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著作权法带来了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容易,普遍的非商业目的的个人复制和个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已经对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利益构成了威胁。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是否仍旧应该属于权利的例外情形以及对其如何规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围绕着这一重点,本文的主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概述”;第二章“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之合法性判断”;第三章“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之规制”;第四章“对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建议”。最后是本文的结论。第一章“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概述”:网络环境下,不同情形的个人使用行为均可以被归入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或复制行为当中。这些行为给权利人带来了诸多的影响,以至于对依照传统的合理使用规则所确定的个人使用的合法性有所动摇。第二章“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之合法性判断”:个人复制行为的泛滥为作品在网络中的非法传播留下了隐患,也为正版音乐、影视、软件、图书市场带来了灾难。为此,法律允许权利人在作品中附加技术保护措施,以控制个人用户未经许可的访问、复制、传播行为。而这实际上就已经将个人复制行为从合理使用的范围中排除,任何人不得以合理使用为理由而规避技术保护措施,所以,个人用户规避技术保护措施而进行的复制行为是侵权行为。如果权利人未实施技术保护措施,则可将个人复制行为视为一种经过了权利人默示许可的合法行为。然而,P2P技术的来临为著作权人和邻接权人的复制权带来了新的挑战。个人用户利用P2P共享平台所下载的文件多为其他个人用户未经许可或授权而非法传播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用户构成侵权。就个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而言,鉴于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辐射”范围广泛且难以控制,如果将个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归入权利的例外的情形中,那么对权利人的威胁则是致命的。所以,无论是“一对多”的传统个人网络传播行为,还是“多对多”的P2P平台下的个人网络传播行为,均构成侵权。第三章“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之规制”: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实践,均对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予以规制和控制,美国和欧盟对此问题的做法值得借鉴。综合来看,规制途径包括:追究个人用户的直接侵权责任、追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间接侵权责任、允许权利人设置的技术保护措施以排除个人用户的使用行为以及容忍个人复制的发生但辅之以著作权补偿金制度。但各种做法均有其局限性,亦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区分不同的情形来探讨相应的最佳解决路径。对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个人复制行为予以反规避制裁,对于“一对多”的个人网络传播行为的规制主要依赖“通知+删除”规则,对于P2P平台下的个人复制和个人传播行为的规制采取法定许可模式,要求个人用户支付法定报酬。从长远看,要逐步建立起精确的著作权管理系统。第四章“对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建议”:本文对于我国著作权法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调整著作权法对权利的限制的规定,明确相关概念的含义,结合法定许可制度和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来规制网络文件共享模式。最后是本文的结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概述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 一、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的概念
  • 二、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的特征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之分类
  • 一、个人复制行为
  • 二、个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对权利人利益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之合法性判断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复制行为之合法性判断
  • 一、网络环境下传统的个人复制行为之合法性判断
  • 二、P2P平台下的个人复制行为之合法性判断
  • 第三节 个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合法性判断
  • 一、传统的个人网络传播行为之合法性判断
  • 二、P2P平台下的个人网络传播行为之合法性判断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之规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欧盟、美国的法律与实践之考察
  • 一、欧盟的法律与实践之考察
  • 二、美国的法律与实践之考察
  • 第三节 各种规制途径之分析与评价
  • 一、追究个人用户的直接侵权责任
  • 二、追究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共同侵权责任
  • 三、设置技术保护措施以禁止个人使用
  • 四、要求个人用户支付著作权补偿金
  • 第四节 本文认为的较为合适的解决方法
  • 一、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个人复制行为之解决方法
  • 二、传统的个人网络传播行为之解决方法
  • 三、P2P平台下的个人复制和个人传播行为之解决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对我国《著作权法》的修改建议
  • 第一节 调整《著作权法》对权利的限制之规定
  • 一、对相关概念予以明确的界定
  • 二、将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从合理使用中排除
  • 第二节 增加对网络文件共享问题的规定
  • 一、将P2P文件共享规定为法定许可使用
  • 二、利用并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生代农民工不同网络使用行为的健康生活方式比较[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2)
    • [2].浅析蔬菜种植户农药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 种子科技 2020(10)
    • [3].青少年休闲无聊与烟酒使用行为的关系:抵制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4)
    • [4].国外电子政务公众使用行为研究述评[J]. 公共行政评论 2016(06)
    • [5].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手机使用行为调查与分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 [6].言传身教、价格引导与青年烟酒使用行为——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分析[J]. 青年研究 2016(05)
    • [7].同仁大棚蔬菜种植农药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初步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15)
    • [8].关注儿童网络使用行为 发挥学校合理引导作用[J]. 辽宁教育 2019(22)
    • [9].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 中华少年 2017(02)
    • [10].高中生手机使用行为特点分析[J]. 长江丛刊 2017(02)
    • [11].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对作品的使用行为不是侵害署名权的构成要件——周友良诉中国音乐学院侵害署名权纠纷案[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6(03)
    • [12].拾得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定性[J]. 智富时代 2017(06)
    • [13].政务微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及用户契合的调节作用研究[J]. 现代情报 2020(11)
    • [14].社会治安治理中警察武力使用行为调控研究[J]. 武警学院学报 2020(05)
    • [15].基于无意识概念的“产品使用行为替换”设计方法[J]. 设计 2019(19)
    • [16].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J]. 情报科学 2018(03)
    • [17].大学生无聊倾向抵制效能感与烟酒使用行为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8(04)
    • [18].盗窃信用卡并加以使用行为的定性[J]. 经贸实践 2017(03)
    • [19].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0].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对大学生幸福感影响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1].高职院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问题的实证研究与对策分析[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01)
    • [22].论个人信息数据使用行为合理性认定——信息性质转向具体使用行为的转向[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0(05)
    • [23].信息系统采纳后习惯对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J]. 管理学报 2014(03)
    • [24].移动支付及其消费者使用行为研究[J]. 中国外资 2013(04)
    • [25].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研究: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09)
    • [26].移动数字产品的使用行为特征研究[J]. 轻工科技 2012(11)
    • [27].员工IT使用行为及其能力提升的演化模式探讨[J]. 情报杂志 2010(08)
    • [28].留守儿童网络使用行为研究——以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三中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06)
    • [29].浅谈企业信息系统创新性使用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04)
    • [30].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的用户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情报科学 2017(01)

    标签:;  ;  ;  ;  

    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使用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