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及其风险管理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及其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

助学贷款是在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和扩大招生规模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出台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大多数贫困家庭学生圆了大学梦。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具有风险转移、损失分摊和经济补偿的职能,如果保险公司发挥其专业风险管理技术的特长,以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作为载体,运用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技术分散助学贷款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可以有效发挥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并化解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商业银行在提供助学贷款,解决贫困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也必须注重防范信贷风险、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助学贷款由于无担保,贷款周期长,市场不可预测的因素较多,商业银行对借款学生的真实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信息不对称,学生毕业流动性大而管理不便,银行催收难度高等原因,导致助学贷款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非常大。目前,我国“国家个人征信系统”刚刚起步建立,系统在信息收集量、开放范围、配套法律制度等方面都不完善。同时,对借款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也尚未建成。由于缺乏个人信用体系而造成的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极易产生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它们统称为借款学生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助学贷款保险业务的第一大风险。除此之外,借款学生还有可能面临毕业后由于失业、收入水平太低、家庭重大变化等原因导致的还款能力风险和任何一个自然人都可能面对的人身意外和疾病风险。这些风险直接导致了助学贷款违约率越来越高的不良现象,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运营带来巨大压力和困难,也使国家财政每年需要斥巨资补缺这个坏账亏空。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工商银行总行2006年初对最早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8个城市的234所高校所作的调查显示,按照金融部门现行的不良贷款考核标准,2005年国家助学贷款不良贷款率约为12.88%,相对2003年年底和2004年年底呈明显增长趋势。1助学贷款在回收过程中出现的较高违约率使得商业银行顾虑风险太大,失去了开展助学贷款的积极性,势必影响到以后贷款的发放。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8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工作在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有条件的省市可以研究探索由保险机构对助学贷款提供保险的可行措施。在此背景下,一些保险公司和保险相关机构相继研究可行方案以响应《通知》要求,例如:华安财产保险公司于2006年6月率先推出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助学贷款信用保险。2006年7月26日,华安财产保险公司针对其公司与北京联合保险经纪公司共同开发的就学贷款推出就学贷款保证保险,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到银行申请就学贷款。2006年8月,江苏保监局与省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联合颁发《江苏省大学生信用保险助学贷款办法(试行)》,将商业保险引入大学生助学贷款体系,由保险机构提供“助学贷款信用保险”,承担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信贷风险。本文主要以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及其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分为导言和四个章共五个部分。导言部分主要提出研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问题的时代背景、研究目的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将信用保证保险引入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可以利用商业保险风险管理的专业优势有效管控我国助学贷款的各种违约风险,提高助学贷款体系的运营效率,进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该部分还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助学贷款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文献,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并提出本文的四个创新点和论文的主要贡献以及一些不足之处。第一章助学贷款与信用保证保险的一般理论分析。这一章主要分析本文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对助学贷款制度和信用保证保险分别进行概述,通过对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分析,提出借款人和贷款人可对同一信用风险分别投保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以达到相互结合共同分担风险的目的。笔者在此章第三节对助学贷款的风险做了较为详尽分析,并结合信用保证保险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与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之间的关系和可结合之处。第二章国内外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笔者在这一部分运用比较分析法,首先分析了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措施和效果,接着分析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综述了我国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回收情况。最后总结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分析了我国助学贷款的一般风险管控点和应采取的管控措施。第三章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本章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助学贷款保险的现状,对三种模式——华安保险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模式、华安·联合就学贷款保证保险和江苏政策性信用保险助学贷款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现行各种模式的利弊和积极意义的分析引出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趋势。第四章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模式与风险管理。在以上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模式的初步构想是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相结合的动态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模式,该模式将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作为助学贷款的机制补充,更大程度上实行真正的助学贷款商业性与政策性的结合。同时,本章还创新性提出建立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与利率浮动机制,以鼓励借款学生参加助学贷款保证保险。本章最后详细探讨了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和配套措施。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本文的选题比较新颖。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是一个新兴事物,在我国的运行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其出现对帮助助学贷款分散违约风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现阶段理论界对其研究的文献也较少,笔者以此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第二,论文中明确提出,应采用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与助学贷款保证保险相结合的动态模式,建立“银行—保险公司—学生”之间的有保险保障的借贷模式的理论构想。第三,笔者认为应建立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与利率浮动机制,形成“保险公司—银行—学生”三方相互影响的还贷款奖励机制。第四,本文较为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助学贷款及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及每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措施,同时还提出在助学贷款保险经营过程中利用再保险保障等配套的风险管理方法来分散和规避风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四、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
