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养殖水体抗药性细菌种类及其抗药性基因携带情况的研究

海洋养殖水体抗药性细菌种类及其抗药性基因携带情况的研究

论文摘要

水产养殖过程中抗生素药物的高剂量及多种药物混合使用等滥用现象,往往使水产病原菌在高的选择压力下产生更强的耐药性,多重药物抗性细菌也时有发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病害防治的难度,给水产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为探讨抗性细菌的抗药性分子遗传机理,从而为控制抗药性细菌的产生和传播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以由大连刺参、中球海胆、皱纹盘鲍与大菱鲆这四种水体所分离的多抗性细菌筛选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这些抗性细菌进行了土霉素、氯霉素及氟氯霉素抗性基因的筛选。通过对分离自这四个养殖水体中的抗性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这些抗性细菌大部分属于海洋弧菌(Vibrio) ,少数几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或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弧菌类菌株中大部分为塔斯马尼亚弧菌(Vibrio tasmaniensis)或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我们采用多重PCR方法分析这些抗性细菌中四环素抗性基因(tet基因)、氯霉素抗性基因(cat基因)与氟氯霉素(flo基因)的分布特征。在对80株抗性细菌tet基因的分析中,共有tet(A)、tet(B)、tet(D)、tet(E)、tet(M)五种基因单倍型被检测到,其中tet(B)、tet(D)、tet(M)三种基因的携带率最高,分别为33.8%、42.5%、41.3%。对80株抗性细菌cat与flo基因的分析中,共有cat II与cat IV两种cat基因基因单倍型被检测到,它们的检出率分别为37.5%、18.8%;共36株菌株携带floR基因,检出率为45.0%。研究发现,大部分耐药细菌都携带多种抗性基因,证明它们的耐药性主要是由相应抗性基因决定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海洋养殖水体微生物病害及治理现状
  • 1.2 基于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的细菌分类学研究
  • 1.3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作用机理
  • 1.3.1 遗传学机制
  • 1.3.1.1 染色体介导的耐药
  • 1.3.1.2 质粒介导的耐药
  • 1.3.1.3 转座子介导的耐药性
  • 1.3.1.4 整合子与基因盒介导的耐药性
  • 1.3.1.5 转导
  • 1.3.2 生物化学机制
  • 1.3.2.1 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 1.3.2.2 对抗菌药物的渗透障碍
  • 1.3.2.3 药物主动外输机制引起的耐药性
  • 1.3.2.4 作用靶位的改变
  • 1.3.2.5 细菌产生抗菌药物的拮抗物
  • 1.3.2.6 生物膜的形成
  • 1.3.2.7 对药物代谢的失败引起的耐药性
  • 1.3.2.8 细菌代谢途径或代谢状态的改变
  • 1.4 抗菌药物种类
  • 1.5 海水细菌耐药性的研究
  • 1.5.1 四环素抗性细菌及其抗性基因的研究
  • 1.5.2 氯霉素抗性细菌及其抗性基因的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1.1 实验所需试剂及培养基配方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2.2 细菌计数
  • 2.2.2.1 水样中总细菌计数
  • 2.2.2.2 水样中可培养细菌计数
  • 2.2.2.3 水样中可培养具土霉素抗性的细菌计数
  • 2.2.3 土霉素抗性细菌的多抗性筛选
  • 2.2.4 土霉素抗性细菌的培养及基因组DNA 提取
  • 2.2.5 土霉素抗性细菌16S rRNA 基因的扩增与序列分析
  • 2.2.6 常见土霉素抗性基因的筛选
  • 2.2.7 氯霉素与氟氯霉素两类抗性基因的筛选
  • 2.2.8 核酸序列的提交、序列号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实验结果
  • 3.1.1 细菌计数
  • 3.1.1.1 水样中总细菌计数
  • 3.1.1.2 水样中可培养细菌计数
  • 3.1.1.3 水样中可培养具土霉素抗性的细菌计数
  • 3.1.2 土霉素抗性细菌的多抗性筛选
  • 3.1.3 土霉素抗性细菌的16S rRNA 基因的扩增与序列分析
  • 3.1.4 tet 基因的筛选
  • 3.1.5 cat 与floR 基因的筛选
  • 3.2 讨论
  • 3.2.1 海洋养殖环境的主要抗性细菌类群-海洋弧菌
  • 3.2.2 tet 基因的多样性及分布情况
  • 3.2.3 cat 与floR 基因的多样性及分布情况
  • 参考文献
  • 附表1 抗性菌株所携带的部分抗性基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产养殖水体中的常见毒素及解毒方法[J]. 新农村 2020(10)
    • [2].不同污染程度养殖水体静置过程的水质变化[J]. 水产养殖 2016(12)
    • [3].乳酸菌用于养殖水体改良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当代水产 2017(03)
    • [4].对虾养殖水体的研究现状分析[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03)
    • [5].基于遥感技术的九龙江口水产养殖水体时空演变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11)
    • [6].水产养殖水体遥感动态监测及其应用[J]. 中国水产科学 2019(05)
    • [7].养殖水体蓝藻的形成与防控方法对比[J]. 科学养鱼 2017(02)
    • [8].养殖水体变化对鱼的生长影响[J]. 河北渔业 2015(06)
    • [9].如何改善养殖水体富营养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1)
    • [10].如何预防养殖水体的老化[J]. 北京农业 2012(01)
    • [11].利用绿色巴夫藻去除海水养殖水体中N、P的条件优化[J]. 海洋环境科学 2011(04)
    • [12].养殖水体中臭氧浓度检测方法的改进研究[J]. 渔业现代化 2011(06)
    • [13].小球藻在养殖水体内的生长特征及其影响作用[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S1)
    • [14].养殖水体肥不起来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 渔业致富指南 2009(22)
    • [15].不同地区三角帆蚌养殖水体的水质[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03)
    • [16].养殖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特征及安全评价[J]. 三峡环境与生态 2012(03)
    • [17].鄱阳湖周边几种养殖水体的富营化现状及对水环境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2012(04)
    • [18].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危害与防控的研究[J]. 知识经济 2010(21)
    • [19].山区养殖水体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渔业致富指南 2009(21)
    • [20].台州湾围塘养殖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及来源[J]. 海洋环境科学 2008(01)
    • [21].近海养殖水体硝化作用动力学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2].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受污养殖水体和水华水域生物修复中的应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04)
    • [23].水产养殖水体主要理化因子的调控[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5(05)
    • [24].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养殖水体脱氮的研究进展[J]. 能源环境保护 2012(04)
    • [25].利用浮游动物评价不同类型养殖水体营养状况[J]. 淡水渔业 2011(01)
    • [26].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养殖水体脱氮的研究进展[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1(07)
    • [27].不良养殖水体的危害及调节[J]. 山东农机化 2009(05)
    • [28].宜都周边养殖水体及鱼肉中阿维菌素含量测定[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29].微生态技术对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调控研究[J]. 中国水产 2015(06)
    • [30].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养殖水体中呋喃西林[J]. 食品科学 2013(02)

    标签:;  ;  ;  ;  ;  ;  

    海洋养殖水体抗药性细菌种类及其抗药性基因携带情况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