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00例临床观察、分析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00例临床观察、分析

王武明(四川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科63500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的认识,进一步推行《全球哮喘防治方案》有计划实施哮喘治疗。方法对曾经误诊延治的100例儿童CVA实施哮喘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有效率80%,治愈率55%。结论对儿童CVA能正确早期诊断,坚持治疗,疗效良好,避免烂用抗生素。

【关键词】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212-01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科门诊的常见病,过去称过敏性咳嗽,这组病人偶尔或根本没有典型哮喘的喘息、呼吸困难及肺部体征,仅以反复的夜间或清晨咳嗽,又常常在白天就诊,且因缺乏肺部阳性体征,常被贻误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儿因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咳嗽反复,迁延不愈而到处求医,增加经济、精神负担。现将我院100例CVA患儿误诊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00例CVA患儿来自2010.10-2012.10月我科门诊就诊者,确诊前均有误诊病史。来自农村45例,城市55例,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7个月-10岁,病程3个月-2年。按年龄分三组,婴幼儿组6个月-3岁46例(46%),学龄前组4-7岁30例(30%),学龄组7-10岁24例(24%)。

2.诊断方法:

咳嗽持续或反复咳嗽大于1月;抗菌素使用无效;肺部无阳性体征;胸片无异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3.治疗方法:

均予以硫酸沙丁氨醇(即万托灵)联合辅舒酮吸入疗法为基础治疗(其中:万托灵吸入在咳嗽症状消失后继用半个月停药,辅舒酮根据患儿病情用药3-6个月)。

二、结果

按不同病因及个体情况分四组治疗方案。疗效判断以治疗2周症状缓解,咳嗽明显减轻为有效,坚持治疗3-6月无反复者为治愈。(1)与过敏因素有关者吸入治疗基础上加酮替芬35例,此组多为婴幼儿,有效28例,(80%),坚持治疗22例,咳嗽控制后停用万托灵,减量继续吸入辅舒酮半年,无反复20例,即治愈20例(20/22,90.9%)。(2)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反复全身使用塘皮质激素40例,排除双重感染和激素依赖后,予以吸入治疗加维生素A和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有过敏者加酮替芬。有效31例(77.5%),坚持治疗31例,治愈27例(27/31,87.1%)。(3)夜间咳嗽加重者给予吸入治疗加氨茶碱缓释片10例,有效8例(80%),坚持治疗8例,治愈6例(6/8,75%),(4)确有病毒感染者在吸入治疗上加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均不用抗菌素,治疗15例,有效12例(80%),坚持治疗12例,治愈10例(10/12,83.3%).

三、讨论

儿童CVA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缺少肺部体征,其发病机制目前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与哮喘发病机制相同,以持续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有研究表明CVA患儿进行支气管收缩实验时吸入乙酰胆碱后,比典型哮喘患儿较晚出现喘息,不是气道反应性程度不同,而是由于产生喘息时气道狭窄的程度不同。CVA患儿气道狭窄的程度未达到引起喘息的水平,因而无喘息症状。有作者指出本病主要是以中央气道狭窄为主,肺功能测定以气道阻塞为主。通过我院100例被误诊延治的CVA病例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对CVA与哮喘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尤其是缺乏临床体征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者,没有全面了解病史而主观拟诊。由于患儿多以夜间、清晨咳嗽,又往往在白天就诊。同时部分病人四处就诊仅以暂时对症处理,未进行根本治理亦是延误治理原因之一。本文患者常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慢性咽炎、免疫功能低下等。最为严重的是由于滥用抗菌素和全身塘皮质激素治疗,是症状时隐时现,病情反反复复。因此,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对CVA诊断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全球哮喘防治方案》有计划施行哮喘治疗显得极为重要。100例患者确诊,治疗观察结果,有效者79例,有效率79%,坚持治疗>1个月者73例,治愈63例,治愈率63%(63/100)。本文认为:(1)对反复咳嗽为主诉的病人应注意咳嗽的鉴别诊断。(2)对应用抗生素及一般止咳药情不能缓解者应考虑本病。(3)对儿童CVA的治疗与哮喘治疗一样,应早期诊断,坚持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及全身糖皮质激素。(4)正确的吸入方法及患儿和家长的自我管理教育对控制本病发作有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0.

[2]石田田,陈坤华.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的肺功能药物舒张实验.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8,13(1):24.

标签:;  ;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100例临床观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