  • 五、论文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 1. 助学贷款制度与信用保证保险的一般理论分析
  • 1.1 助学贷款制度的概述
  • 1.1.1 助学贷款的概念及意义
  • 1.1.2 助学贷款的性质
  • 1.1.3 助学贷款的风险分类
  • 1.2 信用保证保险概述
  • 1.2.1 信用保证保险的概念及性质
  • 1.2.2 信用保险概述
  • 1.2.3 保证保险概述
  • 1.2.4 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的共性和区别
  • 1.3 助学贷款风险与信用保证保险的关系
  • 1.3.1 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
  • 1.3.2 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原理分析
  • 2. 国内外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2.1 国外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2.1.1 发达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2.1.2 发展中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
  • 2.2 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及其风险管理现状
  • 2.2.1 我国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
  • 2.2.2 我国助学贷款的发放和回收情况
  • 2.2.3 我国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
  • 3.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3.1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现状
  • 3.1.1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推出的背景
  • 3.1.2 现行助学贷款保险的三种模式
  • 3.1.3 现行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三种模式的利弊分析
  • 3.1.4 开展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积极意义
  • 3.2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发展趋势
  • 3.2.1 商业保险公司提供风险管理技术
  • 3.2.2 国家风险补偿金作为保费来源
  • 3.2.3 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共同分担风险
  • 4.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模式与风险管理
  • 4.1 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模式构想
  • 4.1.1 将信用保证保险作为助学贷款的机制补充
  • 4.1.2 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相结合的动态模式
  • 4.1.3 更大程度上实行真正的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结合
  • 4.1.4 建立助学贷款保证保险与利率浮动机制
  • 4.2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风险管理
  • 4.2.1 学贷险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 4.2.2 有效的再保险保障
  • 4.2.3 风险管控配套特别措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平台建设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15)
    • [2].商业助学贷款信用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前沿 2013(08)
    • [3].助学贷款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4].你的“贷款信用”自己知道吗?[J]. 中国信用 2019(10)
    • [5].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小额贷款信用评级中的应用[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6].助学贷款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7].基于相关分析法的农户贷款信用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通报 2015(10)
    • [8].助学贷款信用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06)
    • [9].创新农户贷款信用风险预警监控体系研究——基于大数据视角[J]. 农村金融研究 2017(04)
    • [10].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信用概况[J]. 知识经济 2010(03)
    • [11].湖南省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2)
    • [12].我国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平台建设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9)
    • [13].《江西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解读[J].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11)
    • [14].益阳市畜牧业贷款信用担保的现状与探讨[J]. 湖南畜牧兽医 2012(01)
    • [15].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工作的意见[J]. 山西政报 2009(01)
    • [16].开展融资担保 拉动农业投入——江苏省溧阳市农业贷款信用担保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4)
    • [17].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美国SBA贷款信用担保的实证分析[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0(06)
    • [18].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当代经济 2017(11)
    • [19].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吉林省财政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吉林监管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吉林省分行关于印发《吉林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J]. 吉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8)
    • [20].综合权重的Fuzzy对中小企业贷款信用评级研究[J]. 财会研究 2014(01)
    • [21].高职院校助学贷款信用档案建设的策略研究[J]. 企业导报 2011(07)
    • [22].花钱能洗掉信用记录污点?别上当![J]. 金融博览 2009(12)
    • [23].韩国小额贷款信用管理与监督模式分析[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7(11)
    • [24].关于创新农业贷款信用担保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价值工程 2012(21)
    • [25].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信用缺失和催收问题探讨[J]. 现代交际 2011(09)
    • [26].信用担保——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钥匙 朝阳市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促进会调查侧记[J]. 辽宁经济 2010(02)
    • [27].溧阳市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运作情况调查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04)
    • [28].呼和浩特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17)
    • [29].黑龙江:成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J]. 中国食品 2017(23)
    • [30].保险公司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利弊与对策[J]. 南方金融 2012(08)

    标签:;  ;  ;  ;  ;  

    我国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及其风险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