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醇高产菌株诱变选育及纤维丁醇发酵研究

丁醇高产菌株诱变选育及纤维丁醇发酵研究

论文摘要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和亚硝基胍(NTG)对产丁醇芽孢杆菌C2菌株进行复合诱变,通过平板分离、连续传代培养、液体发酵筛选等过程,得到多株丁醇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菌株,其中编号为213、42和414的突变菌株发酵7%玉米醪液后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12.59、12.44、12.74 g/L和20.36、20.14、20.79 g/L,分别比出发菌株C2提高23.1%、21.6%、24.5%和16.7%、15.4%、19.1%。对突变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其中突变菌株42可以发生荧光色素反应、能利用木聚糖,突变株415纤维二糖利用能力下降。对414号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100mL三角瓶发酵体系中,该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种龄24h,接种量10%,pH 7(自然),37℃静置发酵72h,在此条件下,414菌株发酵7%玉米醪液产丁醇和总溶剂量分别达到12.58~13.77g/L和21.25~22.27g/L。突变菌株不同浓度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研究表明,突变株42在2%、3%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发酵溶剂产量分别为为4.10g/L、3.32g/L,比出发菌株C2(3.63g/L、1.78g/L)、对照菌8016(3.92g/L、2.48g/L)分别提高12.94℅、4.59℅和86.52℅、33.87℅。混合糖丁醇发酵和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结果对比表明,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有毒物质严重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丁醇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脱毒研究试验中,氢氧化钠调pH至7后,42号突变株丁醇和总溶剂含量从1.39g/L和2.25g/L分别提高到2.91g/L合4.62g/L,分别增加了109.35%、105.33%。熟石灰脱毒调pH至7后突变株的丁醇和总溶剂产量从1.10g/L、2.18g/L分别提高到3.03g/L、4.63g/L,分别提高了175.45%、112.39%。经过蒸煮脱毒之后,总溶剂含量从4.63g/L增加到4.67g/L,脱毒效果不明显。在玉米秸秆水解液中乙醛添加量为1000 mg/L时,丁醇和总溶剂含量从对照的1.74g/L和2.74g/L分别增加到2.72g/L合4.34g/L,分别提高了56.32%和58.39%。玉米秸秆水解液中添加75g/L的活性碳时,丁醇和总溶剂含量从1.74g/L和2.74g/L分别提高到2.38g/L和3.56g/L,分别提高了36.78%和29.93%,脱毒效果明显。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能源状况
  • 2 燃料丁醇发酵现状
  • 2.1 丁醇发酵概述
  • 2.2 丁醇发酵菌种
  • 2.3 丁醇发酵途径
  • 2.4 纤维丁醇研究进展
  • 2.4.1 纤维质原料
  • 2.4.2 纤维水解液有毒物质及脱毒处理方法
  • 2.4.3 纤维丁醇发酵工艺
  • 2.4.4 纤维丁醇产业化进展
  • 3 低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原理
  • 4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丁醇高产菌株诱变选育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种
  • 1.2 培养基
  • 1.2.1 活化培养基
  • 1.2.2 发酵培养基
  • 1.2.3 P2 培养基
  • 1.2.4 分离纯化培养基
  • 1.3 实验方法
  • 1.3.1 菌种活化
  • 1.3.2 低温等离子体-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
  • 1.3.3 丁醇发酵筛选
  • 1.3.4 生理生化实验
  • 1.3.5 发酵条件优化
  • 1.3.6 溶剂含量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诱变育种结果
  • 2.2 生理生化试验
  • 2.3 玉米醪液丁醇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 2.3.1 培养基初始pH 对发酵的影响
  • 2.3.2 种龄对发酵的影响
  • 2.3.3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
  • 2.3.4 发酵时间
  • 3. 小结
  • 第三章 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菌种
  • 1.2 玉米秸秆
  • 1.3 培养基
  • 1.4 试剂
  • 1.5 试验方法
  • 1.5.1 混合糖发酵
  • 1.5.2 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
  • 1.5.3 玉米秸秆水解液 NaOH 调整pH 脱毒
  • 1.5.4 玉米秸秆水解液生石灰调整pH 脱毒
  • 1.5.5 玉米秸秆水解液蒸煮脱毒
  • 1.5.6 玉米秸秆水解液乙醛脱毒
  • 1.5.7 玉米秸秆水解液活性炭脱毒
  • 1.5.8 溶剂含量测定
  • 1.5.9 还原糖含量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突变株在不同浓度玉米秸秆水解液中的发酵结果
  • 2.1.1 2%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结果
  • 2.1.2 3%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结果
