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井及液滴阵列细胞捕获方法研究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井及液滴阵列细胞捕获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微流控芯片技术为基础,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用于细胞捕获与分析的的方法。通过设计微结构阵列实现了单细胞或者包裹有细胞的液滴的高通量阵列捕获,进而实现对固定的细胞的研究。基于软光刻工艺的基本原理,结合微球的二维自组装现象,制作出PDMS微井阵列并实现了单细胞的固定及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首先在玻璃基底表面让聚苯乙烯微球发生自组装,在加热的条件下使微球发生轻微熔化并固定在玻璃基底表面。熔化的微球表面尚能保持半球形,在表面疏水处理后可以用于PDMS复制而不发生脱落。在PDMS阵列上捕获了两种细胞,细胞被固定在微井阵列中而不发生明显位移,利用固定的单细胞阵列,完成了细胞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这种细胞捕获阵列加工方便快捷,可选择不同尺寸的微球制作软光刻模板,微井底部为半球形,非常适合于细胞的固定后的实时分析。利用微液控芯片液滴技术包裹细胞并通过加工阵列微结构实现液滴的阵列捕获,将液滴的生成与捕获集成到同一芯片中,极大的发挥了液滴作为微容器研究细胞的优势。使用T型通道产生单分散的液滴,芯片键合基底以PDMS覆盖,避免液滴与界面的润湿,提高了液滴的稳定性。在液滴单元下游使用捕获阵列微结构固定液滴,在流动相的驱动下,液滴遂渐进入各捕获单元,当压力逐渐达到平衡时,形成自稳定的液滴阵列,液滴的捕获效率达90%以上。同时该结构不受高流阻限制,适合于高粘度样品液滴的捕获。由于分散相粘度越大液滴生成越缓慢,容易导致样品的偏析,我们提出“高流速模式”进样,液滴能够快速生成,血细胞经过自稳定过程被捕获,整个过程可以在10min以内完成。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人们控操微量液体的能力,大大降低了生化试剂的消耗,同时芯片上反应更加迅速,这些都有利于进行高通量细胞阵列研究。两种细胞捕获方法的建立,将可能在基础生物学研究,药物筛选,细胞间信息传递方面找到应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1 概述
  • 1.2 微流控芯片
  • 1.2.1 发展概况
  • 1.2.2 芯片加工工艺
  • 1.2.3 芯片加工材料
  • 1.2.4 典型应用
  • 1.3 微流控芯片细胞捕获及分析
  • 1.3.1 贴壁细胞的捕获及分析
  • 1.3.2 非贴壁细胞的捕获及分析
  • 1.4 微流控芯片液滴细胞分析
  • 1.4.1 微流控芯片液滴技术
  • 1.4.2 液滴生成方法
  • 1.4.3 液滴的在线操控
  • 1.4.4 液滴单细胞分析
  • 第2章 微球自组装微井模板制作
  • 2.1 本章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2 微球模板制作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微球自组装
  • 2.3.2 加热熔化微球制作模板
  • 2.3.3 PDMS 微井阵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细胞酶反应动力学研究
  • 3.1 本章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细胞培养及准备
  • 3.2.2 微井阵列上细胞固定
  • 3.2.3 单细胞酶反应动力学
  • 3.2.4 显微镜及数据处理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单细胞阵列
  • 3.3.2 单细胞酶反应动力学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阵列液滴捕获芯片制作
  • 4.1 本章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2.3 实验步骤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芯片结构
  • 4.3.2 液滴的形成
  • 4.3.3 液滴的捕获效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血样品液滴生成与捕获
  • 5.1 本章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5.2.2 实验仪器
  • 5.2.3 血细胞液滴捕获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脉冲电场下液滴极化变形的数值模拟[J]. 石油机械 2019(12)
    • [2].电控液滴移动的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01)
    • [3].喷淋液滴在空气环境下的运动特性[J].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01)
    • [4].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研究进展[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5].液滴撞击移动表面动力学特性[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5)
    • [6].液滴间相互碰撞融合与破碎的实验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20(02)
    • [7].基于T形共流聚焦法的液滴生成技术[J]. 化工进展 2020(05)
    • [8].化学所宋延林课题组研制出可程序化控制的“液滴机器人”[J]. 宁波化工 2020(03)
    • [9].农药液滴在植物枝叶表面润湿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0(10)
    • [10].超声驻波场中固液黏附液滴悬浮分离研究[J]. 声学技术 2020(05)
    • [11].液滴碰撞亲-疏水性组合壁面的数值分析[J]. 化工学报 2016(12)
    • [12].中空液滴碰撞水平壁面数值分析[J]. 物理学报 2017(01)
    • [13].竖直表面液滴运动的数值模拟[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01)
    • [14].超疏水表面上多液滴合并触发液滴弹跳现象的理论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02)
    • [15].超疏水冷表面上液滴冻结的可视化观测[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6].过热液滴闪蒸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7(04)
    • [17].微量液滴分配机理与技术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08)
    • [18].气体介质中双元液滴的碰撞动力学[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07)
    • [19].水平固体表面温度梯度下硅油液滴运动[J]. 微纳电子技术 2017(07)
    • [20].冲击作用下液滴在环境液体中的演变过程及主导因素[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17(09)
    • [21].液滴碰撞水平壁面实验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04)
    • [22].液-液层流射流型雾化的射流脉动与液滴形成特性[J]. 农机导购 2016(08)
    • [23].呼吸实验装置中的“液滴移动”问题[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7(03)
    • [24].科学家研发出防喷溅材料[J]. 科学大观园 2017(02)
    • [25].光合作用装置中的“液滴移动”问题[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7(04)
    • [26].单液滴干燥过程中载体组分对植物乳杆菌的保护作用[J]. 中国食品学报 2020(02)
    • [27].超声波对液滴冻结状态及传热的影响[J]. 化工学报 2020(11)
    • [28].一种新颖的飞升级均匀液滴高频发生器[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17(12)
    • [29].打喷嚏动力学[J]. 现代物理知识 2016(05)
    • [30].液滴流撞击热金属表面铺展行为实验研究[J]. 铸造技术 2016(12)

    标签:;  ;  ;  ;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井及液滴阵列细胞捕获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