定字表

附录二 分期分域字形表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20

参考文献

  • [1].《左传》人物称谓文化研究[D]. 闫丽.东北师范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秦文字疏证[D]. 单晓伟.安徽大学2010
  • [2].新蔡葛陵楚简字词研究[D]. 袁金平.安徽大学2007

标签:;  ;  ;  ;  

春秋文字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