  • 2.1.3 4%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结果
  • 2.1.4 4.6%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结果
  • 2.2 突变菌株 42 不同浓度混合糖和玉米秸秆水解液对比发酵
  • 2.3 玉米秸秆水解液脱毒实验研究
  • 2.3.1 调整pH 试验
  • 2.3.2 熟石灰脱毒及蒸煮脱毒试验
  • 2.3.3 乙醛脱毒试验
  • 2.3.4 活性碳脱毒试验
  • 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1 本文主要结论
  • 2 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蚯蚓水解液对番茄生长发育的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20(04)
    • [2].优化预处理及脱毒工艺以制备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20)
    • [3].基于废蔗渣为原料的小球藻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J]. 江西化工 2020(04)
    • [4].电渗析法处理生物质水解液分离提纯乙酰丙酸[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5].杨木预水解液中化学组分质量浓度的P因子调控[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0(01)
    • [6].玉米秸秆水解液的回用对其成分的影响[J]. 天津造纸 2017(03)
    • [7].蔗渣高温液态水水解液纯化制备低聚木糖[J]. 太阳能学报 2015(10)
    • [8].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中抑制物对丁醇发酵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7)
    • [9].不同方法制备的扇贝水解液风味物质及氨基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2(03)
    • [10].稻草常压酸水解液净化效果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2(06)
    • [11].玉米芯酸水解液中还原糖的测定[J]. 化工进展 2010(S1)
    • [12].预水解液中木素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J]. 中国造纸 2015(09)
    • [13].纤维素水解液中木糖发酵制丁醇[J]. 化工进展 2013(11)
    • [14].牛乳中添加胶原蛋白水解液的鉴别方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1(07)
    • [15].酸碱对正硅酸乙酯水解液凝胶速度的影响[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6)
    • [16].减压蒸馏法从生物质水解液中分离提纯乙酰丙酸[J].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0(01)
    • [17].蚯蚓水解液对草莓白粉病的抑制效果初探[J]. 浙江农业科学 2016(12)
    • [18].氧化钙-二氧化碳处理杨木预水解液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对膜过滤性能的强化[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6(04)
    • [19].拜氏梭菌发酵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燃料丁醇[J]. 可再生能源 2015(04)
    • [20].硫酸亚铁促进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CICC8012发酵麦秸水解液产丁醇[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3)
    • [21].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的制备及成分测定[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7)
    • [22].珍珠水解液脂质体的制备[J]. 中国药业 2013(22)
    • [23].纤维水解液发酵生产琥珀酸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09)
    • [24].生防芽孢杆菌蛋白水解液对小白菜根系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2)
    • [25].基于近红外技术快速检测棉籽饼粉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01)
    • [26].热水预水解对杨木预水解液性能的影响[J]. 中华纸业 2013(10)
    • [27].水热预处理方式对玉米秸秆水解液特性的影响[J]. 太阳能学报 2019(06)
    • [28].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脱毒及其发酵生产燃料丁醇[J].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5)
    • [29].木质纤维素水解液中酚类抑制物去除的研究进展[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6(02)
    • [30].不同抑制剂脱除方法对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的影响[J].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15(01)

    标签:;  ;  ;  ;  ;  

    丁醇高产菌株诱变选育及纤维丁醇发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