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之初的中医药教育 ——作为案例的黑龙江中医学院1961届毕业生

共和国之初的中医药教育 ——作为案例的黑龙江中医学院1961届毕业生

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是基于原黑龙江中医学院1961届学生的学习经历及其中典型人物的学术思想的案例分析。之所以选择他们的经历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考虑:原黑龙江中医学院1961届学生(简称“61届”,是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中医正规教育的第一批。他们的学习采取了院校教育的模式,又结合了传统师承教育的优势,他们中医基本功扎实,也掌握了一定现代医学知识;由于这样的教育背景,他们的医疗经验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借助现代诊断技术,注重辨病和辩证相结合,总结西医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他们的学习经历和医疗经验是我们兴办中医教育和发展中医学术的精神动力和智慧源泉。分析过往的历史,探寻前人的成长轨迹,除了增加我们的理解之外,还在于对现有中医药高等教育提供参考。而这些,无疑地,对我们将是有益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缘起
  • 2. 本文的研究背景
  • 3. 研究方法及相关说明
  • "61届"的学校生活
  • 1. 时代背景
  • 2. 关于学校和学习的记忆
  • 2.1 "正规教育第一批"
  • 2.2 学校的创办者----高仲山
  • 2.3 学生来源
  • 2.4 师资配备
  • 2.5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 2.6 学习风气
  • 2.7 学习方式
  • 2.8 《医宗金鉴》——特殊的教参
  • 2.9 临床实习
  • "61届"的工作经历与代表人物的临床学术经验
  • 1. "风风雨雨五十年"
  • 2. 代表人物学术经验简介
  • 2.1 中西结合,开创中医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新思路-针灸专家孙申田
  • 2.2 博古通今,胆大心细-妇科专家王维昌
  • 2.3 衷中参西,圆机活法-妇科专家王秀霞
  • 2.4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肾病-肾病专家王铁良
  • 2.5 发挥古代经典理论,推拿治疗内伤疾病-推拿专家王选章
  • 2.6 清热活血、内病外治-五官科专家王圣云
  • 讨论
  • 1.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从61届学习经历看他们的医疗实践
  • 1.1 牢固的专业思想
  • 1.2 院校与师承结合的教育模式
  • 1.3 重视经典教学和背诵
  • 1.4 积极学习借鉴现代医学知识
  • 2. 对中医教育现代转型的若干思考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共和国之初的中医药教育 ——作为案例的黑龙江中医学院1961届毕业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