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法律中的物权行为解释

中国当代法律中的物权行为解释

论文摘要

物权行为理论在我国法学界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本文旨在运用法律解释理论从我国的现有立法中发现存在物权行为理论运用的蛛丝马迹,从而确证我国的确存在物权行为制度。法律解释理论表明“客观可欲的法律原本含义”是不存在的,法律存在于解释之中,而物权行为理论也不是在理论的意义上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实践中也不可或缺,通过对于我国合同法、物权法的解读,笔者发现许多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在不存在物权行为制度的情形下是无法获得圆满解决的,而我国立法从字面含义到脉络解释,从历史资料的研读,到法律的客观目的,都可以提出对于物权行为存在于我国的论据,综合起来足以说明物权行为之存在:既有存在我国的必要性,又有可能性。这条解释路径遇到的困难比它能解决的问题少的多,而其他的解释路径则不是这样。法律解释理论被看作是法学方法论的内容,物权行为理论则是传统民法学中饱受争议的理论,如何将两者结合,笔者进行了尝试。本文的框架安排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法律解释理论本身奠定了全文的对于法律解释的基本态度——这里不仅仅关系方法论,事实上更关心法哲学层面的法律解释的自身确定性的问题,由于这篇文章整体都离不开法律解释,是而对于法律解释的基本态度尤其重要。所以,笔者将关乎哲学的法律解释理论大体上放在除了本章介绍之外的最前一章。至于物权行为理论一章,其作用有二,其一,提出问题,也就是提出存在物权行为的理论,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了目标;其二,论说了物权行为理论自身的优越性,从而为从我国法律中揭示出此理论之应用的必要性提供了论证。这样到了本文核心部分,也就是“物权行为解释”的部分,其逻辑就顺畅了,而且在具体解释的这个部分,一开头就关于法律解释的方法论先论述,体现了其在提出“物权行为”的问题后,紧接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所以,同为法律解释,就存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哲学的,一个是方法论的。在行文中,这样的区分就必须要求它们分别处于文章的不同的位置,且各有其作用。这样的行文可以将作者想梳理的关系——法律解释、物权行为理论、当代中国法律(主要指的是合同法和物权法)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而且强调一点,所谓的物权行为被证成,不是确定无疑的绝对,因为在法律解释理论的第二章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可辩驳的关于物权行为存在于我国的论证,其无法成为最终的结论,结论有待共识。

论文目录

  • 摘要
  • 第一章 写作思路之交代
  • 第二章 法律解释理论
  • 第一节 作为"理解的"学问之法学与无法逃脱解释命运的法律
  • 一.前见
  • 二.语言
  • 三.法律解释之无法回避
  •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确定性
  • 一.概括
  • 二.我所理解的生活世界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物权行为理论
  • 第一节 物权行为之概述
  • 第二节 各国立法对物权行为所持的不同态度
  • 一.债权意思主义模式
  • 二.债权形式主义模式
  • 三.物权形式主义模式
  • 第三节 对各国立法对物权行为所持的不同态度的评析
  • 一.理论差异和功能相近
  • 二.物权行为优越性的哲学思辨
  • 三.物权行为的相对无因性、多元性
  • 第四章 我国法律的物权行为解释
  •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标准
  • 第二节 以文义的解释标准进行分析
  • 一.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简称"物权法"进行分析
  • 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涉及物权变动条文的分析
  • 第三节 以法律的意义脉络的解释标准进行分析
  • 一.关于合同法五十一条和物权法一百零六条之重点分析
  • 二.民法总则和分则之体系衔接
  • 三.不当得利问题
  • 第四节 历史解释标准下的分析
  • 一.立法相关之历史资料之参考
  • 二.对上述历史资料之解析
  • 第五节 以客观目的论之解释标准进行分析
  • 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 二.运用此标准的分析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物权行为理论辨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1)
    • [2].浅议物权行为理论[J]. 商品与质量 2012(S5)
    • [3].物权行为理论再探讨[J]. 法制与社会 2011(24)
    • [4].物权行为与物权行为理论[J]. 绥化学院学报 2011(04)
    • [5].物权行为理论在我国立法上的适用问题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01)
    • [6].物权行为理论对债法制度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09(13)
    • [7].物权行为理论的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09(26)
    • [8].解析我国实证法对物权行为理论采取的规范立场[J]. 建筑经济 2008(S2)
    • [9].用数学方法审视物权行为理论[J]. 太平洋学报 2008(09)
    • [10].试评物权行为理论的地位——以立法司法实践与民法理论建构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5(33)
    • [11].论物权行为理论的制度体系构建功能——以德国法为考察中心[J].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7(01)
    • [12].简评物权行为理论的内在价值冲突[J]. 大众商务 2010(06)
    • [13].再论我国立法对物权行为理论借鉴之成因[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2)
    • [14].论我国未来民法典对物权行为理论的取舍[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15].论物权行为理论与善意取得的关系[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10)
    • [16].我国应承认物权行为理论[J]. 法制与经济(下半月) 2008(01)
    • [17].黑白之“辨”:我国的“物权行为理论”[J]. 法制与社会 2014(35)
    • [18].东西方法律文化交流——以物权行为理论为视角[J]. 华中人文论丛 2013(03)
    • [19].我国物权法中物权行为理论的适用性[J]. 法制与社会 2014(24)
    • [20].中国实证法上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4)
    • [21].对物权行为理论的实证法考察——以所有权变动为视角[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2(05)
    • [22].简评物权行为理论的内在价值冲突[J]. 企业导报 2010(02)
    • [23].再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J]. 河北法学 2009(07)
    • [24].论物权行为理论与我国民法典的编纂[J]. 私法 2017(02)
    • [25].萨维尼物权行为理论的修正——兼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的构建[J]. 学理论 2013(14)
    • [26].我国物权法对物权行为理论的态度[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06)
    • [27].浅议萨维尼物权行为理论之物权的无因性[J]. 法制与社会 2009(01)
    • [28].略论物权行为[J]. 知识经济 2011(11)
    • [29].论物权行为理论的形成——从古罗马到萨维尼[J]. 求索 2010(01)
    • [30].近代中国民法学中的物权行为理论[J]. 环球人文地理 2014(16)

    标签:;  ;  ;  ;  

    中国当代法律中的物权行为解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