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脑损伤旁效应研究

放射性脑损伤旁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颅内病变的放射治疗已应用多年,如胶质瘤的术后放疗、垂体瘤的放疗等。特别是近年来立体定向放疗(X-刀、γ-刀)亦广泛应用于治疗颅内各种良恶性病变,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脑放射反应和放射损伤的出现。目前旁效应研究已经成为放射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但国内外对电离辐射导致的放射性脑损伤的旁效应研究尚未见直接报道。“旁效应”(bystander effect),也称“旁观者效应”,即通过细胞接触或细胞间通讯,将接触损伤因素原始细胞的应答传递给周围并未直接受到损伤因素作用的其他细胞,使之产生与接触损伤因素原始细胞相同的应答。自1992年Nagasawa等提出电离辐射旁效应概念以来,国外许多研究者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通过多种终点参数证实其旁效应的存在,并得到放射生物学界的确认。电离辐射旁效应的提出,是对某些传统观念有力的挑战,有助于深入理解辐射生物效应,特别是低剂量辐射生物效应的本质,以及对放射肿瘤临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放射性脑损伤旁效应的研究越来越迫切。经过20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许多有关辐射诱导旁效应机制的研究成果,一系列实验也证明了旁效应的存在。旁效应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放射生物学中的低剂量辐射效应,以决定放射治疗中控制正常组织反映的因素,使我们更好地评估低剂量辐射危害和防止辐射远后效应,因此旁效应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共包括三个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观察放射性脑损伤临床症状、体征、受照部位及邻近组织的病理学。第二部分观察放射性脑损伤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淋巴细胞DNA的改变情况。第三部分观察ROS系统在脑损伤旁效应中所起的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症状、体征、病理学
  • 实验方法
  • 实验目的
  • 结果
  • 第二部分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淋巴细胞DNA的改变情况
  • 1 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测定
  • 2 淋巴细胞DNA的改变情况
  • 第三部分 MDA测量检测ROS系统在放射性脑损伤旁效应中所起的作用
  • 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 MDA)测定原理
  • 材料与方法
  •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放射性脑损伤旁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